立命作文段落(10篇)
  • 800字 议论文
    张横渠曾经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独学,为万世开太平。子路之志在有福同享时而无怨无悔,颜渊之志是在谦虚之中处事待人而不自夸邀功。他们二人或者是胸中怀着一颗宽广的共享之心,或者是持着一种高尚的谦虚之品。但在这之中,最令我感触最深刻的却是孔夫子的为主民立命之志。
  • 800字 叙事
    一方面,这篇文章要围绕一句话展开,这句话是递进关系,先要“安身立命”,接着“有尊严”,最后“仰望星空”。安身立命和有尊严很好理解,很直白。而“仰望星空”的解读就可以比较自由与多元,但必须是比尊严更高级、更深入,比如哲学家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地思考它们,心中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这里我们可以把“星空”理解为“未知”,仰望星空就是对未知的探索,对未来幸福的憧憬与最求。
  • 900字 高中 议论文
    而这个梦想,就是“立命”。其实我们人生很多时候都要面对这样的抉择,问题就是,你要安身,还是立命。我无从去揣测那些已经入狱的官员们当时的心理,但我想他们当时那一念之间的抉择,应是安身。一个真正有梦的人不会输在一念之差,就像一个有职业操守的老师不会因为礼轻礼重而去喜欢或排斥一个学生;就像一个有理想的青年,不会因为浮华一梦而放弃心中信念……
  • 750字 初一
    我是读书人。虽做不到如话中一样伟大,却也可以即时起,无限地靠近伟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是读书人,虽还做不到为天地立心,却足以做到为己立心;虽还做不到为生民立命,却可以做到为己未来立命;虽无法为往圣继绝学,却可将学识牢记;虽无法为万世开太平,却可追逐着心中的明月,一路前行。
  • 1000字 初三
    天地二仪,无不外乎阴阳。世人皆叹:“造化弄人。”殊不知,人亦可成就造化。春秋战国,诸侯相争,变故万端,后人皆称:“东周之事,三分在人,七分由天。”果真如此乎?非也!其尽皆人之所至也,乃因人意难测,人心无常耳。是故有立命于天者,天命之;立命于己者,命天也!阴阳协调,天地安之。
  • 550字 四年级 叙事
    一次,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问道:“诸生为何读书啊?”这时有人回答:“为名利而读书。”,还有人回答:“为做官而读书。”而当时的周恩来却响亮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赞叹道:“有志者,当效周生啊!”这一年,周恩来年仅12岁。从此,这句响亮的誓言,这个远大的志向,激励着周恩来为之奋斗了一生。
  • 550字 高三 议论文
    此思想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潮流,也既是当下最流行的中庸人士所代表的思想。鲁迅先生总结过一句,也批判过一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们的思想是多做多错,不做不错,沉默是金,各安天命。先不说别的,就说对于他们自己,是否顺其自然,各安天命就真的能安身立命吗?不是,不懂抗争,不去执着何来安宁,更不用说安身立命
  • 750字 初一 写人
    今时,周恩来少年时期在东关模范学校读书,养成每天坚持读报、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他也懂得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为“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魏校长讲到精彩之处突然停顿下来,问道:“诸生为何读书啊?”当时有人回答:“为名利而读书。”还有人回答:“为做官而读书。”周恩来却响亮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赞叹道:“有志者,当效周生啊!”一句响亮的誓言,一个远大的志向,激励着周恩来为之奋斗了一生。他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振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由于这种伟大志向的引导。
  • 800字 高中 叙事
    固守道义,变通而为生民立命。恰如在春秋列国的阡陌、康庄上辗转而行的孔子,那位坚守着仁礼的圣贤。在半生推行仁爱的思想而苦寻天下大同无果后,他选择驱车回返,杏坛授业,播撒桃李于天下,将平等、仁义的钟磬声传到百姓家中。他固守道义,坚定而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他亦懂得变通“为生民立命”未必强求诸侯去实行自己的思想,他选择教化民众,去一点点改变乱世纷扰离乱的人心。
  • 1200字 初一 读后感
    就像生活中的我们,是如何追逐自己的梦想,实现人生的价值。比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他在少年时期就背进离乡,来到东关模范学校读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问道:诸生为何读书啊?当时,有人回答:“为名利而读书。”,还有人回答:“为做官而读书。”而当时的学生周恩来却响亮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赞叹道:“有志者,当效周生啊!”当时,周恩来只有12岁。一句响亮的誓言,一个远大的志向,激励着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奋斗了一生。他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振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理想的导引。
立命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