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京作文段落(10篇)
  • 500字 六年级 叙事
    是我国主要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两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著名的“三庆班”,随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进京,合称“四大徽班”。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戈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演变成为了京剧。京剧也称“皮黄”,有“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但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 600字 六年级
    京剧是我国主要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两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著名的“三庆班”,随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进京,合称“四大徽班”。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戈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演变成为了京剧。京剧也称“皮黄”,有“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但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 450字 初一 说明文
    公元1790年,微戏开始进京。最早进京的微戏班是享有盛名的安徽“王庆班”,随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史称“四大徽班”。当时,徽班所唱的声调是以二黄为主。二黄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在徽戏“吹腔”和“高拔子”的基础上演变成的“四平调”进一步发展变化而成的。四大徽班和以后陆续进京的徽班,一其优美动听的唱腔和卓越的表演受到观众的欢迎。
  • 400字 初一 说明文
    公元1790年,微戏开始进京。最早进京的微戏班是享有盛名的安徽“王庆班”,随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史称“四大徽班”。当时,徽班所唱的声调是以二黄为主。二黄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在徽戏“吹腔”和“高拔子”的基础上演变成的“四平调”进一步发展变化而成的。四大徽班和以后陆续进京的徽班,一其优美动听的唱腔和卓越的表演受到观众的欢迎。
  • 350字 一年级 记叙文
    这个儿子就是孟郊,他就要进京赶考了,他的母亲正在为他缝制衣服,想到赶考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自己的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孟母全神贯注地为孩子缝衣服。她一针一线地缝补,不知用了多长的线,也不知道穿了多少针。孟母的眼睛不好,手上扎了好多细小的血孔,不停地出血,可她还是一刻不停地坚持缝衣服。这时,坐在一边的孟郊看见母亲流血的手指,忍不住上前劝道:“娘,您不要再为我缝衣服了!您教教我,还是让我自己缝衣服吧!”“那怎么能行呢?我为你缝衣服,就是怕你去京城的路上衣服破了,不好补,马上就要进京赶考了,你要好好准备学习的事情,怎么能这么轻易地浪费时间呢?”孟郊看见母亲千疮百孔的双手和布满血丝的双眼,心中百感交集,写下了这样的诗:
  • 40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这天,我们来到了兵马俑博物馆里,天下着蒙蒙的小雨。我们买了门票便进去了。我们找到了一位导游,她为我们解说。我们先看到的是“铜车马”,它出土时全部成了碎片。考古学家用仪器测算了一下,一共碎成了199块碎片!铜车马有两辆,第一辆是高车,这是里高的意思为:站为高,出征时站着驾驶的就叫高车。而与它相对的是鞍车——卧为鞍,坐着就是鞍。高车和鞍车共有8匹马,每车各4匹,最右边头上有一个像铁棍一样的东西,那一匹马就叫做“头马”。马、车和人都是用青铜铸成的。马身小,但速度非常快。驾马的鞍绳是用24根金、银铸成的细绳,一匹马上就有48根。两驾马车的装饰物的重量有一千多公斤。驾车人的身份地位也是不一般的,从腰上的腰牌就能看出。他们进京不用取下武器。而古时候,一般人进京就必须取下武器。从这两点就可想而知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他们的地位最小也是个立过头等战功的正将军。
  • 450字 小学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圆月旁边飘着几朵清云,下面是一个村庄,村庄的南边有一间小茅屋。茅屋里住着一对母子。孩子因为明天要进京赶考还在读书,母亲正坐在旁边缝衣服。孩子说:“娘,明日孩儿将进京赶考,不知何时才能归呀。”母亲说:“孩子,娘不求你得什么功名,娘只要你健康。”孩子说:“娘,我一定不辜负您的重望,考个状元,让娘过上好日子。”母亲听后,一股心酸的气息冲了上来,她含着泪将这一滴滴真情缝进了不是绫罗绸缎而是土布的衣服中。
  • 700字 四年级 书信
    半夜醒来上厕所时,我忽觉金光一闪自己便置身于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我低头看看自己的衣服,不禁吓了一跳,我身上竟穿着唐装,而且我还男扮女装了呢。正在疑惑不解之际,忽然看见前方有一大片桃林。现在正值春天,桃花开了,一大片一大片,粉嘟嘟的,像是天边的晚霞。桃林旁边有一位长须飘飘、长在饮酒的长者,咦,那不是李白吗?我立即走上前去,拱手弯腰道:“请问阁下是“诗仙”李白吗?”“‘诗仙’不敢当,在下正是李白,不知贤弟尊姓大名,找在下有何事?”;李白问道。“愚弟姓王名文希,正欲进京赶考,路过此地。”我连忙瞎说一通。李白道:“贤弟竟要进京赶考,那愚兄就出几道题考考你吧!”“那就有劳仁兄了。”我心里不禁有些发毛,但口上又不好意思推辞。“不知贤弟会背《静夜思》?”《静夜思》?哈哈,我上二年级时就学过了!于是我不慌不忙的背到:“床前明月光……“那《望庐山瀑布》呢?”李白又发问道。我在心里暗暗高兴,这诗可真容易啊!“日照香炉生紫烟……”“那《峨眉山月歌》呢?”“峨眉山月半轮秋……”
  • 650字 六年级 叙事
    榜贴出不久,一个书生揭了榜。他得意洋洋地来见包公,说:“本书生看过榜后,欲随大人进京,还望大人多多栽培。”包公说;“你对出那副对联了吗?”书生假装思索了一下,说:“这是个下联,上联应是‘移椅倚桐同赏月’,不知大人肯不肯带学生进京?”包公嘿嘿一阵冷笑。“行,我带你进京!”说罢,惊堂木一拍:“还不快给我拿下!”左右一拥而上,把书生捆绑起来。
  • 1200字
    不几日,康熙诏祝枝柳进宫,询问《鬼狐传》的作者,祝枝柳禀告是他同乡同学蒲松龄所写。康熙说:“此人很有才华,何不进京应试?”祝枝柳答道:“未中。”康熙立即书写诏书一道,交给祝枝柳说:“宣进朝来,量材寻用!”祝枝柳很高兴,谢恩捧诏,日夜兼程,来到淄博。谁知蒲松龄却执意不肯进京,祝枝柳没办法,只好回京复旨。蒲松龄违抗圣旨,使祝枝柳异常担心,生怕惹下祸端。不料康熙不仅不生气,还要亲自去淄博面会蒲松龄。康熙驾临蒲舍,让蒲松龄进京为国出力,蒲松龄又婉言谢绝。康熙不好勉强蒲松龄,他正要起驾回朝,又想起蒲松龄的《鬼孤传》,环视一下谈话的房舍,对蒲松龄说:“此屋是你会友聊天的书斋,你那部书想是在这里写成的,我想给它改名为《聊斋志异》,如何?”蒲松龄思索一下,表示同意。
进京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