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作文结尾(9篇)
  • 550字 五年级 叙事
    我还知道了写作时要分段明确,条理清楚才能让人读来舒适,拿到高分。比如我从古诗中知道了结尾要写得达到总结全文的作用,这样才能画龙点睛,我知道了写作时有些地方要高度凝练而有些地方要写得细致入微。所以我越来越爱古诗词了,因为读古诗不仅让我收益匪浅,还让我对习作中的写作技巧运用的更加熟练。总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古诗词我爱你!在你的身上我获益良多,我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净化了我的灵魂!五年级:依夏沫
  • 550字 初二 叙事
    作品有《刘梦得文集》。刘禹锡与柳宗元同榜进士,交往甚多,人称“刘柳”,也与白居易交谊深厚,世人将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刘禹锡的诗内容富于战斗色彩,生活气息浓,其语言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是唐代诗坛上的重要诗人,被称为“诗豪”。这样优美、瑰丽的古诗词,不仅让我陶冶了自身的情操,还增长了语文知识,真是一举两得啊!我爱古诗词
  • 650字 初一 叙事
    然后,男生们雄赳赳、气昂昂的朗诵,让我们感到了一代代伟人的豪情壮志;于宛禾陶醉的朗诵;还有的同学还加上了作者简介……真是大饱耳福!“叮呤呤——”下课了,朗诵比赛也随之结束了,可大家仍深深陶醉在古色古香的气氛中,回味在精彩的朗诵中……陈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古诗词都是古人的精华,从这次朗诵活动中,不仅体现了大家的朗诵水平,更体现出大家日常的积累,希望大家能再接再厉
  • 500字 四年级 叙事
    古诗是画与文字的结合,这样就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陶冶我的情操,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更让我沉迷于其中,几乎古诗书不离手,我常常幻想,我如果是诗里面的人,我的看法和情感会是怎样,日子长久了,我变得多愁善感。不管我是怎样表达我对古诗的热爱,总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古诗词我爱你!在你的身上我获益良多,我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净化了我的灵魂!四年级:郭心悦
  • 1200字以上 叙事
    男: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女: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男:愿五千年文化瑰宝大放异彩,女:愿中华儿女豪情满怀,再谱新的乐章。男:最是书香能致远,好书伴我们一路远行。女: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书香中感受读书的乐趣。男:让我们的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感受古典诗文之美。合:马庄乡中心校庆“六一”古诗词诵读比赛到此结束。谢谢。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再见
  • 90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小伙伴们听了我的解释后,个个仿佛恍然大悟,信服地点了点头,又让我暗自得意了一回。”我故作深沉摇头晃脑地说:“李白有诗云‘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非也,非也,是月亮也。“空中飞碟”“天宫一号”伙伴们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这就是我和古诗词的一些小故事。我爱古诗词,我知道,我对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她将伴随我健康快乐地成长……
  • 1200字以上 高中 叙事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2006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2006年江苏卷《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2007年浙江卷出了一道对比鉴赏题,分别是刘禹锡的《乌衣巷》、吴激的《人月圆》和元曲《山坡羊.燕子》,三篇作品均通过“燕子”这一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8、“草木”仍在人事移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如《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2007年湖北卷诗词鉴赏题《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 800字 写景
    雨轻轻叹着朱红色的窗,我在阁楼上冰冷的望,菊花在秋风萧瑟中乱也微摇。“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在秋季凋敝萧条之中,惟有菊花在灿烂地烧。富贵牡丹,早已乌有;高洁白莲,已然神伤;坚韧红梅,也未尝萧条。百花之杰,舍汝其谁!“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让我手摸独樵愁心折两半,在湖面忘却神伤的。是你的孤傲勇敢,不畏萧条。太白的孤傲不羁,苏轼的孤高自许,陶渊明的不畏萧条在远方化成一缕香,随风飘散的模样铸我心间成为永恒的风景……留在心底的风景——古诗词感怀_800字
  • 1000字 初三 记叙文
    “老太婆,拿酒来!今儿个咱俩喝几杯!”一位同学扮演的老爷爷真是精妙绝伦。又一位“老奶奶”端着两个酒杯慢悠悠地走向舞台:“别急!我这儿不是来了吗!”呵,他们的演技还真厉害呢!“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老爷爷”不禁吟诗作对了起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老婆婆”接起了下联。在他们的一番对诗后,这对“老夫妇”的大儿子出现了。他正在勤奋地锄着地,瞧!“老夫妇”劝他休息会儿,但他为了家人还是不顾自己,继续锄地。他们的中儿子正一丝不苟地织着鸡笼,小儿子呢?他放学后正在快乐地放风筝﹑剥莲篷吃呢!…………我们表演着一首首包含着闲情、友情、亲情、故乡情、爱国情的古诗,那情真意切的情思,在我们心灵的回音壁上激起悠远的回响,余音袅袅,如缕不绝。学校开展的“诵读经典活动”让我们荡起了阅读的双桨,在古诗词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浓浓的诗词文化氛围,为我们的生命着上了民族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