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作文开头(9篇)
  • 800字 初一 记叙文
    端午刚过,嘴角尚有粽子的余香。这余香犹如那绑粽子的丝线,把舌尖和家紧紧连在一起。舌尖上的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甚至可以和刘禹锡的《陋室铭》媲美。50多平米的两居室,除了那一对挤在墙角的老式沙发还勉强可以成为家俱外,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就比较恰当了。哦,不对!墙壁上还贴着我从小学到幼儿园获得的所有奖状,占了整整两面。
  • 8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爆竹,轻轻,揉揉擦亮夜空。丝丝,缕缕不断感动。在响彻天空的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春,一个生机勃勃的字眼,春节,一个饱含诗意的的名字,但在我这个“吃货”眼中,便是舌尖上的一块肥肉。听说外婆外公正在做团子,我一个名副其实的大闲人,也是该露露手了,便赶过去帮忙。我摩拳擦掌,把时时刻刻不离手的手套都脱了,随手抓一个粉团,学着外公的样,捏捏,往里头添馅。
  • 800字 初二 散文
    乡的那个的味道在舌尖上游荡,每个人的心里都怀念着家乡,都思念着奖项那些难忘的味道,那个只属于家乡的味道。我出生在瓯江北岸的一个小村庄,小河安静地从石桥底下缓缓流过。今天,依然保留在我身体某个角落的是某种熟悉的味道,那是一种如蒸饺般大小叫作番薯黄夹的东西。关于这种小吃,我曾一直以为它就跟米饭面条一样,普通得全国人民都知晓。
  • 800字 初二 记叙文
    我有一个堂姐,她有着一双善解人意的迷人大眼睛与一个厚嘴唇的小嘴巴。让人看过去很舒服。在我的记忆中,她一直关心我,爱护我。但是她在几年前移民了,在这分别的时光里,我常常想起我和她在一起的快乐回忆。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的那段舌尖上的记忆。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但我却病了,妈妈让我喝中药。我坐在餐桌前迟迟不肯下口,那一大碗浑浊的苦水仿佛正对着我呲牙咧嘴呢!
  • 800字 六年级
    来到我的家乡鄂州,当然离不开一个字“吃”,而在我们的传统节日里,美食自然更是数不胜数,让我来为你们介绍一下吧!毛主席曾说:“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我们鄂州的武昌鱼可是一道名菜,武昌鱼清蒸以后,鱼肉色泽如同羊脂白玉一般,入口爽滑如丝绸。吃武昌鱼,最好清蒸,这样才能把肉的鲜味“封锁”在鱼里。不用任何增味料,武昌鱼那种挥之不去的鲜甜绵软,就在你的口齿之间,按摩你舌尖上每一个味蕾,不能自拔!如果你来到鄂州,不吃武昌鱼,那就相当于白跑一趟鄂州哟!
  • 800字 初一 记叙文
    最近,电视正在热播 《舌尖上的中国》,每一期节目都会将观众带到中国的东南西北,让观众了解到各个民族的美食以及各个地方的特色小吃,每一道美食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家庭故事。家乡的特色美食是一种传统文化,更象征了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朴实与创新。 我的家乡在安远,当地有许多特色美食―粉皮(又叫烫皮)、梅菜扣肉、酿豆腐、炒果子……说也说不完。 
  • 800字 初二
    总会在闻起一些熟悉的味道后,唤醒沉睡的记忆,在脑海中浮现那些久违的画面,心中总是难忘那些甜甜暖暖香香的味道。记忆中,那舌尖总是甜的。小时候,过年时去给左邻右舍拜年,两个口袋被塞得鼓鼓的,里面全是糖。和别的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大家总是你把糖分给我,我把糖分给你。那时候总觉得别人的糖比自己的甜,总想去尝一尝。有时候,还会从储蓄罐里掏出几个硬币,跑到一个对于小孩子来说有点远的商店买糖吃,嘴中的甜似乎驱走了双腿的劳累。吃完的糖纸一般都不会扔掉,我会把把它们一张张铺平,收集在一个盒子里,心中满是欢喜。走在街上,我总是缠着大人给我买各种造型的糖人,那汤勺舀起的金灿灿的糖汁,或浓或薄地流淌在暖阳中,放在舌尖上,那甜而不腻的味道,至今我还记得,记得那有童年的味道。
  • 800字 五年级
    有人说,年味是天空中五彩缤纷的烟花,是守岁时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也有人说年味是车站码头拥挤的嘈杂声,是游子匆匆赶路的脚步声?,而在我看来,年味就是凝结在人们舌尖上过年时的美味佳肴。每年腊月一到,在我母亲的老家诸暨挨家挨户就开始上演打年糕的戏码了。自家婶婶们将早早泡好的糯米洗干净,放入锅灶中蒸煮。家里的叔叔伯伯们则排着队开始打年糕。只听一声叫唤“出锅了!”婶婶们将煮熟的糯米放入石臼。只见叔叔立马抡起木槌,捶向石臼中的糯米,旁边的伯伯需要配合着翻动糯米团。你一锤,我一翻,如此默契,如此和谐。
  • 800字 初二 散文
    饮食,顾名思义,就是吃的喝的东西。然而,黄土地上的中国人在时光的流逝中,用智慧的大脑,创造出数不胜数的传统美食,这些美食,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别样的风采。前不久,《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了,我带着第一季未散尽的余味,又开始了对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探索。第一集“脚步”里,第一个故事就令我十分感动。节目一开始,一个叫白马占堆的西藏林芝小伙子正在挖着灵芝、天麻,他黝黑的面庞和洁白的牙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舌尖上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