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我1200字以上

两个我

0
0
1200字以上 初一 写人

听妈妈说,我会出现“人格分裂”,在朋友面前和家人面前完全不一样,那就请跟我来看看吧。

在朋友眼里,我是一个脾气好,性格好的女孩,也被大家公认为“人缘最好”的人,我也就被好脾气给标签上了,也许是习惯了,也许是想得到旁人的夸赞,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初中的时候,每次劳动,我都会与朋友一起独自默默的在干活,帮学校拔草的时候,我会尽心尽力的去拔,帮学校搬桌子椅子的时候,我也从未在乎自己是女生而故意偷懒,反而会比男生更加积极。女孩们会偷偷地表扬我:“小晨真的好棒啊,每次都能完成我们不能完成的,真是好羡慕她……”男孩子们会拿我开玩笑:“你看小晨,跟个女汉子似的,啥事都要比我们男生强,我们得加油了啊,不能让个小女生抢了我们的风头啊!”老师也会在班级里表扬我:“大家都学学小晨啊,每次劳动就她最积极,还有,你们男生也比不过她,亏你们是男子汉!”我当然也会在私底下偷偷的高兴,似乎这些表扬能给我带来优越感,久而久之,我们也习惯了在学校抢着做这些事情,因为可以带给我需要赞美,我的虚荣心似乎也越来越强大。

在课外时间,我就是个温柔文静的女孩,我不会和别的男生在操场上教室里你追我赶,不会一下课就像其它女孩一样就跑向零食店,我不会与老师开“无底线”的玩笑,更多的,我是在座位里看书写作业学习,偶尔会与前后桌聊聊闲话,她们也特别喜欢和我在一起,因为她们说我特别温柔与文静,可以好好聊天,因为其他的女孩都特别吵,一句话没说完就被她们插断了,特别不喜欢这种感觉。而和我在一起,我可以倾听她们的想法,偶尔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她们解忧,就这样我又被她们标签上了,我也习惯在她们面前呈现出一副温柔文静的样子。

但在家里就不一样了,我在家里从来不会主动干活,不会帮妈妈做任何一件事,也特别大大咧咧不爱干净,还老是与父母作对,一旦他们逼迫我去做任何一件家务事,我都会与他们争论个半天,从来都不会顾及他们的感受。

这段时间,我嫁出去的姐姐回来在家住几天,在我房间里住几天后,她就特别受不了了,说我天天把房间弄得这么乱,还不及时扫,桌上地上的垃圾全部都是我扔掉的,说和我住在一起会生病!即使每次姐姐都要我自己打扫,但我从来也没有听她的,还是很悠闲的躺在床上看手机,姐姐也拿我没办法,毕竟她要和我一起住这间房子,后来,她就每天帮我打扫房间,我也习以为常了。

但记得有一次,我的同学说要来我家玩,躺在床上翘着脚的我立马蹦了起来,急忙把桌上的垃圾捡干净,把书整理好,然后又急忙把地扫了一遍又拖了一遍,桌椅全部都摆整齐了。就好像是一个乞丐住的地方瞬间变成了公主住的地方。姐姐看到后已是惊掉了下巴,睁着比平时大十倍的眼睛问我:“你这是怎么了?良心发现了?平时打你骂你也不打扰一下房间,今天没叫你还自己打扫了起来?”我挠了挠头说:“我同学等下要来我家玩,我的打扫干净啊!”随后听到在旁边的妈妈叹息道:“唉,为什么不能在我们表现得这么好呢?”我立刻震惊了,一下子还是领悟不到妈妈说这话的含义,但我过后才揣测得出来,觉得十分愧疚……

是啊,这就是两个我,在朋友同学面前,我会像只温顺的小猫,而在家里,我就像只捡回来的野猫。

版权作品,未经《99作文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1200字以上 高中 日记

日记是了解学生的窗口,是沟通师生的桥梁,是学生课外练笔的一种重要方式。很多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日记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但是如果教师指导学生写日记的方法不对,措施不当,学生写日记就会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十几年来,笔者在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方面有点滴体会,现介绍如下,与同行共勉。

一、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好文章总是源于生活,写真实才有价值,抒真情才能动人。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在要求学生写日记之前,我总会反复强调:日记的价值就在一个“真”字,写日记一定要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自己生活中最真实的事情,写出自己内心最真挚的感受。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了使日记的内容真实,在开始写日记的第一个月,我都会在班内开展日记“打假”活动,让那些虚构的日记,而不是写自己真实生活的日记一一在班内“曝光”,让那些“造假”的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自己的日记,以此告诫学生抄袭或胡编乱造是无知无能的表现。在日记教学中,少了这一环节,学生就有可能把写日记不当一回事,为了完成任务,就会抄一段别人的文章或者随便胡诌几句来交差。“打假”告一段落之后,就要着力解决学生日记中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问题。大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少发现。”所以,引导学生真实地再现生活的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的亮点,即学会感悟生活,非常重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首先要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启发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使他们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去写那些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例如,我班女生张雯在医院门口发现许多人围观一女弃婴,女婴“粉红的花朵般的脸”和她“凄惨的哇哇的哭声”以及人群中“要是个男孩我就抱走”的议论声,给从小倍受父母疼爱的张雯带来极大的内心震荡。“没想到在21世纪的大城市,仍存在这么严重的重男轻女问题”,她以“女儿当自强”为题,详细描述了自己耳闻目睹的这一发人深省的场面,在日记的结尾,她满怀激情地写出了发自内心的呐喊:“女同胞们,不必再追忆木兰从军的历史,不必再标榜女排五连冠的辉煌,要想彻底改变中国人重男轻女的现象,我们每个平凡的女孩都应该自尊、自信、自强!”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她亲身经历了“弃婴事件”,是写不出如此内容感情真挚的文章的。

二、注重讲评,通过正面鼓励提高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在一些学校,语文教师倡导学生写日记已经蔚然成风,但在日记批阅中尚有不尽如意的地方,有的教师偷懒,要么不写评语,要么批一个“阅”字金鸡独立,更有甚者,对学生的日记根本不看,收上来几天后又原封不动地发到学生手中,教师如此敷衍地应付学生的日记,学生怎会把日记放在心上?学生把日记本交给老师后,最在意的就是老师的批语,他们在日记中一般会跟老师说“悄悄话”,会把心中的秘密告诉老师,把成长中的烦恼写给老师,将生活中的难题让老师解答,可当他们打开日记本,看到一个永不改变的“阅”字时,内心是多么失望啊!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很轻易地用空话、套话来应付老师,把日记写成令人生厌的“流水帐”。多年来,笔者一直认真批阅学生的日记,夜深人静,独坐灯下,翻阅着学生的日记,与学生交心谈心,与学生交换意见和看法,想象着他们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倾听他们心灵的声音,工作量大则大矣,但也感到虽苦亦乐。

此外,我还坚持做评阅记载,无论时间再紧,我每周都会抽出一节正课的时间来讲评学生的日记,当我抱着日记本走上讲台,那是学生最高兴的时刻,掌声不断地从教室里传出,那是发自内心的,是对自己的同学所描绘的生活的认同,是对小作者莫大的激励和鞭策。我会大张旗鼓地表彰一批认真写日记的学生,对学生日记中的闪光点予以肯定和鼓励,这些闪光点,可以是篇章结构、立意取材方面的成功之处,也可以是一个字、一个标点、一句话的运用之妙,还可以是一个新颖的标题,一副恰当的插图,几句精彩的议论、抒情等。同时每周选取2—3篇写得特别好的日记,在征得学生本人同意的前提下,采用教师朗读或学生自读的方式,让全班学生得到美的熏陶,由于这些文章写的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离他们很近,没有读名人大家之作后的那种可望不可及的感觉,他们在欣赏和羡慕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和模仿的念头,而那些没有被表扬的同学亦会定决心,下周一定要奉献出一篇好日记,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进行写日记的热情,这样学生的日记一次比一次写得更好,一篇篇佳作应时而生,很多学生更因此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乐此不疲。

三、持之以恒,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

写日记看起来容易,坚持起来却很难。特别是学生时间紧、任务重的时候,学生偷工减料、敷衍了事便成了家常便饭。首先,我正面引导,向学生谈写日记重要意义:日记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并指出那些成名成家的人都有坚持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同时向学生宣读一些名人日记摘抄,还把自己在中学阶段所写的八本厚厚的日记展示给学生看;二是强制约束,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必要时用限制、批评、惩罚的方法去消除不良行为,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意志。为落实一日一篇的制度,我找出班上经常爱偷懒的五六位同学,每天早上在教室门口,检查他们前一天的日记,没写的学生补齐后方可进教室学习,另外再加一篇为什么没写日记的说明书。把平时日记与语文期末考试成绩挂钩,在我执教的班级,都有这样的规定:每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成绩=考试分数—本学期所缺日记的篇数;把日记同评选“三好学生”挂钩,凡参与评优的学生,日记必须合格,否则取消参评资格;三是正面鼓励,强制约束是一种消极限制手段,要坚持正面鼓励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前文已对这个问题有过专门的论述,这里不再赘述。这样三管齐下,学生就会逐渐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即使功课再忙、作业再多,也会抽时间来写日记,来整理自己的思想,一旦形成惯性,如果一天不写日记,他们反而不习惯,总感到好像心中缺少点什么。例如有两届学生毕业前一个月,为了让他们腾出时间来复习数理化,我说可以不写日记了,他们中的许多人却仍坚持到了毕业。通过写日记,锻炼出了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有了锲而不舍的精神,还有什么困难不可以克服呢?一年平均365天,一天写上三四百字,三年坚持下来,学生作文水平何愁不能提高呢?笔者在一所农村中学任教,学生小学基础很差,本人的教学水平不高,就是因为下大气力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很快,至今已有56位学生在全国各地的刊物上发表了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写人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