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1200字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

1200字 初三 读后感

早就听说这本书了,而它带给我的则是众多的疑问:100多年前的一本小册子何以流传至今?何以为各界人士关所注?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阅读了《致加西亚的信》一书。本书介绍的是美西战争时期一个送信者的传奇故事,借用送信者的英雄事迹阐述了——企业与个人发展双赢的真谛,上百年的广泛流传和超过8亿册的全球销量佐证了这一经久不衰的成功模式。

读完这本小册子后,心中的疑虑可以说是慢慢地消失了。文中最让我敬佩的就是书中的主人公罗文——一个送信者,之所以敬佩他,就是因为他具有忠诚、自信、责任心和主动性等优秀品格,他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造就了自己的英雄事迹,成为无数的政府、军队、企业及其他各种社会机构梦寐以求的标志化人才。正如本书作者所言:“文明,就是孜孜不倦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段漫长过程。”

中国从古至今,就讲究“为臣者忠”的思想,而在当今社会中,这种思想似乎正被我们这些现代人所遗忘。不断的要求更好的物质生活,不断的去尝试薪水或报酬较高的行业,频繁的跳槽,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虽说人往高处走,但也不可如此。在我看来,要想领导重用,除了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也要有对工作的忠诚,通过忠诚、敬业的工作,从而得到领导者对你的信任,被单位重用。就像书中主人公罗文一样,怀着对自己国家和军队的无比忠诚去做送信之事,历尽艰辛而不改初“忠”,才最终完成任务。所以忠诚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以忠而专,以专而精,精才才能有所做为。

责任心对工作的重要,是众所周知的。本书主人公——罗文,在送信的过程中,不知经历了多少危险,可他最终坚持了下来,不仅如此,他送去的信也并没有丝毫的损伤。为什么呢?因为他在送信之前,做了一个动作,“罗文,拿了信,用油纸包装好、打封、放在胸口藏好”,从这些细小的动作中可以看得出,他做这件看似简单事情时的责任心,正因为如此,他才得以漂亮的完成这次任务。而在我们的现代社会,有责任心的人,似乎变得越来越少了。“made in china”的标示在国际商品交易中似乎成了廉价、劣质的代名词,这种现象在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我国在生产制造各个环节工作质量之乱,反映出了产品生产者缺乏责任心的问题。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面对类似问题,应以罗文为榜样,把工作任务是同于生命一样重要,并细致、认真地完成它。

通过看罗文,不禁让我想到了很多很多。是啊,责任心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更有它重要的意义,只有有责任心的教师,才能尽心尽力地去爱护自己的学生,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孜孜不倦地去工作,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拥有了忠诚、自信、责任心和主动性等优秀品格,才称得上是一位好教师,才是一个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教师,让我们共同努力,做一个像罗文那样具有优秀品质的人,无愧与人类工程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汇总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1)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2)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3)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4)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5)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6)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7)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8)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9)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10)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11)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12)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13)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14)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15)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

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在去年的春天,我有幸结识了《致加西亚的信》这本小册子。为何不到三千字的文章会拥有那么多真诚的读者,怎么会有那么大的魅力?在读完之后,我的疑虑冰消瓦解,它所传递的“敬业、忠诚、勤奋”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人。在此,我对此进行了概括,在这篇短文中,让我感受到的重要信息就是,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诚信是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是每个人最根本的品德。西方使用频率最高的形容词八个,其中六个与诚信有关:真诚的、诚实的、忠实的、真实的、信得过的、可靠的。瓦鲁瓦尔(印度):“君子以诚信为明灯,它能消除心灵的黑暗。”这句话充分说明诚信在修身养性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诚信这个话题太古老了,关于诚信的论断自古有之。在中国,影响中华民族思想的儒家思想中,对诚信也是极力地推崇,“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语出《中庸》)“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语出《论语·为政》)这两句话所表达的就是诚信的基本要求,即以真诚、敬业、专一之心做事,以友善、不欺人之心待人。

诚信无国界,国外的伟人们也对诚信有精辟的论断,约翰·雷说:“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海涅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西塞罗:“没有诚信,何来尊严?”这些话从反面的角度对诚信的重要性进行说明,作为一个人,没有诚信,那么他将没有一切美好的东西,包括思想,包括道德,包括人生的前途。一个表里不一、言而无信的人,他是不可能蒙混别人一辈子的,他肯定会使自己为虚伪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在这个方面,高尚品德(诚信观为主)是安德鲁·罗文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的关键所在。《致加西亚的信》中说道:“我敬佩那些无论老板在不在身边都会努力工作的人,我也敬佩那些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既然公司付给你薪水,你为公司工作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投机取巧、无所事事的职员就是没有诚信观念的人;作为军人,天职就是服从,必须奉上级命令办事,而不应有任何迟疑,这就是诚信;作为一名政府公务员,必须为纳税人而工作,为人民服务,而不是高高在上,或者贪污受贿,从而丢失诚信。其他职业也是一样,努力工作的人就是一个诚信的人,敬业友善你就有了高尚的人格。

但是,要真正做到诚信又是何其难!特别是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生活压力很大,许多人放松了道德的尺度,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虚荣的社会,进入了一个单向度和急功近利的经济追求时代,许多人以能迅速积累财富和名气而自豪,而不管采取怎样恶劣的手段,哪怕是欺诈和堕落。我不能想象,这样下去,一个民族会变成什么样子,一个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当物质和精神两者不可兼得的时候,很多人面对物质的诱惑,毅然决然得选择放弃“诚信”,这是一个多么悲哀的事情!当诚信成为现在热门话题的时候,当许多人大谈特谈诚信多么重要的时候,跟物以稀为贵一样,这说明,诚信危机已经非常严峻。学校的道德教育已经变成了垃圾,学校所推崇的是,只要你学习拔尖,不管你的道德水平如何,你都是一个好的学生,你都是一个人才,所有人都会仰视你,如此等等道德教育不如没有,它的存在只能使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一代不如一代。

这不是危言耸听。然而这不是哪一个人的错,社会的风气,学校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无奈,有的大学逼着学生修诚信课程,还有教育部决定高考考生签订诚信协议,这些做法,窃以为不会对诚信教育有任何的改善,只是流于形式而已。

但这不是说我们的社会已经无可救药了,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应运而生,市场经济并不是不要诚信,也不是惟利是图,规范的市场经济基本规则要求就是诚信。相信我们的政府,逐渐建立和健全相应的规则和相关的法律,不断改善和加强针对个人的综合评价体系(尤其是道德评价的必要性),使个人在社会中的每一项活动都有相应的配套制度来约束,那样的话,社会的自净化功能将充分地发生作用,使诚信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便可指日可待。

我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要读一下《致加西亚的信》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青年朋友们不要感觉别人懒散和无所事事却不少拿一分钱,而本人努力工作就是很傻,这种想法当然是错误的!努力工作,你就将学到很多相关的知识,你的业务将更加熟练,你的未来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那种混日子的人的个人才能就会慢慢得消逝殆尽,势必会被所在得企业乃至社会和时代所淘汰,绝对不会有任何的前途可言。“信是义本。每事有信,其善恶成败要在于信”(日本圣德太子《十七条宪法》)。历史证明,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汇总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1)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2)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3)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4)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5)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6)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7)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8)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9)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10)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11)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12)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13)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14)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读后感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