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上的梦》读后感_1500字1200字以上

《冰上的梦》读后感_1500字

1200字以上 高三 读后感

《冰下的梦》写的是南极冰下神秘世界的故事,主人公依然是《波》中的军科社记者张长弓。但故事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语言文学都比《波》更胜一筹,其科幻构思也更为丰富宽广。无论从文学性还是“科幻性”来说,都“更上一层楼”。王晓达的“科幻观”认为,科幻小说是宣扬“科学技术发展变化无穷、威力无穷,以及幻想的科技发展变化对人和社会的影响作用”。《波》主要是展示了“科技发展变化无穷、威力无穷”。王晓达曾说过,写《波》的初衷是无奈的班主任对不想读书的学生进行“劝学”,而《冰下的梦》不仅展示了“科技发展变化无穷、威力无穷”还更多的关注了“对人和社会的影响作用”,显然扩延了《波》的“劝学”作用而具有更大的社会、现实意义。有一位刚升入中学的学生,把读了《冰下的梦》写的“读后感”送给王晓达看,令他大吃一惊。原以为中、小学生读科幻,大部分都只是对“发展、变化和威力”感兴趣,如“变形金刚”、“阿童木飞天”、“太空怪兽”等等,而对于“对人和社会的影响作用”似乎难以理解。不料这位初一学生竟然写道:“我很喜欢王晓达的科幻小说,科学幻想新奇,故事逻辑性强,而且告诉了我很多知识和道理。这次暑假读了《冰下的梦》,使我想得很多。  《冰下的梦》在故事结构上,运用的文学技巧比《波》更为成熟。《波》采用了“抽丝剥茧”层次递进,一步步设置悬念展开情节,虽然起伏曲折而“引人入胜”,但故事线索比较单纯,作为短篇小说是完全可以的。用音乐欣赏来比拟,《波》是一首优美的科幻咏叹调,而《冰下的梦》更像华丽的交响诗。篇幅较长的《冰下的梦》,作者除了继承《波》的成功经验“抽丝剥茧”逐步展开外,还巧妙地运用倒叙、插叙和故事套故事来设置悬念、营造氛围,把故事情节在跳跃的时空和更为宽阔的场景中展开,使读者开卷阅读就欲罢不能。据说,很多读者都是熬更守夜手不释卷,耽误了“好梦”而读完《冰下的梦》的。  一开头,主人公张长弓在鼓浪屿疗养院望海兴叹,自己在南极冰岸九死一生被救,而在诉说一个多月离奇的历险经历时,却无人相信,反而被视为“精神不正常”而被遣送回国疗养……把读者的兴趣提起来了:张长弓怎么会躺在南极的冰岸?金质维纳斯雕像是怎么回事?究竟是什么不能令人相信的离奇经历?究竟他正常不正常?把一连串的疑问推出来后,再“从头说起”。在“引子”的悬念、疑问中,并没有特别的“科幻”味道。但随着张长弓支援北非联合共和国遇险,换上钛合金头盖骨……故事一步步推进,“科幻”不动声色地开始揉入情节,也为后面的“主体故事”埋下了伏笔。在南极千米冰层下现代化王国“RD中心”展开的故事,是《冰下的梦》的主体故事,也是全篇的社会意义主题所在。作者并没有正面宣讲任何观点和主张,而是通过“RD中心”中的人物--信奉尼采“超人哲学”、“希特勒主义”的雷诺长官、技术精深又情迷心窍的斯坦利总工程师、美丽的“复仇女神”维纳斯、术有专攻而唯唯喏喏、丧失“个性”的“Boys”,当然还有“双重思想”的张长弓……以及他们的错综复杂关系和活动,来展开故事表达主题。故事中的“洗脑”、“当面告密”、“统治世界、号令天下”以及“Boys”的卑劣,无疑是现实社会的折射。作者的喜恶褒贬让生动的人物、曲折的故事来表达,让读者自己去领悟。科幻小说关注“科技对人和社会的影响作用”,无疑是其文学性表现的深化,《冰下的梦》在这方面有了可喜的建树。  《冰下的梦》的语言文字,比《波》更具文学色彩,更有感染力。且看这一段:“蓝色的海洋一望无际,“风帆号”在海面耘出一道泛着白色泡沫的航迹。在有的人看来,可能单调乏味、平淡无奇,可是你仔细看看那波涛浪花,难道不比陆地上的奇花异葩更加绚丽多彩、千姿百态?你能找出象浪花那样用流畅奔放的线条勾画、用神奇变幻的色彩装铈的花朵吗?你看那充满着生气活力、永不倦怠的波涛,那么气势磅礴、顽强勇敢、宽广开阔!假如你有什么愁闷烦恼,那么我要说,‘到海上去吧!’,在大海宽厚的胸脯上,你仔细去看看浪花波涛,那么一切愁闷烦恼都会消失而换得心旷神怡。”词藻并不华丽,但丰涵感情而极具感染力。也许作者自幼的“大海情结”在《冰下的梦》中得以释解,真的船造不成,就在“科幻”中姿情缔造那“冰船”特混舰队。语言文字含情就生动,就有感染力。王晓达对大海情有独钟,所以《冰下的梦》写得很美。

《不知道的世界》读后感_1500字

1200字以上 高三 读后感

科学的普及,不是坐着就能等来的,必须要付出汗水和努力。《不知道的是世界》是我接触科学后第一次阅读的科普读物,作者是赵世洲。科普读物可以分为好几类,这本书是关于物理方面的。自从我读了这本书后,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还让我知道了许许多多的科学的道理。《不知道的世界》这本书里的一个个新奇的知识,让我认识了大千世界的五彩缤纷和自然界中的千变万化,它不像小说那样有动人曲折的情节,但读一样令人着迷。真让我爱不释手啊!其中,有几篇文章让我回味无穷。在我们上初中学物理的时候,都知道万有引力定律,而且也知道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发现的。卫星和宇宙飞船一次又一次地发射成功,都说根据引力理论进行的计算准确无误,引力理论说是准确的,没有必要去怀疑它。但这本书却让我知道引力理论也不是绝对权威的,当时让我吃了一惊,这怎们可能?因为许多科学家是依靠万有引力定律来计算出月亮绕地球的轨道运行,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运行的,所以这让我大吃了一惊!不过,这也驱使了我的好奇心,使我继续往下读。原来,这种情况只发生在日食的时候。这种现象是一位法国科学家阿勒发现的,这个阿勒还是法国空间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  1955年,他在巴黎的一个实验室里做了一个实验,实验结果,引起了这位科学家的好奇和兴趣,从那时开始他便一直坚持做这个实验,仔细观察。持之以恒,通过他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有异常现象,根据他的分析,会引起引力异常除了地球的引力,那就应该来自太阳和月亮了,他以为最能反映异常现象的时机就应该是日食的时候了。开到这里,我才佩服科学家阿勒那善于观察,勇于猜疑和勇于用实验来检验的自己猜想正确的那种科学精神。直到1954年6月30日,这个难得的机会终于到来了——日食。在那个短暂的时刻却得到了最大的答案。这个答案,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并将继续观测。1970年5月7日,又发生了日食,这一次,在科学家们充分的准确的记录也更准确地反映出那异常的现象,那个结论是:在日食期间,小球扭摆的重量竟增加了1.2千克,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遗憾的是没有人能说出使人信服的原因,只能进行一些猜测,这些猜测,让我特别的感兴趣,他说,宇宙原特可能还存在着另一种人类未认识的一种力,那种力叫第五种力。它使我很好奇,那种力是如何使万有引力定律发生错误的,我也很佩服阿勒科学家,是他敢于怀疑,敢于去试验的那种科学精神。在这个宇宙中海存在着地五种力吧!但这第五种力,是等着我们去发现的。  除了这些,我还对另一篇文章感兴趣。那是一篇写鲸的文章,有的很人会问了,鲸有什么好写的呢?让我告诉你们吧!在新闻上,你们或多或少听到一些关于鲸集体自杀的事件吧!在这本书里有这么一段是写关于鲸集体自杀的事实:1970年1月11日,美国佛罗丽达州附近的海面上,150头鲸突然冲上了沙滩,人们试着将它们托回大海,可是鲸一次又一次冲向沙滩,全部死亡。这使我很迷惘,它们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冲向沙滩,难道它们真的是想自杀吗?可是这也不可能,说一头鲸神经错乱还马马虎虎,可是说上百头鲸在同一时间内神经错乱那就不太可能了。当我读完全篇的时候我才知道这是为什么,原来鲸在水中的时测方向、了解周围的情况,不是靠眼睛,也不是靠耳朵,而是靠向海底发出信号,根据回声来测定方向、位置和深浅的。在回声侧位系统受到干扰。无法判断方向时,就会乱游,误以为游过浅滩就是大海,结果,大家就可想而知了。还有一种可能,也许是在打雷下雨时雷所发出的次声波影响了鲸的定位系统,因为在某个国家,在打雷下雨的时候有成群的鲸冲上岸边。在国外,由于次声波的外泄,导致很多人死亡,也就是说次声波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我想如果它被造成武器,那将是什么样的结果。《不知道的是世界》使我了解许多我不知道的知识,也让我知道在这个地球上还有许多未知的真理在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我曾经看过这样的一段话:“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就像一个半径不断延长的圆,随着我们科学知识圆的拓疆,我们所接触的未知世界不断发展……”哥白尼曾经说过:“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这本书也使我明白在这给多姿多彩的世界里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在探索的领域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习科学家阿勒那种坚持不懈、敢于质疑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知的领域中更好去的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读后感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