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不爱阅读1000字

中国人为何不爱阅读

1000字 初二 议论文

又是一天放学的时候,太阳的余晖撒落在不远处的山头。金色的光芒犹如天使周围散发的那神圣的光辉,不禁让我想到了但丁的《神曲》,贝雅特丽齐下到炼狱迎接但丁是的那个场面,那样的耀眼。

我坐在公交车的后部靠窗的位子,向前望却几乎可以饱览车厢内的全景。发车不久后车上已经站满了人,其中不妨有最近流行的“手机控”一族,我不禁想到最近在书上看的某一篇文章——《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阅读》。于是,我开始仔细观察离我较近些的一些“手机控”。

他们无非都是在手机上无所事事。首先打开微信,把每一条信息浏览一遍,不管是否与自己有关,在关闭微信打开QQ,同样的浏览一遍。关闭所有程序,出现主屏幕点开QQ空间,看看有什么可以发,没有,再滑到顶部再滑下来,最后关闭。再次打开微信,看看近来的腾讯新闻,点开一条新闻,太长!关掉。再点再关。最后失去耐心,切换到主屏幕。再然后重复着上述的过程。

我不明白那些手机控是那么的依赖手机,明明在手机没有任何的事可以做!明明知道手机上没有可以做,却还不自觉的打开浏览器或微信,然而打开后又不知道该做什么。这就是手机控一族吗?不管何时何地,有事没事都会习惯性的拿出手机来刷屏?从学生到中老年人亦是如此。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我国国民每年人均阅读图书仅只有4。5本,远低于韩国11本,而法国人均阅读20本,更不用说以色列人均读书更是高达64本!为何,中国这样一个富有古老文明的国度,现在却有这么多人成了手机控。

我们来做一个比较,在欧洲汽车站或火车站内并没有像中国火车站的喧闹。也许欧洲的火车并没有像武广的速度,但他们却可以在宁静的候车厅捧一本书,或者一份报纸静静阅读,就算是打电话也是轻声细语。而在我国不说远就在长沙。火车站内就像置身于闹市,各式各样的人皆有:刚入城的青年打电话时就像在唱《青藏高原》,而城中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几乎人人手捧智能机,或是不赖烦的时不时看看时钟。只有少数人是在阅读报纸,耐心的候车。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期,有几人能慢下脚步捧一本名着来静心阅读?为何法国人可以达到人均20本的读书量,而中国却只有屈屈4。5本?这约4。4倍的差距说明了什么?为何中国人不爱阅读了?

如果我们能放下手机,告别“手机控一族”,我们将阅读多少书籍,从中汲取多少的营养与知识?让我们放慢脚步,静下心来阅读一本好书,是远远比从手机中获得的那些无用或华而不实的信息好得多的。一本薄薄的书有多重?而我们又将从中获取手机信息多多少的知识呢?这值得我们去思考。

初二:薛泠风

中国人之聪明

1000字 初二 散文

聪明系与糊涂相对而言。郑板桥曰:“难得糊涂。”“聪明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此绝对聪明语,有中国人之精微处世哲学在焉。俗语曰:“聪明反为聪明误。”亦同此意。陈眉公曰:“惟有知足人,鼾鼾睡到晓。惟有偷闲人,憨憨直到老。”亦绝顶聪明语也。故在中国,聪明与糊涂复合为一,而聪明之用处,除装糊涂外,别无足取。

中国人为世界最聪明之一民族,似不必多方引证。能发明麻将牌戏及九龙圈者,大概可称为聪明的民族。中国留学生每在欧美大学考试,名列前茅,是一明证。

唯中国人之聪明有西方所绝不可及而最足称异者,即以聪明抹杀聪明之聪明。聪明糊涂合一之论,极聪明之论也。仅见之吾国,而未见之西方。此种崇拜糊涂主义,即道家思想,发源于老庄。老庄固古今天下第一等聪明人,《道德经》五千言亦世界第一等聪明哲学。然聪明至此,已近老猾巨奸之哲学,不为天下先,则永远打不倒,盖老猾巨奸之哲学无疑。盖中国人之聪明达到极顶处,转而见出聪明之害,乃退而守愚藏拙以全其身。又因聪明绝顶,看破一切,知“为”与“不为”无别,与其为而无效,何如不为以养吾生。只因此一着,中国文明乃由动转入静,主退、主守、主安分、主知足,而成为重持久不重进取、重和让不重战争之文明。

此种道理,自亦有其佳处。此种观念贯入常人脑中时,则和让成为社会之美德。若“有福莫享尽,有势莫使尽”,亦极精微之道也。

唯吾恐中国人虽聪明,善装糊涂,而终反为此种聪明所误。中国之积弱,即系聪明太过所致。世上究系糊涂者占便宜,抑系聪明者占便宜,抑系由聪明转入糊涂者占便宜,实未易言。热河之败,败于糊涂也。唯以聪明的糊涂观法,热河之失,何足重轻?此拾得和尚所谓“且过几年,你再看他”之观法。锦州之退,聪明所误也。使糊涂的白种人处于同样境地,虽明知兵力不敌,亦必背城借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日人一战。夫玉碎瓦全,糊涂语也,以张学良之聪明,乃不为之。然则聪明是耶,糊涂是耶,中国人聪明耶,白种人聪明耶,吾诚不敢言。吾所知者,中国人既发明以聪明装糊涂之聪明的用处,乃亦常受此种绝顶聪明之亏。凡事过善于计算个人利害而自保,却难得一糊涂人肯勇敢任事,而国事乃不可为。夫“刻方为圆”,不伤人感情,不辨是非,与世浮沉,而成一老猾巨奸,为个人计,固莫善于此,而为社会国家计,聪明乎?糊涂乎?则未易言。在中国多一见识长进人时,便是世上少一做事人时。多一聪明同胞时,便是国事走入一步黑甜乡时。举国皆鼾鼾睡到晓,憨憨直到老;举国皆认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之圣贤,而独无一失计之糊涂汉子;举国皆不吃眼前亏之好汉,而独无一肯吃亏之弱者,是国家之幸乎?是国家之不幸乎?

然则中国人虽绝顶聪明,归根结底,仍是聪明反为聪明误。呜呼,吾焉得一位糊涂大汉而崇拜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议论文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