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圆内方700字

外圆内方

700字 初一

章培炎的书房里曾挂着他立身处世的座右铭“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无可非议,我们确实要有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即“内方”。但我们却也应该有一些柔软,即“外圆”。

何谓外圆?一些柔软又为何物?在我看来,能屈能伸即为其最好的注解。

不可否认,“外方”是很多人的追求。文天祥的宁死不屈,黄道周的绝不妥协,都在历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美谈。但很多人忽视了这样一点:他们固然为自己留下了美名,但对当时的危急情形却未有任何积极作用。他们可谓是忠臣,但未必称得上是良臣。他们也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报国的理想,却因为“外方”而壮志未酬。

由此观之,“外方”未必是成就一番事业的最佳动力,但“外圆”却是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如果说“外方”是一棵笔挺的大树,那么“外圆”则是低矮的芦苇。人人都敬仰威武的大树,却无人欣赏卑微的芦苇。殊不知狂风大作之时,大树会被刮倒在地,再也挺不起腰板,而芦苇却能无数次倒下又无数次站立起来,继续怀着坚定的信念对抗狂风。

所谓过刚易折,就是这个道理。

而你的柔软韧性,你暂时的退让,都在为你下一次重新站起积蓄力量。

不难看出,“外圆内方”才是壮志能酬最好的助推器。也可以预见,越想有高的建树,就必须越能能屈能伸。

究其根本,我们的“屈”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保存有生力量。小不忍则乱大谋,若你连自己都保护不了,又谈何有所建树?

“外圆”,绝不是屈服和依附,而是一种暂时的退让,智慧的体现。

然而,我们绝不能让柔软变为柔弱。该“屈”时的确要“屈”,该“伸”时却也绝不能不“伸”。须知,“屈”不“屈”只是涉及外,而“伸”不“伸”却是是否“内方”的问题了。

“内圆外圆”,不过是趋炎附势的小人;“内方外方”,也只是不知变通,只能留下美名的愚忠之人;而“内方外圆”,才是真正知变通可建树之能人!

外圆内方,方为处世之道。

柔软的心灵

750字 初一

佛说:“我愿普度众生。”我们却说:“众生与我何干。”我们在成长,也在变得铁石心肠。

我想,柔软的心灵是佛口中的悲悯之心。

然而,我们舍弃了柔软的心灵。广州马路上哭泣的小岳岳,无助的哭声无法唤醒二十一个路人的悲悯,黑暗巷道中的呼救声,换来的是最后一扇窗的紧闭。我们为自己披上刺衣,却忘了提醒自己,不要舍弃悲悯之心。

大多数我们终究是忘了,因何至此?

因为我们失去敬畏之心,不再敬畏生命,更不用说拥有悲悯之心。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即使在小的事物中,也包含了许多。所以古人敬畏生命,敬畏神灵,他们将动物奉为图腾,为死去的动物安葬,他们从不竭泽而渔,既有智慧,更多的是出于对河神生命的敬畏而产生的悲悯之心。他们的心是柔软的。我们却不然,伐尽树木,杀尽生灵,即使同类之间有时也水火不容,我们不敬神,更不敬畏生命,我们傲立天下,无所畏惧。

因为这样,灾难接踵而至。

我们抛弃柔软的心灵,失去敬畏之心,这些使我们盲目自大,自认为可以凌驾于生命、自然之上,不再怀着悲悯看待其他生灵,不久灾难来了,大多数物种走向灭绝的同时,人心险恶不断放大,于是看客来了,吃瓜群众出现了,读及鲁迅笔下那铁石心肠的中国人,皮笑肉不笑地看着中国人被砍头,震惊之余发现当今只是换了种形式罢了

我们需要柔软的心灵拯救这个时代,必须采取措施拾起悲悯之心。

这就需要在强化敬畏之心的同时,增强自己的勇气,敢于面对那些黑暗,自信的给予关怀和帮助。警长任长霞在面对黑暗势力时,她怀着对受害者的同情,毅然与黑暗搏斗。我只能将身心毫无保留地站在黑暗里。换做一个柔软的人,连黑暗都不敢正眼瞧,哪会怀有悲悯,舍身除害呢?

但拾起柔软的心灵,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同情一切人事物,对于违法乱纪之人,我们不能将悲悯放在他们身上。

只有这样,柔软的心灵才会成为我们真正的宝藏,在成长的路上,如动力一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7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