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750字

750字 初三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仰问苍天,痴归何处?在山巅、在云端、在秋天,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尽头、在曾母暗沙的彼岸、在芸芸众生的心间。

纵观千古风流,痴人无数。林逋隐居西湖,常有人劝其出世为官,无不无功而返,他还说:“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就这样一个怪人,不喜功名,不喜富贵,却一生痴于植梅养鹤,称自己为“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真是怪哉。齐白石先生对绘画之事痴如顽石,一次饭宴,他忽然停住筷子,盯着盘中螃蟹若有所思,后眉飞色舞地对夫人说:“蟹腿扁而鼓,有棱有角,并非常人所想的滚圆,我辈画蟹,当留意。”真是一个痴人,但也就因为这种性格成就了其艺术上的三绝。“酒醒只在花间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唐寅一生尽管贫穷却不失人生的志趣,提一壶酒醉于花间,满眼落花望不尽,一生抱负寄飞花。是命之使然,还是痴心所致,也许那纷飞的桃花知道……

痴是一种情趣,是一种寄托,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它是李太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情,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雅趣,是阴铿“林寒正下叶,钓晚欲收纶”的心态。看世间,天下痴人皆执念。

李时珍痴于医,他越千山、行万水,收集标本处方、参考医药文献,写了上千万字札记,27个寒暑,三易其稿,最后他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袁隆平说:“我这个人有点‘痴’,只要认准的路一定要走到底。”或许在大多数人眼里这种痴叫白痴,叫不知变通,可真的是这样吗?若没有袁隆平的痴,又何来杂交水稻,又如何解决得了全世界60多亿人的温饱呢?“痴人痴到底,更欲数期颐。”也只有这种心怀天下苍生的人,才会痴心不改,功照汗青。

痴是一种执着,是一种品格,是一种境界。人生在世,不痴于亵玩,不痴于钱财,不痴于私情;痴于崇高的理想,痴于兴盛的家国,痴于心中的太阳。

800字 初三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题记

李白的醉与乐,悲与痛,化而沉浸在一种癫狂的状态中,又清楚地保持着面对人生失意的勇气。他是仙而人者,是那对酒当歌的痴人。人性深处,日神的理性与酒神的感性交织、互融,蕴涵着沉浸于情与理的忘我、迷醉、痴狂——痴人,是何其真实的人。

痴是理性的尖锐。如苏格拉底,他睿智,懂得苦与乐的终极道路通向死亡,于是他在坚持真理的路上,直面疼痛。当他被指控为“不敬神”时,他说:“如果我请求宽恕,那就是承认自己有罪,所以我不会。”纵使他衣衫褴褛,可他的精神意志始终崇高。他镇定自若地怀着真理之神性安然睡去。他不懂变通,却也不入世俗,他痴迷在他的理想国中,是达到追求抑或没有已不重要,一场梦醉,是不羁的洒脱,是痴迷的执着。

痴是感性的温柔。像周国平的《妞妞》:“那是上天赐予我最珍贵的礼物,他温柔了我整段人生,他一笑,世界都明亮了。”他想解脱她失明的痛苦,却又想祈求她的停留。徘徊不定中,浮沉的生命痛楚化作他眼中的一滴泪。有人笑他傻,有人说他痴。在她无力挽回的生命中,他始终是尽责的父亲。无论理智是否被蒙蔽、情感是否泛滥,他永远是父亲的存在,是爱的缅怀与存留者——她是他永远的妞妞。再言三毛与荷西的沙漠婚礼,那相守一生的承诺破碎在大漠荒野中,流浪者一去不回,锥心死别一眼万年,两个六年的相恋,两个六年的空空如也,像是一纸荒唐言。又言“阮籍猖狂,岂消穷途之哭”,他的穷途之哭,只为百姓,为这绝望的社会。他狂饮烂醉,忘却了自我。亲情、爱情、爱国情,皆是痴的代言。或你言放下,我言坚持——痴是沉醉,是那接受纪念的、唯一的狂想。都言人痴,谁解其味?痴,没有对错,只是在患得患失中宣泄那一塌糊涂的烦恼。人之痴,不被理解却感同身受。

理性的“痴”或许执着,感性的“痴”容易沉迷。在痴中却不分情理,因为他们都是真实的人,都在面对自己的人生境遇而痴于其中。

人不是理智的完全体,或是汹涌的情感波涛。是由情理主宰行动,真实标榜痴心,于是人便可欣喜若狂,又可忘却自我顺应烦恼。面具之下,仍以真实相触,包容真实,成就那深情、专注与执着的真——痴,是真最好的代名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