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在80后1200字以上

悲观在80后

1200字以上 高三 议论文

去年在一篇文章上第一次接触到“80后的作家”这个全新的概念。当今文坛涌现出的一批批少年作家,给中国文坛注入全新的活力其中不乏“新概念”这个梦的舞台。在“新概念”认识很多人,有韩寒,有张悦然,有郭敬明,也有李海洋,这些出生于80年代的少年,以自己鲜明的个性,独特的文风,终究在中国文坛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定位,或大或小,亦轻亦重,总有一丝浪潮,总有一分轰动。

在80后的作品中游荡,最先接触的是韩寒辛辣、尖锐、敏感的文字。或许偏激,或许有违中华民族历来的某些思想情愫,但确实或多或少震撼了我。

可现在,现在弥漫在80后的作品中的是什么?

不得不说,于我,韩寒也许真的远了。

似乎在一夜之间。一觉醒来,打开门窗,晨风便夹杂着大片大片的伤感扑面还来,你所看到的天地,你所听到的声音,你所触碰的整个世界,似乎都若隐若现地蒙上一层哀愁的面纱。仿佛一瞬间,翻开书的扉页,当你直面作者的灵魂,用感性去阅读那学青苔般的文字,总能不时地感觉到青春,迷茫,伤感,忧愁。作者们用手中细腻的笔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个惆怅于青春,无奈于现实的遗失在世间某个角落的天堂。

“五四”的青春,是学子们结集游行,“内惩国贼,外争主权”的激情勃发,他们的青春是用高呼的壮志凌云的豪情书写而成,他们的青春在“五四”的旗帜下表现得淋漓尽致。八年抗战的青春,是鲜血的染色,是高昂的战歌,青春以它特有的活力,特有的热情,激扬出巨大的潜能。

而80后呢?我只想说,时代变了。

“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最爱郭敬明的这一句话。也许80后的青春本身便是一个悲观的世界。白纸黑字无不透露出淡淡的哀愁,如香炉丝缕,委婉袅袅。悲观地感叹,悲观地呼吸,悲观地酝酿,悲观地释放。似乎我们这些80后的青春,全都变得受伤,单薄,无奈;似乎我们都恋上哭泣,在暗夜那惨淡的空气中,抚慰伤口。我不想,也不愿说,这是作者在文字游戏中故作深沉,矫揉造作,带着悲观的眼镜环顾四周,或许我们就是处在这么一个80后悲观的世界。

一个年代,一段年华,一翻岁月,总有它的特点,它的属性。在这样一个安乐的年代,我们不可能饱涨内忧外患的意识,所以我们出不了鲁迅那样“不在沉默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战笔,也做不到毛泽东那样“当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霸气豪情。见过许多人在过去,现在,亦或还有将来,用冷色调批判80后作家的颓废,不思进取,沉溺于小情小调。他们不解,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多的悲观?为什么我们的青春有这么多的迷茫?其实,我也不解,为什么我们会时常用文字郁郁地感叹,也许,这也便是80后最纯真的本质。

我们愿意用文字感叹青春的种种,是因为我们思考青春,经理青春,体验青春,属于我们80后的青春。在这个物欲横飞的年代,很容易在冰冷的城市中迷失自己。我想,这并不是颓废,堕落,我们只是用我们的思维,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心声,勾勒伊甸园。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谈起音乐,不知觉地谈起民族,我很诧异世上,而且就在我的周围,竟有人能对民族这一概念有自己一番深刻的见解,很难想象,在这样的年代,能有人在喟叹青春无奈的同时,用心去理解了民族,没有让自己的思维局限于惆怅。记得他说:“中华民族是一个生活在小情小调的民族。”惊讶于他的眼光,也许并不完全正确。于此,我想到我们这些80后的青春,80后的文字,透着迷茫,恍惚,还能在历史的流里书写多久,是否还能在我们的心中激起几纹涟漪。

看过春树的一篇文章《我们何曾真的青春过》,我们为青春而狂,又在青春中迷茫;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体验青春的万般,或精彩,或无奈,却在回忆过往岁月时,叹道:“我们何曾真的青春过?”80后的年代,80后的矛盾,纯真里带着些许悲观,我们一起走过。

悲鸣,秋

1200字以上 初二 散文

爱,在冬季取暖,因为,我苦盼着春天……

秋天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歌、一个梦;秋天更是一个让人怀念和期待的季节!每到这个季节,总会有许多忧伤的思绪向我侵来。“秋风秋雨秋意浓,夜凉如水清风冷。赏花扶花花不语,梦落瑶池叹秋零。”秋带着哀婉的脚步,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挂在枝头上的叶子,一片一片缠绵着不忍别离,犹如一捧秋念,渴望在手心里延续最后的缠绵……

秋阳缓缓落下,离别的心又要重新踏上那片土地,那片让我变得深沉而安静的土地,我将义无反顾地去寻找有关你飘落的痕迹。衰草里已听不到蟋蟀的歌唱,满目的落叶萧瑟的被风吹来吹去,我不知道哪一片才是你遗落在地上的清寒?我不知道捧在手心里的这片叶子是不是你系在风中的顾盼?要在亿万片飞舞的落叶中找到你,那该有多难?

“心如深秋的冷,却难解北风的问。”古往今来,多少人曾为秋之思而饮泣,然而,秋真的只是萧瑟吗?春华秋实,秋天,一个极富魅力的季节,翩翩飞舞的落叶,象一个温柔、郁悒的女子在追忆往事。走进秋天,你可以触摸到冬天伸来的掌心,当你回眸时,洁白的世界里便留下了一行清晰的脚印。风萧萧,斜阳淡,忧伤如漫天的飞花,纷纷碎落。曾经一片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再也寻不到你的影子;曾经的柔情将永久地静止在回首的泪眼中……

“掩帘不尽悲秋景,窗外西风难解情。孤灯残酒独自饮,半生蹉跎落飘零。”我的生命已走进了秋天,就象立于秋风中等待一片叶子的飘落。然而,就是那不经意的回眸,一枚青杨的叶子落在了我的身旁,一个成熟而又极富动感的生命。我弯腰拾起,捧在手上,细细地端详,好特别的一片叶子呀!它还没来得急完全退去绿色,仍散发着一股葱绿的气息。难道这就是亿万片中我要找的那片吗?生命是那样的离奇,一片叶子,能让你在忽然间心生感动,心存温柔,心怀感激。也许,是因为年龄和阅历的关系,也许,是缘于生命本质的同好,才会对生命有了相同的感悟和理解。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悄悄划过记忆的碎片,那些生命中过往的烟雨,构筑了生命的主体。看似杂乱,却在点滴间为平实的人生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生命正因这纵横交织的脉络才给手指间留下了最精彩的感动和眷恋。此时,执你于粗厚温润的掌心轻问一语:是前世的相约让彼此在今生相逢?还是前缘未尽,来到今世再续?“痴情落叶叶落枝,语无声声风秋思。思秋风声声无语,枝落叶叶落情痴。”树上的叶儿已经落光了,而有些花朵还迟迟不肯退出生命的舞台,任凭秋风一点点吞噬着,却依然固守着生命的颜色。那近似于残缺的美,依然让人心动和爱恋。冶艳的春,奢华的夏都已从人们的视野中渐远,并逝去。世间万物,一切瞬生瞬逝的绚丽,一切有生有死的生命,终将在默默地被埋葬着……

春去秋来,只因命里的因缘,只因生命的季节正好是春天。那些因缘便在因缘里聚散了,那些季节也在交替中轮了。而我们就在这聚散轮中,长大了、成熟了、丰腴了、淡寞了、也释怀了。走进秋天,空旷静美的秋野之上,树枝摇曳着风雨,片片秋叶驮着离别唯有的惆怅,赤裸裸的泊下阵阵心痛。渐凉的秋雨,褪去夏日的烦躁,渐起的秋风,吹落一地柔情。一种浪漫的情愫再次溅起,充斥我那沉睡的情怀!于是,眼到之处满是忧伤,随意的一捧,除了思念便是别离。

走进秋天的深处,寻找曾经的记忆,记忆依然,心思依然,无论历史走多远……唯一改变的是秋将渐远,岁月悄悄的给生命刻上年轮。

站在秋天的深处,眺望远方,被一场秋雨清洗过后的叶子是如此这般的美丽,清晰的脉络是一种饱经苍桑之后的宁静。淡定的心情在落日的余辉中,却又显得如此缤纷与温柔。那一刻,我忘记了所有的悲伤。把秋景的美升华到了极致。“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日映斜阳天接水”般地如诗如幻的惬意与恬静。“繁华落尽不是秋”。透过旋舞的落叶、透过冰封的大地、透过禁锢的河流,悲伤的眸子里,依然看到了被揭开的春帷。春带着桃红柳绿,带着鸟语花香缓缓的向我走来,尽管没有“面朝大海”,我却看到了“春暖花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议论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