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风筝600字

一只风筝

600字 初二 议论文

在箱子的角落里,一只黄色的普通风筝静静的躺在那里。轻轻掸去上面的灰尘,往事依稀地呈现在眼前。

记得一次老师说要举行放风筝比赛,让同学们把自己的风筝带来放。那是爷爷已经给我做了一只用黄布做的三角形风筝,可我一直嫌它老土,一点儿也不好看,也就没打算要带它去参加比赛。那时的我性子很倔,不肯听家人的劝阻,愣是自己买了做风筝的材料,想带自己做的风筝去,想在人前炫耀炫耀自己的手艺。可是事情总是不如人意。在制作风筝的过程中不是竹骨扎歪了就是纸糊反了。结果到头来做成了一个看似四不像的玩意儿。

到了双休日,我带着自己做的乱七八糟的风筝来到空地上,准备趁着有力的风势放风筝。可是,人都已经跑了几十米远了这只风筝可还是没怎么动,根本就不能飞。“怎么会这样?”我惊异地望着已经在空地上挣扎了几十次的风筝。突然间,我想起了爷爷做的那只黄色的三角形风筝。“那不就是只普通的风筝嘛!又老土又难看,怎么能派的上用场呢?”我心里嘀咕着。在那一刹那,我的脑海里忽然浮现出一大堆让自己十分纳闷的画面:有那只风筝孤独呆在角落里的身影;有爸爸妈妈苦口婆心地劝我不要辜负爷爷的一番苦心的画面;还有爷爷半蹲在地上,艰辛地用刀子劈开竹子削成竹骨的场景。这一瞬间,我突然间有了一种想哭的冲动。

可是,我还是忍住了眼泪的淌流。后来,我翻箱倒柜,找出了那只黄色的三角风筝。它仍是躺在角落里,静默不语。

我试着把它放上天空,它凭着壮实的身,稳稳的飞上了天空。那一刻,我的心里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无论你放的是什么风筝,你所看到的,都是那一片蔚蓝的天空。

《越王勾践》观后感(二)

12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越王勾践》观后感

现在每天晚上都按照学校要求看《越王勾践》,还要写感想,我先来博客上练练。

嗯,《越王勾践》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视剧,主要讲越国的大王勾践复国的传奇故事。这部电视剧把听信谗言的吴王夫差、忠诚聪明的伍子胥、虚伪的伯噽和美丽、为国献身的西施、忍辱负重、坚定意志的越王勾践、精干而有智慧的越王的两位忠臣:范蠡、文种演绎的淋漓尽致。

到现在为止,“伯噽”这个人物是我最搞不懂的。他既然身为一国之太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总要为越国说好话,如果当初吴王把勾践杀了,那伯噽还会这样维护越国吗?史记上是说伯噽是受了越王的贿赂才这样的,但这部电视剧里并没有提到过越王贿赂伯噽,哪怕进贡也是使臣亲自给吴王夫差送去的,那伯噽是为了什么,没有理由的呀!就算越王贿赂伯噽,但是他又不笨,表面上总要当作与伍子胥这个相国一条心,可是他相反,处处反对伍子胥。伍子胥是真的为吴王好,可是有了伯噽这样的“忠臣”才造成吴国最后败给越国的原因。

当伯噽处处帮越王说话时,我抛出两个问题,伯噽是真心帮越国吗?他是好是坏?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伯噽是真心帮越国吗?我觉得应该不是,记得有以段是讲越国的使臣在伯噽面前说什么伍子胥要故意跟伯噽作对,添油加醋的,这就引发了伯噽这颗斗志心,也许是他想跟伍子胥作对,就帮助了越国。你是你,我是我,看谁赢。所以应该不是真心的吧!第二个问题:他是好是坏?这个问题很明确,当然坏的,可他这么帮越王,但是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上道:越王打仗赢后,第一个就杀了伯噽这个不义之臣。因为对于一个国家的太宰来说,胳膊肘往外拽,想方设法帮助敌人是很恶劣的。

现在说说夫差。吴王夫差为什么到最后会败呢?从赢家到败者总要有个过程。很简单,分三个主要部分,一个是西施的美色,一个是越王在夫差表现出来的“忠诚”,还有一个就是刚才说的伯噽。

西施是越国派来的“贡女”,但由于她的美貌,夫差就被耍了个神魂颠倒,而且在嫁到吴国以前,为有理由,西施拜了勾践夫妻为义父义母,这样爱面子的夫差就有理由了,他说是吴越两国为了结成良好的友谊而嫁女的。事实上,越王是有点不情愿的,因为越国要想早日复国,就要多生儿育女,就得给越国留多一点年轻女子来,可是吴王这样喜欢西施倒也好,至少他很信任西施,西施可以把吴国的情况告诉给越王,中华上下五千年青少版上有一句说西施成了越王在吴国的“监控器”,但是在这部电视剧中到现在西施并没有传达信息,这是一个遗憾。有一段是讲西施为了救勾践夫人,被充满嫉妒心的王后贬到下面洗衣服,这被夫差知道了,打了王后一耳光。以此可见夫差是多喜欢西施。

勾践,他的雄心很大,中华上下五千年:勾践储蓄军力,想在脱身后很快去攻吴,幸亏被两位忠臣所劝,最后才能破吴。干将说过:王的欲望是无法填满的。他的师兄欧冶子就是为了满足勾践的欲望而死。勾践在夫差面前表现得很忠实,任打任骂,决不还口,这就取得了夫差的信任,这种信任导致了夫差最后一丈的失败。勾践向其他王一样也有虚荣心,而且自尊心很强,正因为这份自尊心让他最后全力以赴去攻打吴国,来报仇雪耻。

提到勾践就不得不提起吴国的将军公孙举。公孙举在这部电视剧中好像很残暴,他其实跟伍子胥一样,很爱国。可是爱的方法不对,伍子胥忠言逆耳,公孙举没有长久之计划,他只会而且只知道杀掉勾践是最好的办法,这是他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议论文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