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浅时光中徜徉1000字

在清浅时光中徜徉

0
0
1000字 初二 散文

一直喜欢清浅时光,带着轻松的心情,来到旷野漫步。闻着大地的芬芳,呼吸清新的空气,一路边走边看。眼前白云悠悠,清风习习,流水潺潺,树叶摇曳,令人心情舒畅。流连在自然环境中,有一种走向自由自在的轻松。

我喜欢真实的自然,如同喜欢中国的水墨山水画,几笔勾勒,几处留白,就晕染出一种平淡而悠远的意境。似乎有一只神奇的手,几笔轻描淡写,就给大地添上了浓淡相宜的色调,高低起伏的线条,山水相融的面貌,让这个世界显得无比美好!

古人说,石令人隽,竹令人秀,水令人澹,花令人韵。我非常敬佩古人的体味之妙。山水固然可以陶冶人的性情,但也正是有了人的欣赏,山水才显得更加生动而有灵气。人与山水有着奇妙的缘份,人离开了山水的怀抱,或山水少了人的参与,一切都将逊色不少。

山水,可以说是人类心灵的栖息地。人们悠游其间,让一颗漂泊的心得到了慰藉。陶渊明“釆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心灵的超然;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也是以动态的云衬托心灵的静;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更是表现了一种无惧风雨的洒脱。文人与山水的结合,便产生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名篇。

徜徉在山水之中,人似乎忘记了一切,唯有一幅幅美丽的自然景致,纷纷映入眼帘。我欣赏春天的花朵,喜欢夏天的绿荫,留恋秋天的凉风,享受冬天的暧阳。我乘着四季的风车,在草地上听虫儿鸣叫,在蓝天下观小鸟高唱,在小溪边看小桥流水,在山岗上望长河落日。一程程山水,一路路风景。在感受自然美好的同时,一种空间浩大、时间悠远的意识,如波浪一般漫过心头,引起灵魂深处一种轻微的震颤。

自然是一个无欲无求的世界,没有骄矜之态,却有包容之心。当人们面对它的时候,不仅惊叹它的雍容气度,还会感喟它的宽广胸怀,內心肃然而生一种崇敬之情!而在自然面前,人类显得何其渺小。现实中名利的追逐,情感的迷失,生活的辛劳,都让人们费尽思量,浮躁不安。

缷下疲惫的行囊,投身自然的怀抱,人的心境宛如一池湖水,澄明而宁静。心灵安静了,精神释然了,才能挥洒自如地让心春去,让梦秋来,享受一种绮丽的情坏。以一种冷静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以一种闲淡的心情来品味生活,就会觉得一粥一茶都甘甜有味,一花一叶皆自然灵动……

时光不会等你,也不会等我,它在人们的指缝间一点一点溜走。自由自在地欣赏风景,悠然自得地品味生活,其实是人生的一种意趣。风景到处都有,而且就在我们身边。它可能是早晨起来透进屋子的缕缕阳光,可能是沙滩上朵朵袭人的浪花,可能是微风吹过树叶送来的一脉幽香,可能是月亮撒在大地上的一片清辉。在黑夜与白昼的轮转中,时光一直与人们同在;但时光走了就不会回来,最后变成了一抹淡淡的痕迹。

一株芭蕉,几只山雀,荷塘田田的叶子……。这些掠过眼前的景色,隐藏着足以让我们感动的力量。只要我们眼中有风景,心中就会洋溢出美好的兴味,生活便到处充满诗情画意。如同罗莎.卢森堡所言:“无论我走到那里,只要我活着,天空、云彩和生活之美,都将与我同在!”

在灵魂的深处起舞

1000字 初二 散文

与友人谈诗歌创作,言及当下的诗歌困境,认为作为一种诗歌形式的文学题材,处境堪危。这个话题颇有些沉重。除了顺口溜题材的诗歌作品破坏了诗歌在受众心理的美好外,造成诗歌困境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它的深度。它所负载的严肃话语已经不被浅显的世俗生活所重视。阅读量低下的民族,本身就不可能是文学的天堂,何况诗歌这种哲学性很强的文学题材。

自古至今,中国就是一个诗歌大国。五千年文明史,除了之乎者也的文言文以外,诗歌承载了大部分的文学传承以及华夏民族对生活、幸福、喜乐等等一切情感的记录。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滋养了这个民族美好生活的个个瞬间。严格意义上来讲,中国的文明史就是诗歌的文明史,这种题材的文学作品,以脍炙人口的形式,丰富的情感拓展,无限深远的思想激发,深深的影响了这个民族的整体性格。诗歌的意境、想象、抒发,极大的导引了人的情感方向,使中华民族在诗歌的影响下,有了那些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化艺术。诗歌更像种子,植根于世俗的土地,生发流淌于每个空间,幻化出无限美好的艺术形式。

水墨画就是诗歌化的艺术形式。大写意,墨色浓淡中诗歌被物化到宣纸上。每一幅水墨画都是一首诗。从诗人的角度来讲,生活是诗意的存在,也是严肃的存在。浪漫主义的诗歌里面是以严肃为骨架的。每一个诗人都是严肃看待人生的人,即如浪漫也是灵魂自动的追寻。当然,这有区别于现代心灵鸡汤类的简语。诗歌作为一种严肃文学体裁,浪漫只是一种外显,它的更深层次是灵魂的皈依。诗歌为什么会使人有宗教般的纯净和圣洁?因为诗歌本身承载的就是真理,人类追求美好的理想。这是诗歌在简短的叙述中,最可称道的。

诗歌困境来自于人们失去了对生活的深层次追问,那些简短繁复的语言形式,包涵的灵魂级的真理,已经是现代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当受众已经无限窄化,是不是意味着诗歌的历史性和纵深性就毫无意义了呢?其实不然,诗歌更多担负的是火把的功能,不管时代高擎还是被放置到了祭坛,它所展现的光明无时不刻不在左右着人类前进的方向,思考探索着人类哲学意义上的未来。

哲学性是诗歌的血液和灵魂,深刻性和严肃性是诗歌的骨架。人类的理想和无限想象力生发了诗歌,反之诗歌的哲学性催化了人类更加深入的想象。这是人类语言工具的一种变态化进化,却是助力人类前进最大的力量。诗歌的困境与诗歌本身无关,因为当下的诗歌已经是祭坛上的火把,前赴后继的诗人们只能是祭坛上的牺牲。而这种牺牲才是诗歌灵魂深度的另一面,就像普罗米修斯盗天火。

诗歌的艰难是当代文学的写真。当诗歌已经出离于现代文学的羁绊,继续沿着哲学道路前进,继续与灵魂起舞,困境和磨难就是注定的。开疆破土历来是艰难的,何况始终继承苦难般记录的诗歌文体,一群追求灵魂生存的创作者。

向始终坚持严肃写作,灵魂写作的诗人们致敬。没有你们这个世界就会减少许多光明,向伟大的普罗米修斯致敬,没有盗天火的勇气和悲悯情怀这个世界就会没有光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散文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