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雨落_700字650字

匆匆雨落_700字

650字 初一 叙事

长烟复拢,曦日式微。拂堤杨柳,醉卧春晓。可怜行人少,清明雨飘。

惺忪睡眼半睁的时候,依稀辨得雨打玻璃窗的声音。大早的坏天气得罪了我的心情,因而整天都蹙着眉,时间对于爸妈,似乎一秒都不冗余,他们安排了整整一上午的事,喘息之机便是回家祭祖。

坐上车,衣服肩头半湿,心想昨晚还预报多云,却急匆匆地下起了小雨。

行经公墓,意外地顺畅--原以为祭祖的人会许多,像前几年春天那样,有童稚,有老叟。而现在多半是老叟了,手提一个红塑料袋,大抵装了“金元宝”、“冥府纸币”之类,孤零零地走进墓地,眯着眼寻碑上的字--雨叫人睁不开眼。他们不着急,急也打不着火,不如耐心。腾地,火起来了;倏地,元宝纸币烧尽了,青烟袅袅。他们向碑作了几揖,嘱咐已故的亲人记得去“冥府的自动取款机”前取钱,遂起身,叹了一息,望望灰蓝的天,又望望灰蓝的水泥地,蹒跚地走了。

站在太爷墓前,健在时的点点滴滴,让人眼睛湿润,一阵莫名的难受。此情此景应是一阙词,以最悲怆的声调咏叹。

祭奠完毕。到家,匆匆下车,站在屋檐下,看燕窝里像往年一样,燕雏在啼了。

四方桌上张罗了六碟菜。难为老人家了,年近七旬的爷爷奶奶,还要为我们准备饭菜,想来心酸。

点了火烛,引了三根香,做了三揖,说句讨吉利的话,一旁爷爷烧了些纸钱,祖祭完了。

就坐,爷爷坐在对门,看看儿孙,看看饭菜,却疾呼:“怎么六盘菜!不作兴。再去舀碗汤凑数。”桌上多了一碗汤。

饭吃的很快。吃完了饭,清明也就过去了。带上沉甸甸的沾露的、门口菜地里种的菜。根被剪得很齐。奶奶精心挑拣过。

匆匆的清明,这样的天气,谁都想盯着灰蓝的天,长叹:清明到底怎么了?

小雨停了,远处传来锣鼓唢呐声。一行扎了白头巾的人在细雨里走。

寻寒食遗韵,触古风之美_800字

800字 初一 叙事

在这小楼疏雨、草长莺飞的清明时节,感于藏在无名碑与细柳条之中的,刚烈之魂与古风之美。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清明时节踏青,寻春的萍踪。

草儿倾着为我开路,燕儿裁着柳的发梢,蝴蝶惊奇的吻着一朵朵烂漫的野花。梨花、杏花落得如雪满地,如星满丛。清明就这样,捎着缕缕泥土的气息,在原野上驻留,也在我的思想上,如蜻蜓点水般留下圈圈细腻的涟漪。

毅松卫守英魂,无名奠发清明

路两旁生着笔直而专一的青松,踏着白色的石板地,我抚摸着一行行红色的碑,像安抚着一颗颗忠烈的灵魂。肃穆的音乐从烈士陵园的上空荡起,鲜花安详地躺着,小团松静静地守在石碑旁,随风轻轻摇着。我虔诚的肃立,好像触到了还未凉透的鲜血。回到1939、1941年,十几、二十几岁的他们,热血洒在土地上;现在,热血犹殷红,他们脸上该盈满微笑了吧!凝望一个个无名之碑,多少忠烈的灵魂,共同驻守这一方净土,守住我们现在的安定幸福生活。

我抬头望着蓝天-----壮士们属于如火如荼的过去。未来,就像这涤过的蓝绸,而我们是未来的缔造者,将以无数先烈为榜样,让纯真的梦,像纸船一样飘在这海洋里,满载着美好而虔诚的祈祷----愿地母,您永安一颗颗烈士忠贞的灵魂。

无心插柳成荫,细柳丝末清明

清明的黄昏,从门前的树上颉细柳一支,缀在头上。发丝之间,柳条捎着阳光的温暖气息,这叫“戴柳”,象征着对少年的一片祝福。

传说春秋时期,有一位介子推,在重耳患难时割股啖其腹,而在重耳功成名就之时却隐居山林。为了让介子推出山,重耳放了一把火,可介子推还是把淡泊名利的操守保持到最后一刻。望着介子推烧焦身躯,重耳懊悔不已,来年却发现介子推体躯的一侧,一颗枯焦的老柳泛出点点新芽,他认为这是顽强与忠贞的象征。于是这一日定为寒食节,就是现在的清明节,人们在供奉介子推的同时,都要把细柳别上头。清明节的来历,隐含着古人的气度与智慧,于是清明节源远流长的意蕴和祝福,也就藏在这柳丝之中,柳枝之末了。

清明节,是春盛之时的缅怀之日,更是寻古之节。古代传统的意蕴,五千年文化的结晶,就在这清明之中了。让我们在清明时节,伴韶华春光,奠忠烈之魂,与古风为伴,寻找那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余韵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叙事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