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900字

《昆虫记》读后感

900字 初一 读后感

读《昆虫记》是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我于是例行公事地翻开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简介:它是集大量科学报告和文学气质于一身、艰苦写成的巨著,文体基本为散文……,又是枯燥无味的文字!

我无聊地一页页翻看着,一目十行,我的眼睛定在了名家点评的一处,茅盾说:“现在中国十分需要像法布尔的《昆虫记》那样的作品——什么?中国作家那么享誉世界,冰心,鲁迅,叶圣陶之类的名作家数不胜数,难道都比不过小小的这本《昆虫记》吗!?我按捺住自己的浮躁,开始一页一页仔细地阅读。

写蝉的前两章是介绍蝉的生活和起居,细致的描写和诙谐的语气吸引着我一步步往下读——

“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的确,有种蝉,为了满足音乐嗜好,牺牲了很多。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我合上书——小小的昆虫为了自己的梦想,可以缩小内部的器官去去安置乐器,这不正是我学习之途一次次想放弃所缺少的执著与勇气吗?我的脑海中浮现出电视中的选手一次次败而挑战,年轻的演员为了演出梦放弃了高考……

继续读《昆虫记》,我发现昆虫并非我所想得那么简单,它们有灵活的头脑和严谨的思维,经历着与人类一样的优胜劣汰,享受着与人类一样的七情六欲,遵守着与人类社会一样的生存法则。在书中,我能感受到蝉看见自己的卵被破坏而无法补救时,为人母的无助;我能感受到舍腰蜂辛勤地把巢筑好的执著;我能看到萤火虫无论何时都亮着自己的灯,相比起自暴自弃的人们的勇敢;我能感受到冬天来临之前,工蜂对幼虫的屠杀中,一种“长痛不如短痛”的明智……

“吃饭啦——”妈妈在餐厅喊到。我应声走了去,见桌上摆的是两盘青菜和一盘炸得黄灿灿的金蝉。若是在往常,我肯定会把盘子吃得干干净净,甚至舔个底朝天,但今天却没有了胃口,只吃了点青菜便回到自己的房间,准备读完我的《昆虫记》。

手指滑过《昆虫记》的最后一页,我竟哭了——在后一篇记叙黄蜂的篇章里,处处透露出作者对大自然中优胜劣汰的无奈和悲悯,处处体现的是人类一样的生活,一样的制度——我闭上眼,人类大量捕捉昆虫幼虫的场面,紧接着便是昆虫的灭绝、生物圈的不平衡、世界的荒凉……这一切,是多么可怕呀!

学会尊重大自然吧!在这个世界,人与自然需要和谐,人与动物需要友谊,敬畏自然界中的大小生物,才会共同拥有光明的坦途。 

《春》、《绿》、《背影》

700字 初三 记叙文

我平时少有时间读书,散文自然读的也少。所以朱先生的大作,我还记得的也只有《春》、《绿》和《背影》。虽然我甚至没有读过他闻名天下的作品《荷塘月色》,但单单这三篇,就足以令我为朱自清先生的文笔所倾倒了。

读他的文章,总给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觉。赞春的文章多如牛毛,写俗了的到占多数:春,不知不觉的到来,不留下一点引人注目的痕迹,就已经漫天生机。然而《春》却将它的降临活灵活现的展示了出来。“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拟人的新颖,生动,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看到了春天飞来的证据,一个“钻”字,更是将春的生机表现的淋漓尽致。“‘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就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一句引诗句,比喻切,春风柔和,瞬间感染了读者。文末的三个比喻,将春比作“娃娃”、“小姑娘”、“青年”,更是展现了春的生机勃勃,激励人们奋发向上。

同样,《绿》也是一篇文笔清丽的美文。《绿》刻画景物的功夫实在是令人赞叹。它与抒情一体,体现了作者的奔放浪漫:如果有一个舞女,手持绿水裁成的丝带,一定能临风飘举翩翩起舞;如果有一个盲妹,拿潭水作为眼睛,一定能明眸善睐……绿在朱自清的笔下,已经完全成为了灵动的生命,他忘乎所以,沉醉期间,抒发了“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的爱意,使读者也随着他的感情,久久不能平息,与其共鸣。

相比较而言,《背影》则较更融入生活一些,是写父子亲情的绝顶佳作。“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努力的样子”,父亲为“我”去买橘子的场景,通过背影活灵活现的体现在我们面前。虽然是小事,在一系列的准确的语言描述下,亦是十分感人,清晰的描绘出父亲平凡,却无私,伟大的舐犊之情。“我走了,到那边来信!”看似平凡的告别,实际上蕴含了多少真挚的祝福与不舍!令人倾倒,折服。

朱自清的文章,读了令人感到明快,活泼,充满昂扬向上的活力,仿佛是溪水反射过来的阳光一样,金光灿烂,波光粼粼,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读后感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