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随想男生,女生1200字

夏日随想男生,女生

1200字 六年级 抒情散文

——题记

原本想写七月的杂记,就像前一阵写的《关于六月的一切》那样。只是,提笔才发现我的七月每天都在写,没什么必要写总结报告了。那,就聊聊关于男生和女生的性格好了。

前几天晚上和菜人聊QQ,不知不觉扯到各自的志向。和大多数的男生差不多,菜人的目标是任何能赚大钱的职业(可以这么说吧`)。这不奇怪。男生到了初一初二的年龄,志向会有一些转变,不会再想着练什么盖世武功,也不会想做什么“忍者”了,想的东西有一定的责任心,也有一定的实际性。即使表面上还是哼哼哈哈的,但已经没有这么幼稚的想法。责任对于男生来说开始有一些意识。

但意识到已不能想以前那样活在幻想里的时候,也会有男儿自己的那份悲怆吧。

作为一个一心想做小孩子的女生,我觉得女生在一些小事上要比男生累很多,心理细腻的我们,总是很怕失去。不过现在的女生已不亚于男生了。只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我的心愿志向简单得多,只要安安静静地在自己的房间里写点自己想写的东西,画自己想画的图,有一杯热咖啡在手,有恬静的音乐,足矣。并且,一整天没有无聊的感觉。

小时候想当个作家,写好多好多的文章,出自己的书。

两年以后,我9岁。上学几年开始发现,要有人看你写的东西是多不容易,你得有名气,你才会受瞩目,你才会受肯定啊。

还有就是,你能不能养活自己。

于是我怕了,我不再有当作家的想法。

之后还想到自己还算擅长的画画和纸艺。想过当画家,服装设计,开一家自己的纸艺店,等等。

最后,我选择做个记者,并很快找到报社开始实习。

菜人说,不行,做记者很累的。

其实干什么都累,但如果做自己想做的事,干什么也不觉得累。

从小的独生子女,一直都依赖于父母的我,开始想到将来的事。

和很多女生不一样的是,我竟然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做一个老师。从来没有。或许是看着自己小丫头的样子,和任何崇高的职业实在是联系不起来;也许是,怕自己做老师会把任何人都看作学生,和任何人说话都有教育的口气;又或许,是不喜欢被人唱着赞歌,被捧得都有点腾云驾雾吧。自始至终,我都把自己放在一个乖学生的位置。

对于性格,男生和女生就更不一样。虽然我是一个女生,但我依然觉得女生实在是不可靠的动物,有时体贴入微,可是有时,又难以理解。所以一致公认,和男生相处会比较简单。男生单纯开朗许多,偶尔耍点小性子。不过出于各自的理由,女生的矜持和男生的风度,我们也有了男女生的分割线。

小学里的同桌是男生,不过还算太平,没有画过“三八线”,于是,即使坐了三年也只有你忍我让的唯一印象。进中学之后,坐在我们后面的两位极不平静,因为那位女生较胖,所以两人常常在自习课上对骂,想想真是好笑。开学第二天他们两个就一副恨不能把桌子锯开的架势,于是就多了一条“黄金分割线”。

其实同是高级动物,当然,也就是人啦,我倒是无所谓与谁为邻,只要我让,他也不好意思不让。因为,绅士风度是男生“无奈的必须”。

有时想想,说男生要让着女生,表面上是男生倒霉的特质,其实也是对女生的不尊重。

我看还是结了这个尾吧,因为男生女生虽都身为人类,却有千万不同。要写可是写不完的。

也许你会觉得我写的很片面,的确片面,因为我是女生,我不曾做过男生,而也许在看的你是个男生,你也没有尝过做女生的感觉啊。

(P.S:最近忙于BLOG的大修,就一直没有时间写东西,等要提笔时,又总被乱七八糟的事情打断,所以这篇心血之作实在是来之不易,大家可要认真看啊`)

我的母亲

1200字以上 五年级 叙事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位极平凡、极普通的农村家庭妇女。她从小没有上过一天学、读过一天书,童年是在推碾拉磨中长大。出嫁时,正值60年闹天灾,缺衣少食,生活艰辛,但母亲总是默默地劳作。

母亲很孝顺。嫁到我家时,小姑姑刚出生一年,当时父亲在外地工作,主要劳力靠爷爷和母亲挣工分养活姑姑、叔叔一家九口人,所以一直和奶奶生活了九年后才分家。分家时只分得了几个碗、盆和十几斤面,但母亲毫无怨言。在我的记忆中,家里有好吃的、稀罕的东西,母亲总要让我给爷爷奶奶送一点过去;逢年过节,也要把爷爷奶奶接过来,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吃顿饭,虽没有山珍海味,但粗茶淡饭也吃得有滋有味。后来,奶奶得了偏瘫,母亲端屎端尿、跑前跑后、尽心尽力地照顾。当时奶奶由婶子、母亲妯娌俩轮流照顾,每到从我家搬走的那一天晚上,奶奶饭吃的总是特别特别的慢,好像在我家住不够似的。奶奶生病卧床三年,身上一点褥疮也没有。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由于长时间的劳累,母亲病倒了,住进了医院,恰恰奶奶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在奶奶去世前的十五天里,她没有吃一点东西,只是偶尔睁开眼睛看看四周,像是在寻找什么,最后还是父亲看出了什么,问:“娘,你是不是想见见孩子他娘?”奶奶点了点头。火速把母亲接回家,母亲挣扎着虚弱的病体,最后一次为奶奶洗了脸,疏了头,奶奶含着笑合上了双眼

。现在母亲的三个儿媳一个比一个孝顺,邻居都羡慕地说是前世修来的福,其实潜移默化的作用远比空洞的说教要好得多。

母亲正直、勤劳、善良。她的前半生,大都是在贫穷中度过的,但她一直要求我们要走得直、站得正,不是自己的东西坚决不能要。当时家家粮食不够吃,免不了有的人就去偷生产队的玉米、大豆什么的,但母亲从没有在这方面动心思,而是在正常上工之余,包下了生产队的一头牛来喂养,以增加点工分。母亲勤劳能干,心灵手巧,一件衣服常常老大穿了,改一改再给老二,既大方又合体,童年的我们没有受过一点难为,包括吃的穿的。母亲常说,对有困难的人,饱时添一斗不如饥时添一口。她的一生从不讨好、谄媚别人,反而对有困难的人总是解囊相助。在70年腊月初,天气奇冷,滴水成冰,方下镇王楼村一李姓妇女,带着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来我家讨饭,母亲看着两个小小瘦瘦、衣服单薄的孩子,赶紧把他们让到屋里,和我们一块吃。临走时母亲又把我穿小了的、准备给弟弟改一改穿的一件棉衣给那个小孩子穿上。

看到稍大一点的孩子也冻得发抖,母亲犹豫了一会,把自己身上的棉衣脱了下来,要知道,当时家家都不富裕,可看孩子冻得厉害,就给孩子穿上了。那位妇女感动地给母亲跪了下来,说:“大姐,你真是个好人,等我回去后一定把棉衣给您送回来。”然而,五天过去了,半月过去了,一直到年底还没有见那位妇女来,邻居们都说母亲傻。而母亲却说,只要不冻着孩子,就算不送回来,也没什么。没想到,腊月三十,那位妇女来了,并且还拿来了十个鸡蛋和二斤豆腐。原来,她们回去以后,那位妇女就病倒了,现在病刚好,马上就送了回来。母亲收下了这充满温情的礼物,临走又给她拿上了一些馒头等过年用的东西。后来两家一直相互来往。母亲人缘很好,喜欢热闹,现在左邻右舍的老人都爱到母亲家串门。

母亲极富爱心。她没有读过书,深知没有文化的苦处。所以凡是对于我们学习方面的要求,都尽可能的满足。小时候,家里农活特别多,放学后要帮助大人割草、喂牛、喂猪,但只要想偷懒就说我要写字,母亲就是再忙、再累也不支使我们。母亲最高兴的事就是放寒假时,我们每人一张奖状拿回家,那天,她就像年轻了许多,不顾父亲的反对,把准备得极少的猪肉割一点,炖上一锅大白菜,算是对我们的奖励。母亲不认识钟表,但她知道什么时候叫醒我们去上学;也不知道哪天是星期几,但我们每到星期五回家时,她早已站在胡同口迎我们。后来,我们各自成了家,每当我们携妻带子回家时,母亲总是佝偻着身子,忙前忙后,张罗我们一家人吃饭,那情形就像是在过节。听父亲讲,往往等我们走之后,她起码要腰痛两天。前年五月份,母亲的心脏病又犯了,并且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我站在母亲的病床前,看着她那没有血色的脸,心中默默地祈祷:“娘啊,我们刚刚过上好日子,还没有来得及孝敬你,哪怕我少活几年,给您增几年寿也行啊……”也许是诚心感动了上苍,也许是医疗水平的提高,母亲竟奇迹般地康复过来。有人说,好人无长寿,但母亲早已年过古稀,仍健康地生活着,并且几次大难都挺了过来。我认为:苍天不负好心人。做人还是要像母亲一样,永远做一个正直、诚实、善良、富有爱心的人。

母亲的生日快到了,仅以此篇作为送给母亲最美好的礼物。同时,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亲幸福安康、永远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抒情散文
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