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居民1200字以上

小镇居民

1200字以上 高三 散文

小镇中总是有些热闹的人,热闹的事。一直喧扰着这个看起来应该是宁静的小镇。

让小镇喧闹的总是那些小人小事,这里的小人不指行迹恶劣之人,而是频繁的小人物。

在微光的清晨,当人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买菜的就已经推着三轮,赶往集市。

在深深的夜晚也有在远处做事的人踏月而归,更不必说饭后大门口的聊家常,而内容也不会比说谁家的谁怎么样离题有多远,总之对于你我是小人小事。

他们都是偌大的群种中简简单单的一群,一群。在行走的道路上总是可以碰到熟悉的人,于是为了打破点滴的寂寞,也有可能是想让喧闹的气氛给自己生活积极的动力。以至于他们总是聊着前进,谈的内容也就无关重要了。

日子在小镇居民来说就像顽童看书一样,先是新鲜感,后来就是索然无味,但还是必须看的,所以就这样无聊和无奈的翻着。

小镇的事按说是不值得去记载的,但好事的作者喜欢这样的宁静,以致无聊的记下了这些,惊讶的是竟然坚持了。

日子在无边的游走,小镇还是那个小镇,好像是独立于世外的一个野孩子,就野野的干自己的。当然,对于野孩子来说,做事是没有明确的周全性的,所以一切就是未知的,我们知道的只是一个大致方向——往如昨夕。

秋日的午后,街上没有很多人,那当然没有过多的事让他们简单的几个人去聊,一切只是翻旧账,一次又一次,因为永远欠着。感到无奈的是秋风是那样的伊人,很多人都回家睡着了,他们坚持着,因为不由得他们不去坚持,虽然很想睡,但是他们有杂货摊。

好想睡,好想……直到……

五辆汽车从街上缓过,对于缓过作者是比较无奈的,因为路不太好,所以当然不能说飞驰而过。

汽车对于他们而言是很陌生的,最好的交通工具在他们也就是铁骑,而最好的铁骑也只是镇长那辆办公车。那是半年前县里发送下来的。据说是体贴下层干部,全镇也只是发送了5辆,于是阶级感便产生了,由此好多人路过镇政府时都带着鄙视的目光,直到视线因为前进不得不转移。

汽车缓过而产生的美妙噪音,瞬间便让昏昏入睡的人们清醒,没有一个人动,人们都行以注目礼,呆呆的看着车辆,直到视线里只剩下模糊的车尾。才缓过神来。

当终于,汽车因为开远而看不到后,他们突然沉寂,然后突然躁动起来,躁动是互相说话间的声音太大,太多,然后让一旁的作者听不清,只好形容以躁动。

汽车的缓过让安稳喧闹的小镇没有了安稳。只剩下喧闹,没有目的而有原因性的喧闹。

小镇居民都莫名的兴奋,好像那车是自己的一样,还有剩下的是他们会想知道车由此而过的目的,车里的人,车到哪里去,总之关于车的一切。值得说的是小镇空前的团结于一件莫名的事。

新的东西总能挑起陈旧的心,小镇长久的稳定总让有些人不安,是按捺不住吧。

这一刻,小镇居民发现他们的求知欲是那样的强,兴奋执着的关注着车辆事件。

第二天便有乡下买菜的告诉镇上的人,那是一群考古学者,由此可见买菜的也是个好事者。

镇子边缘有古代名将之墓以声速在镇上传开,马上取代了车子的话题,现在车子事件在他们眼里不值一提,你若是再问车子他们就给你以不屑的眼神。

镇上的每个人都自豪起来了,现在,在他们眼中,那墓就是他家的,但是他们没有炫耀的平台,所以就想着,以后出镇子了就好好的对镇外人说说,想想便笑了起来。那是多值得炫耀的呀。

于是镇上的人都积极的盼着那个方向的来人,好像是在等待信使的到来,知道的,加不知道的在人们中谈论着,卖水果的在和卖盆的谈,裁缝在和卖包子的谈论。每个人都洋溢着笑脸,每个人都是那样的开心。

小镇岁月

1200字以上 五年级 散文

读,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四句,便勾起我对小镇岁月的惦念。

我的少女岁月,几乎就守那一百来坪的,小商店中度过。那是父亲经营的,后来毕业回家,便在那看店。记得,乡间,是按双日子来逢集的。逢集那天,那真是,鸡还在叫,月亮还没走,已经是车声阵阵了。还有乡野里,种菜的菜农们,顶着月光,踏着白霜上路赶早市。

逢集那天,一听到外面有声音,就要起来。还要把自家门前的摊位摆好,到时会有固定做生意人来摆小商品卖,我们可以收点租金。平时空旷的街道,在赶集那天,可热闹了。卖什么的都有,人们走在狭窄的街道上,挑选着自己需要的商品,晃悠悠的,闲闲散散的。你看,还有大妈,挑了几只家里养的鸡,摆在那,坐在小板凳上,静静等着买主。

我家店隔壁,是一家早点店。那里总是有许多人,乡间的大叔,爷爷辈们,坐在那,泡一壶茶,买上几个点心,三五人成一桌,侃大山,好不热闹。那家早点店,就是一个交流中心,谁家盖房子了,谁家牛生小牛犊了,都在那传播。那家早点店点心很好吃,特别是那油炸锅巴,特香,特脆,后来就少有机会吃了。店的女主人是个很和气的嫂子,干活特麻利,我们在一起很和得来,那家大哥人也好,就是喜欢打麻将。

一到年底,那里还是相亲的好去处。几个大婶们陪着一个小姑娘,男孩那边也有人,来了就坐那喝茶,吃早点,看中了,就到我店里来买红手帕。我们这儿的习俗是相中了,就用红手帕包女孩见面礼钱,算是定下来了,乡村的爱情就这么简单。在那呆的几年里,不知卖了多少红手帕。

那几年,也有许多人到我家,上门提亲,姐姐说我像花一样,被人发现了。那眼睛都长到天上去了,轻易不与人见面。只一次和一个海军的见了面,后来就错过了,不了了之。

中午了,赶集的人们渐渐散了,小商,小贩们也收拾自己的商品各自回了。留下一地的垃圾,到下午才有人来清扫。下午的小街,恢复了平静,显得有点冷清。偶有几个路人经过,必然引得这些守店人的注目礼。下午闲得时候,也会去附近店铺串串门和人聊聊天。犹记有一个比我大点的姐姐,那时生了个宝宝,因我常常的抱他,他就有点分不清谁是妈妈,谁是阿姨,可爱的很。

夜晚来临,小镇更加寂寂无声。我们这些守店的人可以闲下来,找点乐子。时常约了在一起斗地主。那时,我好像还赢了不少,几个大姑娘,小媳妇还给我起了个绰号,小地主。这些都是平时,日子过得舒服。可是到了年关,那叫一个忙啊,过年前,在外面打工的人都回来了,逢集那天,街道上的人,那叫一个熙熙攘攘。我家的店,在镇上算是大的,所以人都赶到我家来买年货。逢集一上午的盈业额就上万,哥哥,姐姐,爸爸全都来了,再加上我都忙到不行,累,但也快乐着,经常在年底把店里的商品卖得空空的,那时的生意真好做。

后来,我去了上海上班,父亲年纪也大了,也就把店铺转给别人做了。一晃许多年过去了,有时回去,早已物事人非,不免难过。青春,纯真的爱情都遗失在流年的路上了,那年,那月的人,你们都在哪?留我在念,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散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