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的感觉真好900字

听雨的感觉真好

900字 初二 叙事

“滴滴、嗒嗒……”窗外,那淅淅沥沥的雨正下着。滴滴嗒嗒的声音虽然连绵不断,但却不使人感到烦躁,坐在书桌前,翻阅着《课课通》的我由衷地想着,不由得停下了手中的事,靠在椅背上,凝神静听,听那雨。

听雨,需要的是安静,不是说安静得鸦雀无声,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而是不要有那种“隆隆”的卡车发动时带来的噪音。就比如现在,屋内开着暖气,我裹着一条被子,像条蛇一样盘在椅子上,闭着眼睛,一片静谧。我竖直了耳朵,仔细地用心在听雨,那“嘀嗒”之声,竟在我脑海里勾勒出了这样一副场景:无数雨滴连在了一起,成了雨丝;雨点、雨丝撞击在屋脊上、屋檐上、路面上、水洼里,溅起朵朵水花,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轻盈给人以剔透的感觉,似乎洗净了心灵,优雅从容。

睁开眼,看着窗外的雨,我不由得想到了一次春游时的情景:牛毛细雨不断地飘落到人身上。起初,尚不在意,可是走的时间越长,身上越湿,同学们也是不断地撑起了雨伞;我没有撑伞,反而和其他几个也没有撑伞的人互相嬉闹……春游的归途中,我漫悠悠地在石板上跨过,时而低头望路面,时而抬头观树叶,到处都是有雨的总迹,到处都有雨所带了的清新。回国神来,我用力拉开窗子,想要再度嗅嗅那清新的感觉;可我明显低估了今天的温度,说不上寒风,但也让我连打两个喷嚏,裹紧了被子,心中暗想:亲近大自然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行的啊!心中虽然这么想着,但窗子却没关,我又拿起一条更厚实的被子一裹,站到了窗前,再度听起了雨。

出身地站在窗前,我没来由地有种悲伤,似这般阴雨靡靡,不知要淹死多少植物哪!心一动,早已百转千回,不知怎的,我想到了余光中的那篇散文《听听那冷雨》中的一段“……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住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两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的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在窗外喊谁……”他是谁?雨又在喊谁?是他吗?恍惚间,我看到雨真的说好了,可又在对谁诉说呢?悄然关上窗户,合上书,我立在窗前,久久无语,原来;听雨的感觉如此痛彻心扉,不言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光是雨的到来至消逝,便是如此凄凉,若说雨也是活物,那么它的一季生命竟是如此之短。

听雨,如此之美,却因为那种种染上了凄凉的影子。人生在世,又何尝不是如此,倒不如话得尽性,活得高兴。

遵纪守法

700字 初一 应用文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一个国家即便经济实力再强,假使没有健全的法制,没有遵纪守法的国民,仍不能算是一个真正文明、强大的国家,照这个标准看来,我们离真正的“强盛”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虽然,目前我国已经构建起了比较完备的法律框架,普法教育也搞了多年,但实事求是地讲,“遵纪守法”4个字还远没有成为所有公民的自觉行动。什么时候,我们国家不仅经济实力足够强大了,而且,“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荣辱观也真正成为一种被全社会广泛认同、自觉遵从的公共道德时,中华民族才能软硬实力兼备、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应该说,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虽然距离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法制国家尚需时日,但却并不缺少建立和谐社会所必不可少的道德传承。令人痛心的是,先是“文革”十年浩劫毁灭性地撕裂了这种传承,此后,伴随财富和金钱而来的铜臭气又蒸熏模糊了、甚至颠倒了一些人对是非荣辱的认知。某些人骨子里根本就没把党纪国法当回事,不仅没把违法乱纪看作是一种法律和道德意义上的耻辱,反而把善钻法律、纪律和规章制度的空子当成是自己的“本事”或者特权,洁身自好、遵纪守法、本分做人在他们眼里反而成了“没本事”的代名词。 

违法乱纪分子虽然只是少数害群之马,但这些家伙、特别是成克杰、胡长清之流手中握有权力的人,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和败坏是不可低估的,正是这些家伙破坏了党纪国法的尊严,动摇了我们社会的道德根基,弱化了许多人的法纪意识。 

因此,要把“遵纪守法为荣、违法乱纪为耻”的荣辱观深深烙进人们的心里,长期不断的宣传教育当然是必要的,而且必须从娃娃抓起。但这还远远不够,还必须继续加大打击力度,不仅要让那些害群之马和社会蛀虫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还要让他们付出道义上的沉重代价,千夫所指、唾沫淹死。否则,臭的不够臭,香的不觉香;荣的不觉荣,耻的不知耻。惟有如此,泾渭才能分明,正气才能上升,法纪才会令所有人敬畏。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叙事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