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董卓读《三国演义》有感900字

说董卓读《三国演义》有感

90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有人说《三国演义》写的是三个流氓带着一群人打架,我觉得这个比喻十分有趣形象。奸雄枭雄暂且不说,单说那被称为英雄的孙权,不还是要靠那群谋士的计谋,这也促成了周瑜“周郎少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了兵”的“美誉”吗?可见这三个主角都有过什么阴谋诡计,在某种程度上与流氓无异,换句话说他们只是三个有身份的流氓罢了。

三国中实力最强的是谁那还真不太好说,不过要我说的话我会推荐那个不曾被人看好的人——董卓。在故事发展的早期,董卓早就富甲一方,此时他只是一个地主,拥有地方财力,未登上政治舞台。可这不代表着他就能够心满意足地安享晚年。他想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想成为皇。于是他接任了河东太守,参加与黄巾的对战。却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他的地位,他是董卓,他有的是钱,钱可以帮他向上疏通关系,向下招募士兵,购买装备。只是他自来骄傲,在见到帮助他杀退张角的刘、关、张三兄弟时,仅因对方是白身就无礼怠慢。要不然着三兄弟为他打下一座城也尚未不可。

十常侍之乱发生时,董卓正任西凉刺史,此时他带着一支人马正向京城赶去,那支队伍旌旗蔽日,尘土遮天,惊得百官失色。可见董卓当时已不单单是一个富甲一方的地主,更加是一方权力的霸主。见到帝后就已经暗怀废帝之事,可见其野心之大也。

每个人的命运总有一两个左右他的人。对于董卓来说,吕布便是这样一个人。董卓第一次见到吕布是,正时他在庭上谈及废帝之事,建阳不同意,派吕布飞马直杀。当时董卓就说:“吾观吕布非常之人,吾若得此人,何虑天下哉。”后来吕布归顺,事情如当初董卓想的那样。吕布是战神,是血气方刚的汉子,他能不为美色所动。而董卓又是那么好色,于是红颜祸水的悲剧再次上演了。董卓和吕布决裂,董卓也就离死期不远了。

命运之轮并没有按照董卓想的那样滚动,他在当上帝之前已经倒在了他干儿子吕布的刀下,只记得当初“若得此人,何虑天下哉”却未曾想过若失此人天下失已。恐怕这也是对他强抢民女,奸淫宫女的报应吧。

董卓本来是应该当皇帝的人,改变这一切的是另一个人——李肃。李肃绝对是一个说客,他为董卓说来了吕布,也把董卓一步步地推向深渊。书上这么描述:行不到三十里,所乘车忽折一轮,卓下车乘马。又行不到十里,掣断辔头。……次日,正行间,忽然狂风骤起,昏雾蔽天。可是上天并不想董卓就这样退场的,李肃真当是一说客,一步步的诱导,导致了董卓灭亡的命运。

黄山奇松

300字 四年级 写景

黄山的奇松,是黄山的代表、象征。迎客松,它虽然饱经风霜,却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陪客松如同一位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送客松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和游客依依不舍的告别。

我对黄山奇松的三大名松中的迎客松更是情有独钟。课文中写“迎客松饱经风霜,却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都饱经风霜了,却还在向游客们点头,舒展着它的身姿。

陪客松和送客松,它们虽比不上迎客松那挺秀俊美的身姿,却依然对春天问好,对夏天照顾,对秋天敬礼,对冬天致意,也对游客展现出它们好的一面,美的一面,秀的一面,俊的一面。

黄山也因为三大名松而出了名,也因怪石、云海、温泉这另外三绝出了名。名松、怪石、云海、温泉,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啊!我爱大自然,更爱大自然母亲创造的一切美好万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四年级
读后感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