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之我见900字

《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之我见

9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这篇文章,我看完了以后有很多想法,看似矛盾,但又有联系。怪不得班主任说:“你们这个年龄阶段是无法明白的,连我都看了好几十遍。”

(一)

文中说:“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我们为什么会撇不开烦恼呢?我们得从烦恼的根源去找到问题的答案。一个从没及格的人考了90分,肯定会喜极而泣;一个从没下过110分的人考了90分,肯定会捶胸大哭。同样的分数,不同的态度,原因是自己的目标不同,前者目标是及格,后者目标是满分。一个达到了目标,一个则大退步,前者自然兴奋,后者自然悲伤!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烦恼的产生是源于没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

要想没有烦恼,最好就没有目标——但是我们一旦没有目标,和行尸走肉又有什么区别呢?“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

没有了烦恼,又如何体现幸福呢?

我们需要烦恼,烦恼是有目标的体现,烦恼是幸福的前提!而幸福,是烦恼的最高境界。

当然,人生短暂,为了能让我们尽量多的体验到历尽磨难达到目标那一刻的幸福,我们可以把目标订得稍微低一点,稍微切合实际一点,稍微容易达到一点——或许这样,人那短暂的一生里能有更多的幸福。

(二)

文章的结尾又说:“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

人总是只看到别人的幸福,总会夸大自己的烦恼。据说上帝在造人的时候给了人两只大口袋——一只放烦恼,一只放幸福,“烦恼袋”挂在胸前,“幸福袋”则挂在背后——人只能看见自己的烦恼和别人的幸福,自己拥有幸福却浑然不知。

寻找幸福的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埋头狂奔,却不曾望望自己的背后;一种是悠闲地走着,在体验寻找幸福旅途中的种种风景,意外地发现了自己身后的幸福袋。

前者是那种一心想着实现目标从而找到幸福的人,他们的目标实现了没有我们不知道,但他们既错过了沿路的风景也没发现身后的“幸福袋”是肯定的。后者呢?欣赏风景的同时回顾着自己的旅程,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意外地发现自己和别人相比实在是太幸福了,只是以前没有看到自己的幸福。他们把“幸福袋”和“烦恼袋”调了个位置,从此过得非常快乐。

朋友,和身边的人比较一下吧,你会发现,总有一些地方你是幸福的!

(三)

作者给这篇文章取了个名字——“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

仔细想想,“仰望”是带有敬意的,像海天相连的弧线——可望而不可即的。

依我看,我们不应当单纯地去仰望幸福,幸福烦恼本是一家。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坐”在烦恼里回首幸福、“躺”在烦恼里拥抱幸福。

幸福,就在你我身边!

旅行·拾忆

800字 初一 抒情

有人说,“人生要有两次冲动,一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为说走就走的旅行”。

——题记

我一直在读别人的故事。在他们的故事里感受三峡的美,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心境,领略长城的雄伟庄严的气势。曾经读过一本书,记得它是这样描述巴黎的,“辗转过许多地方,再没有一个地方如巴黎这样浪漫动人,巴黎若不浪漫,世界再无动人”。我决定出去走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第一站是我的老家。坐上并不拥挤的班车,车子发动后看着熟悉的景色渐行渐远,道路两边的树一棵棵在窗旁闪过,连心情也莫名悸动了。到站已是黄昏,刚下车便看到一对老夫妇相互搀扶着向远方走去,金色的夕阳散落在他们身上,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他们的背已经不再挺拔,两个人的影子交叠在一起,更显得温馨,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相濡以沫吧。我拿出相机,将画面定格在那一秒。

时间不会定格,正如我的步伐不会停止。我有幸陪着支教的老师来到一个小山村,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和半个小时的山路,终于到了这里。第一眼看到这里的感觉是震撼。小山村就坐落在群山之中,山间是高耸的林木,山下泉水缓缓流淌,这里的人用最大的热情迎接我们,让我体会到了真正的淳朴。来到所谓的教室,看到孩子们在这种环境下仍大声地读书,心莫名得抽搐了一下,他们扬起自己的笑脸,用脏兮兮的小手握着课本,似乎得到了全世界,又好像把这种乐观传递到了全世界……

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我坐上通往上海的火车,心中感慨万千,对于我这是旅行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从北京到上海的火车走了很久很久,我看到铁轨两旁的房子像电影片段一样在眼前闪过,更多的时候是行驶在没有人居住的地区,这也正好让我领略到了不同地区的风景。火车上的夜晚并不难熬,尽管看不到外面的景色,但是可以听到火车前进时与铁轨摩擦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它的故事,又好像在为我们轻轻吟唱……

去了不同的地方,看了不同的风景,知道了不同的事,感悟了不同的人生。我来到了大学这个家,我看到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一丝紧张,整个关院被注入了新的血液,又变得朝气蓬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抒情散文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