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之城——武汉1000字

一生之城——武汉

1000字 初一 读后感

这些闲暇的时光里,读了些文字,感受颇深。

那杂志上的标题令我感慨万千——《一生之城》。

回想那些已走过的日子里,我深爱着它,却又怨恨着这座伴了我多年的城市。

想起来,在那些可爱而无聊的文字词儿里长大,脑海里灌满了“热干面”、“豆皮”、“黄鹤楼”、“汤包”、“里份”……在这些词汇中成长的我,被十几年的熟悉感左右着,于是和作者落落一样,频频不屑地摇头。“热干面又没有了原来的味道。”“豆皮里的佐料一大堆哪里好吃。”“黄鹤楼又没有什么好看的。”“汤包刚起锅烫得要死哟。”“里份哪里还能找得到啊?”在类似的话语、心里、表情重复了多少遍后,对于它们也只是毫无眷恋的告别……

但是,生活下去,快乐地活下去,坚持的活下去,使生命尚且完整,是我在这个城市的最后底线。

虽然,对它,我积了太多的怨,太多的恨,但,每每那种不可抗拒的熟悉感再次涌上心头,占据整个视野与回忆时,却又突然茫然地找不到落脚的土壤了。

当我读到:“在钟声渐渐被忽略的岁月里,那熟悉的乐曲隐匿在车水马龙声和人们的杂沓声中。城市喧哗浮躁和日新月异。直到某一日,再度于整点时刻路过武汉关,钟声依旧,物是人非---那乐曲其实一直伴随着武汉的成长,看大厦将倾,看平地起高楼”时。

默默地,我蜷起身高难度的向那窗玻璃后看去。那瓴边红瓦的房子屋檐下的老钟悄然转动,那些日子里,时间都在随着钟声像永不逆转的方向飞逝,嗯,就像那滔滔的长江水,只见其身不见首尾。

此情、此景、此地,逝者如斯……

我想我没听过《威斯敏斯特曲》----那从87年前开始见证几十年武汉人生活变迁的江汉关钟声。可是妈妈告诉我,我是去过那儿的,突然,那话音落下时浅浅的酸涩,挤满了整个心灵,像是做错了事的孩子,忘记了不该忘记的东西,心里满是歉意。

……

“老里份穿越百年时空,看尽人来人往,也被岁月磨蚀出一斑驳的疲态,不再骄傲。

不会觉得它们不美了,而是心痛,如同心痛旧时深爱的恋人的饱经风霜的脸。”

忽然觉得眼袋一阵酸痛干胀。一眨眼。泪汩汩而下……

一眨眼似乎碰到了这个城市的心弦,脆弱、柔软、宽容、寂寞,十几年的生活,让它的面孔愈发支离破碎的陌生,熟悉站在它的面前,抚摸着时光的痕迹,失声痛哭,眼前这个一直美丽的城市,不知不觉中我看不到了,那些墙头伸出的梅花,那些宽宽窄窄热闹或寂静的大街小巷,怎么会看不见呢?泪光下的世界斑斓闪烁,这座活生生的城市给了我一个能够哭泣、欢笑、抱怨、玩耍的地方。我刚刚发现,原来它已经有了我的全部。我的笑声、我的眼泪、我的牢骚、我的许许多多说不出口的糗事。我的一举一动、一字一句,都留在了这座城市。

泪水里上扬的嘴角,欢声笑语背后的点点泪光。

真的,不会觉得它不美了,只是突然好心痛。

无论春花秋月今日何时,无论物是人非花去人尽,这座城再也离不开。

一生之城——武汉。

初一:雪儿

一生何求

900字 初二 散文

船过洞庭时,我为浩淼烟波所感动,昔日褊狭的胸怀中那些郁积不散的忧愁也被水荡涤一尽。感觉自己真正年轻,感觉生命力的奔涌,这是最强烈的一回。

一个人的豪情原不可能在逼仄的斗室里产生,一个人的锐志却往往因为大自然的壮美而激发。

我知道一生中将会有许多坎坷和许多失败,但我还是要迎向命运的重奉.并时刻准备着还击。老船工说,洞庭湖的风浪打坏了一条又一条船.但渔民还是在波涛中出没。一个人与洞庭湖较劲,是需要勇气的,一个人与命运角力,又当如何?浑身裹创,在所难免;踣地不起,也完全可能。我听着死一样的寂静和催命—样的读秒声,无论怎样衰竭,怎样剧痛,都要撑持着站起,在命运狂风骤雨般的拳头下寻找一线生机。正是这样,海明威借桑地亚哥之口说:“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战胜。”

洞庭湖还太小,当我航行在湖面之上,我的精神更加傲岸挺拔。诚然,我们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但我眺望辽远的海空,兀立在波涛之上,那一刻感到了永恒而不惧沧桑。

高扬的灵魂是不会向命运举起降幡的。

现在,年轻人身上的暮气太重了,还没有怎样受挫,就已鸣金收兵。真不知道,这些人的肩头只能承受多少重负。为什么感叹生命短促,功业难就,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为什么自伤身世,认为遍尝了世间诸般苦楚,必要“勘破三春景不长”?

我们知道,一口钟悬挂在树上,用钝重的簧舌去敲打它时,它响遏行云,这样子日久天长地敲下去,钟必然毁坏,但它的生命已化作了铜质的歌声。一口钟不被敲打,日晒雨淋,风霜侵蚀,也必然锈成一堆废铁。似这样默默无闻地坏死,何如轰轰烈烈地度过一生?

曾经,我在南岳看僧侣做佛课,他们的样子非常虔诚。这些人是被生活打败的人吗?是被命运驱逐出境的人吗,不全是。他们中间不是没有心灰意冷者,但受佛光(尽管这佛光已十分暗淡和微弱)的普照,这样的梦想支撑了他们的整个人生:要求取正果,重归极乐世界。这本就是十分执着的追求。莫非我们还不如这些避世的僧众?

一个人一生要“死”许多回,每一回的死都如蛇的蜕皮,因此而有新生。蝉蜕是不能相比的,它们将空壳留在枝头,自己也就在深秋的寒风里凄然绝响。它们抱着悲观的态度,是彻底的失败者。

在阳光下行走时,我想,这阳光可使每一颗心保持着青春,不枯朽,不衰竭。年龄绝不是青春惟一的标志,只有那些充满了理想和热爱的心灵才真正懂得青春的意义。

一生何所求?这个答案肯定因人而异。让我来说:我只要自己的心永远年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读后感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