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为什么越来越难写1200字以上

作文为什么越来越难写

1200字以上 初三 议论文

许多同学一得到作文题目就开始抓耳挠腮,冥思苦想半天构造出来的文章最后往往被批得一文不值。都说作文难写,为何?先从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说起。写一篇好的作文,先从审题开始。素质教育创新了,作文改了,一大群人叫宣着要改革,改革。于是作文题也改了。现在往往先给出一段文字,让学生自己揣摩,自己立意,接着写出自己的文章来。这种做法的可取之处在于,学生经由自己的思考,理解材料,写出的作文,很大一程度上可以代表这个学生的综合水平。但是,偏题,完全离题的现象就出现了。作文题目的一段文字,往往是由一个关键词造成不同的句子来的,意思以及要表达的意义是各不相同的。不同的人,读同一份题目,可以读出不同的含义来,写出的文章也就五花八门,结果往往败得落花流水。原来仔细一看题目,这样的题目看似开放,看似思维发散,其实和原来的命题作文差不多,范围大而没有实在意义,都是在一个圈子里打转转,任你怎么转,都转不出它的定制。学生是看不出来的,他们往往一看到“发挥自主想象,文体不限”就头脑发热,傻乎乎地往套里跳,确不想黄雀在后,虎视耽耽。

离题大多数就是这么来的。题目本是定制,那作文创新和发散思维是没得想了。换了个外衣,加上句“文体不限”就是创新,就是开放了?我看其实不然。各花各入各人眼。写好了作文,还是得过评卷老师这一关。先前说了,每个人看作文题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就造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标准。同一篇作文,一个人看起来还不错,另一个看起来就是一文不值。在以前的命题来说还好,学生作文千篇一律,老师也没有多大的评选空间,勾勾错别字什么的倒也不会引起什么非议来。但作文题开放后,老师的责任就变得重了起来。我们也不能对老师要求太多,毕竟人不是机器,思维也不可能一样,评出的文当然也就不同。关键是老师到底创新了没有?作文题创新了,你仍然用原来的老一套的标准去衡量一篇作文的好坏,要有多少文章掐死在你手上?三番五次打击下来,还有多少真正创新的学生留得下来?既然如此,干脆写些老师学生皆大欢喜的文章,何乐而不为?作文好坏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是艺术价值,还是思想内涵?是取材角度,还是语言文字更加重要一些?什么样的作文才应该提倡,什么样的作文才是真正的创新?作文创新,到底是要创新到哪里去?教育改革,不应该只是一群幼稚无知小毛头和一腔热血的老师们的叫叫嚷嚷,不应该只是文艺青年般的流于肤浅与浅层的东西。要挖掘到筋骨,看到真正禁锢人们的是什么?这几年炒得红红火火的素质教育名存实亡,难道还没有给我们教训吗?中国的文化人,难道还没有摆脱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吗?要革,就革体制,革思想,革内心。要改,就体制改,老师改,学生改!老师身上有问题,难道学生就没有吗?写作文为什么越来越难写不出,就抄,抄多了,就学会了模仿,因此就算写了,也是风花雪夜云云。

并不是说这样的文章不好,一开始或许是比较新鲜,但千千万万中国学生一同执笔来写这些东西的时候,不免令人心寒!我们的思考呢?我们的文化底蕴呢?我们内心的真情表露难道就只能停留在这些少年懵懂无知空洞花前月下上吗?新概念作文举办了多少届,结果文章越来越相似,越来越无力,越来越无病呻吟,越来越不知所云!跳出了一个圈,又心甘情愿地走进了另一个套,我们的作文真的创新了吗?提倡叛逆,标新立异,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创新?那些标榜与众不同,思想叛逆的“弄潮儿”,到底有多少个是真心在思考,有多少个是在哗众取宠?当每个人的作文都成了颓废消沉爱得死去活来的大本营时,我们是不是又要进行一次作文改革,反璞归真?可是大家都爱看这个,老师也喜欢,有什么办法呢?是要分数还是要作文?学生怎么取舍?不信你看,教大家怎么写新作文的文章多的是,只是学生越写越糊涂,老师越教越糟糕,只不过是因为治标不治本!改革这条路上,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尤其是文化上,思想上的改革,谈何容易?最重要的,是不要一刀切。不是有一点创新的地方,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换换写作格式,做成说明书,化学式,剧本,就可以大大的提倡,标榜为创新。文章写到了这种地步,已经死了。扼死她的,也许的舆论,也许是应试教育,也许是我们。

作文之我见

900字 初三 记叙文

你们知道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吗?

我希望,永远都不要写作文!

真的,我从小学到现在,我从来都没有喜欢过作文,甚至厌恶它!每次老师留作文的时候,我就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是生气,还是抱怨?我自己都搞不清楚。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只有硬着头皮去写,颇有一种被逼无奈的感觉。

小学时,每到寒暑假,是我最痛苦的时候,因为老师要留十几篇甚至是几十篇日记,我真的很想偷懒,可是我的奶奶总是那么严格。我的每一篇日记她都要认真检查并修改一番。因此我的日记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有时还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虽然我心里挺高兴的,但我对作文依然毫无一点兴趣。

六年的小学时光瞬即逝,美好的记忆永远刻在我的心里,不可磨灭。这短暂而又漫长的六年里,我写下了数百篇日记,其中包括几十篇作文,奶奶把它们整理在一起,保存在一个专门的盒子里。这可是我的劳动成果啊,我应该高兴才对,但不知怎的,我始终没有快乐起来,仿佛生活在作文的阴影里。小学毕业前,班主任老师找我谈话,她说我的文采很好,让我以后多加练习,在写作这方面有所发展。我当时不想让她失望,便答应了。奶奶也常常说:“你要多写写作文啊,万一以后能成功呢!”我却不这么想,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对写作没有兴趣的人怎能成为一个作家呢?

刚上初一时,我们的语文老师就发现了我的文采。她要求我们每周写一篇日记,内容不限,这给了我很大的发挥空间。我用细腻的笔触抒写内心最真实的感受,编织着一个个五彩生活的摇篮。这一年,我的很多日记受到了老师的好评,并在全班面前朗读。这使我很欣慰,毕竟是我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此时奶奶已经很少检查我的日记了)。

到了初二这年,因为换了语文老师,我很不适应,便再也没有认真学过语文。一年下来,我只留下几篇乏味的作文。大好时光就这样白白地溜走了,作文水平不断下滑,我还能怎样?

眼之间,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升入初三,面对着升学的压力,我怕了!所幸的是霍老师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课堂,让我看到了一丝希望。在她第一次讲作文时,点到了我。她说:“我记得七年级时XX的作文写得挺不错的,不知现在如何了。”我的心怦然一震,脸上顿时火辣辣的,惭愧、后悔的情感涌上心头,无地自容。那一次,我彻底觉悟了。我完全改变了对作文的态度,我会用心写好每一篇作文,努力提高水平吧!

我相信,中考的那一天,我一定会用最美丽的语言答复初中生涯的最后一份答卷!

着作权归本人所有侵权必究!!!

辽宁辽阳文圣区辽宁辽阳第四中学九年二班初三:金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议论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