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缘900字

笛缘

900字 初二 写人

笛缘

幽幽曲笛声,应着窃窃琵琶语。——题记

正如《姑苏行》中所唱的:“幽幽曲笛声/应着窃窃琵琶语。”在我的记忆长河之中,竹笛已经成为了我人生中一抹挥不去、脱不开的光彩。

早在五六岁时,我便已经接触了钢琴、电子琴等热门乐器,但是我却始终表现不出多大的兴趣。而不知哪一日开始从哪儿见到了那小巧玲珑,而又不失优雅劲的笛子之后,我与笛子之缘便开始了。于是我放弃了音乐之王——钢琴等乐器,而去学习十分冷门,几乎不怎么搬上舞台的笛子。几个不足一平方厘米的小孔与一根竹子,再加上一张笛膜,便构成了竹笛这项乐器。也许竹笛看上去觉得不起眼,而在学之前又觉得学起来通俗易懂,但是这就错了,笛子与其它乐器不同,它的吹奏方式是用嘴斜对笛孔吹气才可以吹出声来,而在吹奏时,又有许许多多技巧,如变调、半孔音阶等,也许看上去易如反掌,而学起来却是困难重重,不仅仅练的是肺活量,还练习了一心多用,训练大脑的反映能力,一边在调整吹气的角度与力度,一边又在看谱子,有时变调,又要在脑海中作出反映再按孔,而一按错孔,就等于是“全盘皆输”,学来我才懂得了其中的难点,但却不可回头,既然自己选择了这一条艺术之路,便要将它走到底。

我一直梦想自己能将笛子吹得像笛子大师赵松平那样地行云流水,将一首曲子优美地吹奏下来,但吹笛考验的是吹笛者自己的身心。心静即可成,心急无所就,只得在那漫漫的吹笛途中得到笛中的精华,这让平日之中急躁的我学会了冷静与稳重,变得不骄不躁。慢慢地,我由一个初学者成为了一个“道”中人;从一级的外行人,升级成为了八级的内行人;从最基础的六孔笛成功升级成为了八孔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则无以成江河。如今身处八级的我,回首细看当时幼时的我正在聚精会神地学笛时的情景,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之快,又不禁觉得,在自己面前有众多可选择的道路时,选择了成功的,认为最为正确的一条。正应证了佛教中的着名的一句话:一切皆是缘。是呀,我与笛子的认识不就是一种缘吗?在幽幽的曲笛长音之中,我体会到了我与笛子的悠悠笛缘。我知道,我与笛子的缘还很长,很长,但是这种缘,也许只有我们这一些习笛之人,才能懂得,并且真真切切地领会到其中的一番韵味吧?

幽幽曲笛声,应着窃窃琵琶语。也许在人生的道路之上,眼前有哪几条好的道路不是最为重要的,最为重要的是,你是否会选择其中一条你认为最为正确,最为合理的路。在音乐的行程中,我选择了笛子之路,从而与笛子产生了笛缘。你呢?

初二:hhlpgh

枫林的呼唤读《枫林渡》有感

1000字 初二 读后感

闲来之时,一杯醇香的浓茶调蓄我们的紧张,一次长途的火车带我们欣赏沿途的美景,一场温柔的春雨可以洗刷我们躁动的内心,一场洁白的冬雪无暇了我们的脑海。同样,一本好书可以沁入人的心脾。闲时,一曲枫林之歌谱写了社会与现实的真面目。

——前言

曹文轩是如今文坛上的一位名家,他的书总能使我心情畅爽,看到一幅幅细腻的画面。《枫林渡》是他是时隔十年后发现的手稿,而这本书深深烙刻在了我的心房。

这是一个悲悯的故事,也是一个温暖了人心的故事。故事的开头,一个衣衫单薄的老人带着一个十一岁的女孩来到了一个城市的小楼前。小楼独立在大庭院中,在这,十一岁的女孩蓝蓝开启了一个幸福又悲伤的梦。蓝蓝自小便被乡下的奶奶抚养,她的父母因为文革被遣送到了新疆,那时她只有一岁。几个月之后,她的父亲被一场忽如其来的暴风雪袭去了生命。奶奶用一个人的力量在凄风苦雨中让蓝蓝茁壮成长。十年后,在乡下与奶奶相依为命的蓝蓝被妈妈接回了小城中。这座小楼的高墙隔断了她的枫林渡,也隔断了一个女孩纯真的童年。

当蓝蓝踏进了这条阻断真情的路时,沿途中她看到了现实的残酷、人情的冷漠、亲情的撕裂、尊卑的差别。十年后,蓝蓝的外婆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市长,她带给我的印象是一个精明干练、是非分明的瘦小老人。兰兰本着一颗天真烂漫的心来对待这个陌生而熟悉的世界,但一件又一件的事却深深刺痛了她幻想的内心,城市是每个人都幻想生活成长的地方,对于人们来说,这似乎是一个衣食无忧的天堂,但对于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来说,似乎已然成为了折磨人心的地狱。妈妈对大杂院孩子的厌恶,对名利的追逐,对奶奶和稻虎哥的假情假意,对待短尾巴的凶神恶煞,都似乎成了一条抽打内心的鞭子,一次次的鞭打在了蓝蓝的心上,让蓝蓝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奈与悲伤。

城市,并不是真正的天堂,人们所幻想的天堂承载着太多的无奈叹息,太多的人情漠然,太多的现实残酷,太多的社会沟壑,太多的尊严摧残。但是,在这些冷漠的社会现实之中,却也散发着许许多多的光亮,璀璨的升起,温暖着漠然的内心。奶奶是一个朴实的乡下老人,她心地善良,当得知儿子逝去时,她强忍悲痛,坚强的生活下去,用自己那一双满是老茧与皱纹的双手抚养着蓝蓝,她当时该多么的悲痛欲绝,可是她却从昏暗的阴霾中走出,走向带有生机与希望的光明之路。当她一再的忍受这城市里他*的刁难,忍受着蓝蓝弟弟的娇蛮跋扈时,她总是默默无言的付出。这个时候,从这个乡下的老人身上我仿佛看见了一个圣洁的灵魂,一颗无暇的内心。

故事的结尾,蓝蓝留下了一封信,毅然决然的离开了这个令她伤心,令她绝望的地方,走向那个她内心在不断呼唤她回来的天堂——枫林渡。

枫林的呼唤,不仅是在呼唤着人们的归来,也是在呼唤着温暖的诞生,在呼唤着人们内心的爱,那些早已沉淀却从未泯灭的大爱,呼唤着岁月的荒芜,呼唤着人生、命运的价值。呼唤着,真正的天堂——温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写人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