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花市—一种独特的民俗1000字

广州花市—一种独特的民俗

10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如果有人问起,广州的过年民俗中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什么?很多人可能都会脱口而出:花市。即便是没到过广州的人———比如当初笔者,也略知一二。当年,秦牧先生的名篇《花城》,使广州花市的声名不胫而走。“几乎全城的人都出来深夜赏花的情景,真是感到美妙”,境况今日依然。

在这个人们开始注重生活质量的时代,相信别的城市也有如此怡情的花市,历史沿袭下来的,或者新近这几年催生的,但是显然都不及广州的著名。

“花市”二字与“广州”这个地名,已经形成了水乳交融的关系。按照文化人类学里的“文化圈”理论,“文化圈”之所以有别,在于“圈”内文化特质的区别。花市,无疑于以广州为中心的“文化圈”的一个文化特质,构成广州一种独特的民俗事项。  

浏览史书,知道早在宋朝的时候,洛阳已有花市。据《邵氏闻见录》及《闻见后录》记载,届时,“四方伎艺举集,都人士女载酒争出”,先是“择园亭胜地,上下池台间引满欢呼”,玩个痛快,也喝个痛快,至于到了“不复问其(园亭)主人”的地步。等到天黑,则开始游花市,卖花的人们把花装在竹篮子里,“虽贫者亦载花饮酒相乐”。当时有人还就此赋诗曰:“风暄翠幕春沽酒,露湿筠笼夜卖花。”可以想见,那也是一派欢乐祥和的图景。对广州花市的历史渊源,本人还所知甚少,但从逻辑上推断,用“悠久”  

来形容是不会错的,如秦牧先生所言,它的历史文化内涵,“正是我们热爱那些古老而又新鲜的年节风习的原因”。  

民俗是约定俗成、世代积累、长久稳定的,往往超越历史阶段而存在。

花市,作为广州的一种民俗事项,也是如此,它不可能因为什么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所以,去年11月,越秀区花市要改换地点、“西湖路不再承办花市”的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了极大反响,不少市民对已有近50年历史的西湖路花市将要消失表现出很多的不舍,更有人大代表提交建议,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收回成命”。取消的原因其实不大能立得住脚,无非是那里路窄人多,存在安全隐患。这个问题,考验的是城市管理。如同禁止烟花爆竹一样,一刀切去,隐患倒是降低了,人们过年也过得没劲了。毕竟广州的花市中,以越秀区的西湖花市最为“正宗”,也最为著名。客居广州20余年,每年我逛花市,也都去那里。有时候,“顽固”是没有道理的,但是决策者却要尊重这种顽固。  

今年春节,广州同时亮相了十大花市,好在越秀花市的地点没变。它所以成为中心花市,可能不仅是因为规模最大,人流最多,而是因为它本身坐落在广州的中轴线、承接着广州的龙脉吧。一种深入人心的民俗,不要轻易去改动它;况且,它也是由不得什么人、什么力量能够轻易改动的。我想,广州花市之所以长盛不衰,在于它对延续至今的这些古代民俗给予了现代诠释,再用秦牧先生的话说,“花市盘桓,令人撩起一种对自己民族生活的深厚情感”。

君不见,细节早已决定成败

1000字 高二 议论文

有一种人,有满腔报国热血却唯大事不为。有一种品行,不屑细节小事而好高骛远。有一种声音,直呼大丈夫不做蝇头小事。然而,君不见,在浪涛滚滚的历史大潮中,能高歌呐喊,流芳百世,屹立于浪拍风击的岩石上的却是那些起初就把细节紧握手中的无名小卒。君不见,细节如鱼之水,游在其中难以察觉却决定鱼儿的生死。君不见,细节如人之言行,举手投足谈笑风声难以发觉却透露着人的品行与灵魂。君不见,细节如堤坝上的蝼蚁,不足毫米却有决堤之险。君不见,细节转眼决定成败。。

说到细节,就难以忘怀在《破绽》中天才罪犯的动魄之语:“每个人都有缺点,就算是完美无缺的鸡蛋,我都能找到它再微小的裂缝。”的确,再小的裂缝终会被发现,终会有一发而牵制全身的时候,然而,我们又能怎么防微杜渐?即是不产生裂缝。然而,又为什么会产生裂缝,又怎么产生会殆害我们的缺口?我心慌了,天性,智慧,机会,命运?渐渐,渐渐,在暗处,我听见了令人醍醐灌顶的声音,“现实就是由一个个细节累积起来的”。令人警醒,时间在流逝,渐渐,渐渐,才造就现在颓唐的我,渐渐,渐渐,回望过去,一幕幕呈现的却是上课时齐声朗诵中伏在桌前的酣睡,下课后在众人围着老师提笔询问的自娱自乐,放假后在恶补缺漏浪潮中的特立独行。渐渐,渐渐,视线模糊,一件件颓唐往事湮没在懊悔泪眼。原来,一切的一切,是由这些易被忽视的细节造就的。转眼间,成败早已决定,只因细节。

回想往事泪满裳的同时,我也窥见了借细节之石攀爬上峰的杰人。《风雨哈佛路》的作者莉丝父母吸毒,15岁便无家可归,一直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父母的拳打脚踢,生活的拮据,外公的抛弃,疯人院般的教养所,同龄人的嘲笑,促使她几近走进崩溃的边缘,但是最后在善良刻苦的老师指导下,唤起了她重新生活的希望,唤起了她赴上求学之路的心。一步步,一天天,日以继夜的努力,终于使纽约时报奖学金望向她,哈佛向她展开热情的双臂。然而最后,她只是说:“生活的残酷会让人不知所措,于是有人终日沉浸在彷徨迷茫之中,不愿睁大双眼去看清形势,不愿去想是哪些细小的因素累积在一起造成了这种局面。”诚然,在残酷的事实面前,一切说辞都无济于事,我们的每一分每一秒的所作所为,早已决定了成败。

但是无论曾经,无论过去,我们在活着,就是正在进行时。我们不能再留下回望的脚步,不能再留下颓唐的印记,我们不能再留下迷茫乱转的步伐了。我们要奋起,我们要反击,我们要抛回命运扔来的险球。天下大事成于细,只要我们先放下豪言壮语,着眼于细节,先放下澎湃侠梦,从细节入手,就会有我们转败为胜的那一刻。

高二:清风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记叙文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