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伟人1200字以上

不朽的伟人

1200字以上 初一 记叙文

年是我们亲爱的祖国妈妈60华诞,在这60年的峥嵘岁月中,有许许多多值得铭记,让人缅怀的先烈伟人们。60年弹指一挥间,60年一个甲子,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牺牲了多少革命先烈,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奋勇前进,我们应该记住他们,怀念他们。虽然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我无法亲身经历,但从课本中,报纸杂志,电脑我也知道了不少英雄的事迹与他们的革命历程,而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我们上海市的首任市长——陈毅。

陈毅市长为解放上海,建设上海。立下了不朽功勋,上海人民为了纪念他。在外滩。.昂然耸立着陈毅雕像。雕像坐北朝南,再现了陈毅市长视察工作时的典型姿态,显示他一路风尘,勤勤恳恳的公仆形象,又有和蔼可亲,虚怀若谷的儒将风度。

陈毅生于1901年8月26日,他的一生是伟大而卓越的。他是一位革命家,为新中国的建立南征北战,历经三个革命时期,他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在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缺衣少粮,陈毅和战士们一样,一身单衣,一双草鞋,几天喝不上一口粥,而此时,天正下着大雪,其环境恶劣程度可想而知,这时炊事班不知从哪儿弄来了点米,战士们高兴地围了过来,七嘴八舌都说应该给陈毅同志做一碗白米饭吃,陈毅却坚持要炊事班把这点米和野菜拌在一起煮,大家一样都吃野菜拌饭,战士们非常感动。正是有这种大将之风,才深受人民和战士的爱戴。

陈毅同时又是一位政治家和外交家,在60年代的一个会议上,陈毅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而大声疾呼:“不能够经过了几十年改造、考验,还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项帽子戴在所有知识分子头上!”说到这里,陈毅摘下帽子,向参加会议的知识分于代表鞠了一躬,然后大声说道:“今天,我给你们行‘脱帽礼’!这真挚的感情和即兴的幽默,使全场听众为之动容。他发言大多不用稿子,常常出口成章,侃侃而谈,以机敏而风趣的言辞使听者折服。在外交方面,周总理对他的外交才干和风格曾作如此评价:对外活动中有鲜明的特色和独到之处,他思路开阔,知识深广,眼力敏锐,胆略超人,言谈中往往有新创造,新境界。

陈毅虽然是大官但从未忘记自己的家乡和父母, 六十年代初,中国十大元帅之一陈毅,正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日理万机,公务繁忙。

那年,陈毅六十二岁。一次,他出国访问归来,得知老母亲病重,下了飞机就去看望。陈毅刚跨进家门,看见母亲让身边照顾她的女佣藏起了什么东西,忙问:“娘,你把什么东西藏在床下了?”母亲眼看瞒不过去,只好如实告诉儿子:藏起的是她刚尿湿的裤子。陈毅听了,动情地说:“娘,您久病在身,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您老人家,心里着实难受。这裤子我马上拿去洗了,还藏着做啥子?”好说歹说,那女佣说什么也不让陈毅洗,哪能让那么一个大官洗屎尿裤子啊!母亲也劝阻道:“你好不容易回家一趟,一进门就让你洗脏裤子,怎么行?”陈毅说:“我不会说着好耍的,您就允了吧,我小的时候,您不知多少次给我洗过尿布屎裤。现在,儿子有机会为您老人家洗一洗脏裤,虽然不能全部报答您的养育之恩,也总算尽了一份孝心吧。”不容再推辞,陈毅便躬下身去从床下拉出母亲的尿裤和其它脏衣服,一起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才坐在母亲身边倾诉念母之情。

陈毅兼资文武,博学多才。有多种军事、政治论著和诗词著作,编为《陈毅军事文选》、《陈毅诗词选集》和《陈毅诗稿》等。

新中国正是靠着象陈毅同志这样勤政爱民,严于律己才能如此繁荣昌盛,我们才能生活得幸福安康。作为我们90后的这一代,往往被认为是只懂享受,不知感恩。.以为一切来得都是那么容易,花钱大手大脚的一代,却不知我们心中也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报负。在以后的岁月里,让我们沿着革命先烈们的足迹一起努力吧!

不朽的名字——苏轼

1200字 高三 议论文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屡屡难重。

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他,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一具腐朽的尸体就有了千古传颂的名字——苏轼。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由于他那耀眼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所以他注定了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风飘飘,水汤汤,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架一叶扁舟,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沧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他,想起了周郎,“小乔初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道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顿首沉思:自己满复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却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

他的思绪想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座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那种小女子。

什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只适合杜甫的多愁善感。

什么“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轼的关东大汉,他只吟唱“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东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他经历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用“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却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领南人”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领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你看,这是一种何等豁达的心情,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他情系于明月之上,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唱就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风雨一生,坎坷一生,豁达一生。沉睡千年的骸骨却有着存活万世的精神,不朽的名字——苏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记叙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