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记忆中的味道1000字

留在记忆中的味道

1000字 初三

在我不深的记忆中,有一种味道似乎永远抹不去。它在我的成长历程里,一点一点地刻入我的心头,再一点一点地深入血液与骨髓。每当我回味起那味道,一副温馨的画面就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在儿时,我常住农村的姥姥家,但是我最喜欢的却是舅妈。舅妈是个很温柔的人,她经常推着一辆自行车,上面载着我,带着我去她上班的地方、去花坛、去游乐园。但我最喜欢的,是她带着我去集市。可能是因为生性活泼吧,我喜欢那儿的热闹,喜欢那儿的小玩意,但其实更喜欢的,是那里的一种味道。

用妈妈的话来说“真是奇怪”,因为平时不爱吃肉的我竟然特别馋集市上的烤鸭!

集市的一角,一个老爷爷,带着油腻的围裙,摆弄着一个旧炉子,底下点着炭火,看着袅袅升起的青烟,集市的喧嚣仿佛也归于平静,眼前有种田园、炊烟、饭香的感觉。那儿真排队,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煎熬。因为烤鸭的香味虽然让人愉悦,但是看着烤鸭一份份被买走,那种眼馋和焦虑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令人煎熬。终于买到了!刚烤出来的鸭子是最鲜嫩的,唇齿间那么一碰,香味便溢满口中,刚出炉的,自然是烫。我小心地用小手去撕,啧,真香、真脆,看着烫人的、香气四溢、我却不能大快朵颐的烤鸭,真是要“口水飞流三千尺”,那一层亮晶晶的油真是勾人的魂。我己等得不耐烦了,便忍着烫,赶快撕下一小块,放入口中,“啊!”没错,我被烫着了,那热流一直从我的口中流向四肢。

虽然嘴被烫得生疼,但我还不善罢甘休,不到一刻钟,我己搞定了一个大鸭腿。“嗝”,我己经饱了。舅妈慈爱地看着我,笑着说“哦,又要省下一顿晚饭了。”我天真地说:“要是天天吃就好啦!”我笑了,舅妈也笑了,自行车载着我吱悠吱悠地向着缓缓移动,口中还有着刚才烤鸭的香,在口中不断地,不断地回味,真香!

后来,姥姥搬到了城里,周围不再有集市了,只有普通的市场和超市,没有了大集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了小贩们喧闹的叫卖,更没有了曾经让我回味无穷的烤鸭了,市场和超市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摆放齐整,却没有了从前的那种亲切感,我每天忙碌着我的作业,连去超市也都是来去匆匆的了。

那年寒假里的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我们回老家赶个集吧?”这让我很兴奋,因为这又勾起了我记忆里的那种味道。然而当我们再度来到那个我幼时记忆里的集市,已然不是旧日的模样,那个曾经支着烤鸭炉子的地方,己改成了卖化妆品的店铺,看着整洁的店面,我内心一阵阵地失落……

儿时的集市也许现在己变成了一个非常繁华的地方,来到城里,烤鸭我也不止一次吃到过,但是已经吃不出曾经的滋味,因为我明白:记忆里的味道承载的是我难忘的童年、承载的是我难忘的故乡。

问才能成就不凡

700字 初三

人的一生,都是在问题中度过。从生到死无不面对着一个又一个问题。问,便成了所有人所要追求与解开的大门。我们只有以问为钥匙打开探索知识,荡涤自我,追寻世界的大门。问,才能成就不凡。

问他人,能解开困惑,往前探索。

程门立雪,耳熟能详的求学故事。两个年轻人只因想问几个问题,便在那皑皑白雪中伫立,程颐被他们勤学好问打动,收他们为徒,后来都成为一代大儒。“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早在春秋,孔子就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在封建礼制极为巩固的年代,上级对下级求教发问是多么难以克服的枷锁。而孔子却多多向弟子求教,相互促进,终成儒家的创立者。是啊,在生活中向长辈和上级发问不应是畏缩和胆怯,而对晚辈和下级的求教也不能碍于面子。这样才能相互促进,解开疑惑。

问自我,能坚定信念,荡涤内心。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这三问无疑是自我的警示与反省,激励鞭策自我向着更高层次发展。而古希腊的学者苏格拉底在哲学方面一生都在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三问,令苏格拉底坚定自己追求哲学的信念,也为后人追寻自己的脚步照亮了前进的方向。没错,我们在生活中也要问问自己,自我反省,自我升华。

问宇宙,问苍天,问世间万物沉浮。牛顿问宇宙,苹果为什么向下掉,从此刻苦钻研,终究探得“万有引力”定律;苏轼问苍天,“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从而看清官场黑暗,淡泊名利,醉心创作诗作,终成唐宋八大家。毛泽东问“世间谁主沉浮”奏响了工农红军反攻的壮歌……是啊,我们在生活中,也要问问自然,懂得更多知识和道理。

就让我们以问为利剑,斩破所有通往成功的荆棘,刨根问底,问个清清白白!

问,才能成就不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