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蒙古包650字

草原上的蒙古包

650字 六年级 状物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民居建筑经验。中国民居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蒙古包就是其中之一。

在辽阔的蒙古草原上,寒风呼啸,大堤上点缀着许多白色的帐篷,它们就是蒙古包。一望无垠的草原是蒙古族人民自由放牧的大舞台,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最适于游牧民族居住的就是蒙古包,因为它的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他在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蒙古包古称穹庐,还称毡帐,帐幕,毡包等,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这些名称逐渐被“蒙古包”所代替。蒙古包整体为圆形凸顶,顶上和四周被厚厚的毡子覆盖。普通的蒙古包,顶高3。3~5米,围墙高17米左右,大门朝南或东南。最小的蒙古包,直径有300厘米左右,大的则可以容纳数百人。它共有四大结构:哈那,天窗,椽子和门。哈那就是蒙古包围墙支架,蒙古包的大小以哈那的多少来区分,通常分为40个,60个,80个,100个和120个。哈那为120个的蒙古包,面积非常大,有6000多平方米,远远望去,如同一座巨大的城堡,十分壮观。但是,面积这么大的蒙古包在草原上并不常见。

牧民创造的蒙古包,有着蒙古族典型的特色。蒙古包分为固定式与游动式两种样式。半农半牧区大多建造固定式的蒙古包,周围墙壁用土砌成,上面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大多使用游动式的蒙古包,一种可拆卸,一种不可拆卸。可拆卸的蒙古包以牲畜驮运来迁移,不可拆卸的靠牛车或马车拉运。

蒙古族传统民居,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等地。除蒙古族外,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游牧时也适用蒙古包居住。自从有蒙古族以来,人们开始使用蒙古包,但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至今仍无人知道确切的时间。

看啊!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星星点点的蒙古包就像大海上扬起的白帆,炊烟袅袅,蕴含着无限的生命力!

变色龙

550字 六年级 状物

今天,我和同学在跑步时,无意间发现了一个怪东西,这个怪东西在一片碧绿的叶子上,身上的颜色和叶子的颜色一模一样,极难发现,就连我们也是模模糊糊发现了这个怪东西,我们都很惊讶,它的颜色竟然和叶子的颜色没两样,我们决心探索这个问题。

我们走近一看,这是一个小东西,它身体呈长筒状,眼睛稍有鼓起,嘴巴差不多根本看不见,隆起的背部酷似龟背,尾巴又尖又细,而且还很长,一副凶相毕露的样子,看着就让人害怕。我们一直在对它指手画脚,但它任然一动也不动。过了一会,老师来了,着我们才得知这是一条变色龙。

变色龙如此迟钝,如何捕捉食物呢?“变色龙看起来很迟钝,但实际,是在用它那似睡非睡的眼睛窥探着,一但有猎物出现,它就会把两只眼睛都睁开,从而就会产生一种立体感,确定自己与猎物的距离,猎物和他逼近了,他就会伸出他那舌头,瞬间把猎物卷入他的口中。”我的同学“曹操”绘声绘色地向我们介绍着。

就在我们说的时候,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飞了过来,等它逼近时,变色龙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伸出他那长得惊人的舌头——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体的一倍。一刹那,那只彩蝶已被它卷入口中,成为美餐。天哪,我们都被它吓了一跳。

老师说变色龙会变色,我们就把它放在了各个地方,它的颜色果然也随之而改变,我们把它放在水泥板上,它就变成棕黑色;我们把它放在墙壁上,他就变成了白色;我们把它放在黑色的汽车上,他就变成了黑色,我们把它放在蓝色的地砖上,它就变成了蓝色……】

老师说变色龙的数量已经算少的了,所以我们把他发在了原处

变色龙果然名副其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状物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