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不是历史900字

《三国演义》不是历史

900字 初二 议论文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这本经典倍受历代人的喜爱,有些故事情节看着看惯了,就把这小说,当成了历史。

我的第一个疑问来自“空城计”这一出,这一段在民间是鼎鼎有名,情节引人入胜,读完这一段后,你会发现你的心跳快了好多。但是读完后,我念一想:司马懿都把这十五万大军兵临城下了,诸葛亮他只有二千五百兵和一班文官,为什么不拨一支一千或五千的敢死队去,即便有埋伏,死了就死了,对司马懿这十五万军也不会影响,如果没埋伏,活捉了诸葛亮不更好,再说又不是要你去,你怕什么呀!有人还是不相信,那我接着说。你十五万军中总有一个射手吧,叫一个好一点的一射不就OK了?就这么一点距离,诸葛亮不是当了个活靶子?因此,我在查阅三国志后终于知道,这是罗贯中编的,真正的来源是一本叫《郭冲五事》的杂记。

说到诸葛亮,我又要讲一下,孔明一直被视为智者,善用人用兵。其实不然,他许多的故事都是罗贯中捏造、移植的,如他刚出山时的火烧新野(刘备做的,先主传中有记载),七擒孟获(以蛮人的性格,都自杀了),火烧赤壁(子虚乌有,还借东风,都是周瑜帮他的),以及上面所说的空城计,他在三国中,只能是一个外交家,思想家,善养兵不擅用兵,因此北伐一直不成功。而且他也不善观人,说魏延脑后长了反骨,就在死后设计杀了他。人家不过用你的兵伐魏(去见史书记载),对蜀国忠心无比了,你却杀了这后期难得的大将,笨啊!因此,我倒认为,诸葛亮像一个道士,不然鲁迅先生为何说“状如诸葛多智近妖”。

蜀国的二任劳资是刘禅,千百年来,刘禅者被看成懦弱的象征,民间还流传着扶不起的阿斗。但事实是这样么?不是的,刘禅不昏庸,比诸葛亮都聪明,刚接任蜀国时他并不管,他知道诸葛亮善治理,便把大权给了诸葛亮,自己也得到了休息,诸葛死后,他很会用人,让费炜为丞相,蒋琬为大将军,二人权力互相牵制,互相约束,没有一人权力过重。他在诸葛亮死后,自理朝政,停止了劳民伤财的北伐,十年来实力大大提升,但依旧不比曹魏。一年司马懿东征公孙渊,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个机会,可以发动进攻,但刘禅怕蒋琬率兵出征,急忙召见,说吴国行动了我们能进攻,吴不动我不懂,需成掎角之势。试问,这是昏庸君主做的出来的吗?因此,刘禅是很聪明的,他投降魏国,是为人民着想,那时的他还有十万兵,足以拼死一搏,但他不想劳民伤民了,因此才降!这有多么贤明呀!

因此,三国演义只是小说,并非正史。

初二

古道月微凉

700字 初二 散文

青石阶,旧古道,一弯孤月轮。

风烟缈,月拂柳,一袭轻纱笼。

夜微凉,黯乡魂,一江愁绪漾。

——【题记】

月色,寂寞了窗檐,暗沉了岁月。风烟寂寥,月色婆娑,笼罩了青石磷峋的弯弯古道,泠泠夜风,吹乱了一段深埋千年的历史。风烟起,铁骑啸,铮铮铁骨黄沙埋,多少英雄儿女泪满襟。

月光、揉散在寂静的夜,风中传来了远古的叹息,花间月下谁煮一壶温酒,携一人对月畅饮;紫陌红尘谁手中的一节红线,羁绊谁的喜怒哀乐。月下一曲为谁谱,青石叹息为谁怜!

月华、旧时月依旧,更古亦未变,随历史的风帆一路向前。月高悬、遥遥看世事无常,看悲欢离合,看潮起潮落,看生命轮回……皎洁月依夕,千古共璀璨。古道夜色蕴无边,皎皎空中孤月轮,夜色月风华,苍茫天地间。

夜色深深,月影憧憧,古道莫销魂。孤单魂,随风荡,等爱的人注定一生殇。望月、夜微凉,这红尘的战场,谁是谁的殇。烟柳沚汀,青石叹息,古道苍苍,月滴下千年的泪,幻化晶莹的露亲吻寂寞的道,湿润了这整片天,烟雾弥漫。

月圆了又缺,人来了又还,梦里古道一双人,暗香盈袖,月下相拥,茵茵絮语诉。梦外独留一轮月,盈酒一壶,对月独饮。痴痴望月,却语话凄凉,情有千千结,心事千千重,今人不见旧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青石阶,茫茫云海间,澄澄月,高高天际悬。稀稀疏疏的灌木,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点缀了路,也渲染了夜。一片低鸣打破了夜的沉寂,或远或近四面八方袭来,带来远古的呼唤,青石颤动,亦渐亦凉,一片冰心寄明月。

望月,夜朦胧。如镜一般的月藏了多少的事,望月、看镜、入了境,今夕是何夕。繁荣的街道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如今消磨成了茶薄亦凉,荒芜人烟的青石古阶。青石上刻满了时间的印记,该是怎样的故事,只有月知晓。

历史的潮流,时间的风帆,一路向前。物亦变、人亦变,未变的依旧是那高高悬起的月,光辉依旧,珠华未退。月里住着一对永不会交集的男女,抱玉兔对月独怆,手持镰岁岁伐木,月的泪,是谁的哭泣?

层层阶梯,直入云霄,吓退后来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盈盈明月,天际高悬,欲就谁家落——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叹“高处不甚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议论文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