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变的情思800字

永远不变的情思

800字 初三

踱于长廊,独见屏台微亮,欲掀袖近望,却挥散一地萤烛,衬着页页文字,燃起一段过往。

不知情从何起,却一往而深。牙牙学语之时,你就陪伴左右,我眨着懵懂双眸,望着你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顽皮可爱转瞬成“怕得鱼惊不应人”的幼年小童,我也一直追随左右,不知怎地,你总是那般捉摸不透,跌跌撞撞地走在时光长廊,焦急地呼唤:“你在哪呢?”

我猜,你躲在了我那条鲜艳红领巾上,伴着风儿晃呀晃,漾进春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雨中;跃于“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的鱼群间;立在“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之上,待风停了,雪化了,你又弯了眉眼述说着:“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我伏在窗边,静聆你给我牵来的串串笑音,绕于心里。

我猜,你藏在了树叶的缝隙里,一定是沐了阳光的那角,否则,我怎会不自主地抬眼,好让眸间刻映这片方向?立于教室,你就在对面的树上,使劲儿摇了树枝,好让耀阳晕入眼底,反射一片粼粼湖波,听得“桃花潭水深千尺”外的隐隐踏歌,“杨柳青青江水平”的郁然之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满心畅然。待浮华散去,“多少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慷慨气魄燃出一窜星点火光,转瞬燎染了整片原野!悲情,幽叹都在一场红色洗礼中化为灰烬,随虚尘终落入名曰历史的归土,却封不住一股情思绕成线破土而出,我伸出手任线圈圈缠指,在最后一抹光中缝入心间,我睁开双眸,只余桌角的书卷与半断娇花“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你去下一个旅行前赠我的礼物。

我猜,你不小心落入了校园的喇叭,不然怎会把我与你的秘密散在同学们的脚步里?于是这不再是秘密,同学们诵着“春花秋月何时了”,叹着“江山如此多娇,引多少英雄尽折腰”,我无奈地笑着,默念皆是“天涯读书人”。这一次,我找到了你,我抱怨着你的失信,你却笑答:“一切从未变过,我也是,一直在你身边,从未离开。”惊觉张望,那条绵长情思,不知何时早已绕进每个人的心里。

待萤烛熄灭,轻拾小折,拂书笑望,情思是,你是,是那永不会变的,诗意。

论端午

750字 初一

中国是文明大国,上下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端午节,是中华传统节日之一。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各家各户都弥漫着粽香,门窗都插着艾草。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形式多样的荷包,香气扑鼻,做工精美。放眼望去,宛如一片红海。

人们对端午最熟悉的传说,无非是屈原投江自尽。说的是人们为了不使得屈原的遗体被江中的鱼虾吃掉,就向江里投入了大量的粽子和鸡蛋。他们还眉飞色舞地讲说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其实不然。是先有了端午节,才有了屈原,只不过屈原恰好在那天投江自尽罢了。

端午节,起源于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在端午这天,他们有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其实,端午吃粽子和竞渡等习俗,都与龙有关。相传,粽子投入水中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时用的就是龙舟。

十几年前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想起来就义愤填膺,那年我也就刚刚呱呱坠地。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许久,中国才在醒悟后的有所行动中得到结果。那就是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万幸啊万幸,我想万一韩国把中国的端午节抢注成功,那简直就是十几亿中国人莫大的耻辱。众所周知,端午节是中国的,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遗产,怎么可以给别的国家机会去申报呢?现在的大多数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无底线地崇洋媚外,喜欢把激情和热情投入到一些西方节日的筹备和庆祝中。搞狂欢,办派对,乐此不疲把外国文化发扬光大。既然有这么大劲头,为何不多多宣扬一下我们的传统文化呢?为何不好好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并继承发扬呢?我们要增强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它并不是封建的落后的,而是神圣的伟大的,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瑰宝。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该为我们是中国人而骄傲,为有这样的文化而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