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路上900字

成长的路上

900字 高二

风轻轻拂过我的脸颊,向后飘散,消失在我来的路上。背对着小路的我慢慢转身,望向了沿途的风景……

路的开始证明着我的诞生,这一路度过的十余个青春年华,见证着我的成长。

那是一个盛夏的晚间,我静静的坐在书桌前,地上撒满的七零八落的书似乎见证着刚才激烈的一幕,打印的成绩单上一列红色的“C”如同一张张嘲笑的脸庞,深深刺入我的眼眶。“又是一年毕业季”的到来让我在手忙脚乱中迷失了方向,最终得出了今日的“成果”:没有达到理想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在听闻消息的一刹那间我心如死灰。回到屋中大发脾气之余,还在不停地嘲笑着自己的没用,原本几率为0的幻想状态在我夺取到指标生的瞬间恢复到90%,然而,最终的事实打破了我梦一般的世界。最终在职高和普高面前,我选择了普高。于是重新回到了已伴我初中三年,又即将再伴我高中三年的学校。与理想失之交臂的我在萎靡不振的状态下,昏昏噩噩的过了一个月,随后我们进行的小测验犹如一道绚烂的烟火般,成功的将我的“放弃”化为灰烬,重新点燃起我本应奋起的少年心。在老师,家人的劝说下,我开始改变着自己的心态,用努力和微笑面对这一切,我接受了这个现实。于是在期中考试结束后,优秀的成绩迎来了我初生的第一缕阳光。“是金子,无论在哪儿都会发光。”当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我就再没有放弃过。因为我坚信: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勇气去迎接失败,没有勇气去面对失败。自己选择的路,即使再苦再累也要继续走下去,在哪里跌倒,就要原地爬起,拍拍身上的灰尘,勇往直前,踏平困难。要相信,一朵长胜不败的花,不需要美丽的容颜,不需要别人注视的目光,它们虽然只是百花中最不奇特的,但却有着所有花朵都没有经历过的顽强拼搏。美丽的外表只是一瞬而逝的虚华,真正顽强的内心才是永久不变的真情。

成长的路上见证着我的奇迹。由原来的一无所有,到现在我竭尽全力争取到的累累硕果。也从原来那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变成了现在这个成熟稳重的高中生。一路的成长,我懂得了有舍才有得,收获了成功后的喜悦,经历过了最危急的时刻,也取得了我可以尽一生去探讨的真理。成长之路,遥遥无期,我人已在旅途中,小半程路便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晶。

风依旧轻轻地吹着,高处丛生的灌木挡住了我的视线,我从回忆中苏醒,转身,淡然地远视着前方的路,是荆棘密布的丛林亦或是另一个平坦华丽的世界,面对着消失在天际的小路,我面带微笑,从容地向前漫步……

我看苏东坡

750字 高二

穿越回苏轼的年代,让我对苏轼更加崇拜。原本以为苏轼豪迈奔放,却不曾知道他也有细腻的一面。这两种性格让他发挥的淋漓尽致。

苏轼的一首《念奴娇》,气势磅礴。我看他站在长江岸边,看着“乱世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此情此景将苏轼衬托得很伟岸。再看苏轼的神情,凝重的望着江水,若有所思。我想此时《念奴娇》已在他的心中成形,豪迈之情跃然于心中。

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气魄宏伟,视野扩大,将苏轼的豪迈毫不保留的体现了出来。

我站在他身后,望着他的背影,心中不住的受着颤动。苏轼大概也不会知道,一千年后的现在,有多少人为他倾倒,为他着迷。

苏轼的豪迈让人觉得格外的真,格外的美,且其中夹杂着一股悲凉,于是《念奴娇》便有了另一种心境,这便是一种悲凉的美。

苏轼有的只是豪迈吗?不是的。在他的心中还有一抹细腻。

这一抹细腻在他的《水调歌头》中便可体会。

来到苏轼的居所,正看见他与明月对饮。我想苏轼此时心中是有些忧愁的,中秋佳节,却孤身一人,和家人远远相隔,心中滋味定是不好受。

我看着他端起酒杯与那明月对饮,便可知他心中的苦闷。

《水调歌头》的上半阙便将这种感受呈现出来。将苏轼婉约脱俗的一面展示给了我们。下半阙将对世事的无可奈何,以及苏轼阔达的胸襟表现出来。文章的结尾让人不得不佩服苏轼的胸怀。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便能体现。

我依旧站在那里,看着苏轼渐渐舒展的眉毛,想必他已明白其中的道理,文章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苏轼对家人的想念和祝福。苏轼的神情间分明有着细腻的情感。

看到这里,我想不要再去打扰苏轼,他只是简单的活着,却带给我们太多珍贵的东西,不得不让我佩服他。

回到现代,再看苏轼的诗句,他的心境,他的韵味也能领略一两分。

苏轼的豪迈,苏轼的细腻,都让我为之着迷。他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

历史长河中他依旧在原地做他自己,后人也永远不会忘记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二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