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四川——杜甫草堂900字

畅游四川——杜甫草堂

90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游毕九寨沟、峨眉山、乐山之后我们返回成都,第二天我们兴致勃勃前往市繁华地段的杜甫草堂游览。

杜甫是我国诗坛的杰出代表,被誉为“诗圣”,曾经经历过唐朝三个时期的变化。我映像中的杜甫和李白一样逍遥,像江湖人士一样畅所欲为,像朝廷高官一样富贵荣华,同时也备受大家的尊重。但游过杜甫草堂后,事实证明了我的观点是错误的。

走进杜甫草堂,我的第一感觉是幽静。庭院四处长满了风雅的竹子。香樟树、松树、柏树遮住了一片天,池塘里养着肥硕鲜嫩的锦鲤(当然不是杜甫时代的)。草堂很大,旁边还有一个“茅亭”。我想:杜甫这个老爷子,还真会享受!在成都,这么大块地怎么也得好几百万吧。

穿过小径,我们来到杜甫草堂前,几堆茅草铺在了房梁上,木架子门看上去弱不禁风。草堂里,有几间小房,厨房里摆着一口土灶和一个烂铁锅。和今天的锅碗瓢盆比起来真是相差甚远。除此之外,“房子”里还有两张床,一副桌椅,并且都是竹制的。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诗怎么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生存下来的呀?真让人意想不到!看来杜甫生活并不是很优越呀!

在“草堂留后世陈列室”里,霓虹灯交替闪烁杜甫的生前事迹。在唐玄宗统治初期,唐朝处于鼎盛时期,他写的诗是欢快、惬意的,如:《望岳》等等,安史之乱爆发时,朝廷大量点兵,人民叫苦不迭,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写下了三吏三别,透露出他对百姓的怜悯。在闻得安史之乱平复后,他欣喜若狂,写下了《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这样的“疯癫”之作。

陈列室的墙壁上挂着《虢国夫人游春图》。老爸对我说:“虢国夫人是杨贵妃的姐姐,杜甫为他的春游写了一首《丽人行》,这是它的配图。”在陈列室中央,有一座李白和杜甫欢畅对饮的蜡像,两人被雕刻的栩栩如生意气风发,二人的相见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大盛事。展厅内的一尊石雕,让我受到极大震撼,雕刻的是杜甫的妻子抱着饿死的幼子,杜甫的妻子一脸无奈和悲伤,怀中的孩子耷拉着双手和脑袋。杜甫的儿子竟然在战乱中活活饿死,这足以看出战乱的残酷和杜甫的境遇。

在门厅中央,我看到了一个瘦骨嶙峋的老人雕像。他的颧骨高高耸起,一副忧心忡忡的表情,胳膊和手指惊人的长,腰就像干柴一样瘦、细,这竟然就是杜甫?!

游完杜甫草堂,让我感触很深。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沉重灾难。处处白骨累累、血流成河,百姓流离失所,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和平的生活。杜甫受到历代人民的尊重,不仅是因为他在文学方面的极高造诣,更重要的是他热爱人民忧心国家的博大情怀。

我不再胆小

550字 六年级 叙事

我非常胆小,因为胆小,我学游泳的时候抓着浮板都不敢往外游;因为胆小,我不敢像别人一样潇洒地跳水;因为胆小,上课的时候始终不敢举手。

“叮铃铃”,上课了,伴着上课铃声走进教室,我们想要从老师那拿到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老师用委婉动听的声音给我们上课,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回答问题。只有一个人无动于衷,那就是我,一个胆小的小姑娘。每次我的期末评语上都会看到这样的几句话:“希望你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发言,学习上再多鼓钻劲……。”这几句话让我一直很烦恼,我非常希望有朝一日在评语中看不到这几句话,可我就是改不掉这个坏毛病。

终于有一次,我有了一些变化。上课了,老师兴致勃勃讲着,又提了问题,我一听到这个问题,就有一点把握,觉得可以答对。可是一想,要是答错了,岂不是很没面子?但要是就是这个答案,不回答岂不是错失良机。我就这么战战兢兢地举手,放下,再举手,又放下。最后决定——举手。果然老师叫了我,我站起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发不出声了,可看到老师那鼓励的眼神,便鼓足了勇气,说出了自己的答案。老师边听边点头,我讲完了,老师说了句:“没错。”我找到了久违的自豪感。慢慢地,我举手的次数多了起来,越来越有自信,虽然有的时候,也会因为题目很难而不去作答,但是跟以前相比,我有了一定的进步。在期末评语中,我没有看到那句话:“希望你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发言,学习上再多鼓钻劲……”,我非常高兴,终于改掉这个胆小的毛病了!

原来,只要勇敢迈出第一步,就可以让以后的路走地越来越轻松,我今后一定会克服更多的困难,和以前那个胆小的我说再见!

六年级:曾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四年级
记叙文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