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奶奶学普通话700字

教奶奶学普通话

700字 四年级

今天早晨,我向奶奶说:“奶奶,我想吃水饺。”奶奶疑惑地望着我,用家乡话说:“什么?你想去睡觉?”我听了哭笑不得,问道:“奶奶,你难道不会说普通话吗?”“你说什么?”奶奶说。看来奶奶真的不会说。我想……

我决定教奶奶学普通话。为了让奶奶认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所以我先给奶奶讲了一个故事:从前一个卖鱼的扯着嗓子一个劲地叫喊着:“鱼啦,鱼啦。”旁边一个卖枣的也不甘示弱,紧接着嚷:“糟(枣)啦,糟(枣)啦。”“鱼啦。”“糟啦。”“鱼啦。”“糟拉。”卖鱼的越听越不对劲,觉得卖枣的好像有意跟他作对,于是两人吵了起来。最后才弄明白,原来是读音不标准惹的祸。奶奶听完故事,说:“我没听清楚,可以再说一遍吗?”我只好把故事写在了白纸上。接着,我开始给奶奶“上课”啦。首先,我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写了苹果两个字。我装作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奶奶,请跟我读,苹果。”奶奶说:“皮革?”“不是,是苹果!”我大声念着。“皮果。”奶奶吃力的念着。“苹果!”我大声叫着。奶奶似乎领会到了重点,说:“苹果!”我兴高采烈的叫道:“耶!奶奶的普通话终于被我纠正过来了!”教奶奶学普通话还真是不容易呀!我通过教奶奶学普通话既体会到了学普通话不容易又体会到了当老师不容易,看来,做什么都不是那么顺利的。我相信我只要这样坚持做下去,奶奶的普通话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普通话的重要性还是很大的:在公共场合上,普通话不标准会引起很大的误会或笑话;如果普通话不标准,就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易和沟通,正所谓“沟通”就是搭起人与人之间友谊的一座桥,而更好的搭起这座桥的最好方式就是学会讲普通话,所以为了让我们的交流更加畅通;为了让我们的友谊更加天长地久;为了让我们民族之间的感情更加紧密;就让我们一起学会讲普通话吧!

走进孩儿巷

550字 五年级

“孩儿巷”作为街名非常奇特,看看两侧挤挤挨挨的店铺,衣食住行应有尽有,与老城区其他街道没什么两样,为什么叫孩儿巷呢?难道是街头那几个孩童的铜像?

有一种说法,“孩儿巷”来源于巷子里一个母亲和儿子的故事。在儿子小时候,儿子偷了邻居家的鱼干,母亲知道了之后不仅没有责骂他,反而夸他会持家。于是,儿子越偷越多,越偷胆越大。终于,儿子锒铛入狱被判处死刑。行刑之前,儿子却一口咬下母亲的奶头并责怪母亲在他小时候没有教育好他,以致酿成大错。因此,小巷得名“害儿巷”。因杭州话里“害儿”与“孩儿”读音相近,久而久之,小巷就成了“孩儿巷”。

在巷子里有一处高墙大宅门,显得与别处不同,这就是陆游纪念馆。陆游来杭州多次,均住在孩儿巷的小红楼。陆游是伟大的爱国诗人,首先想到的是他的《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也很关心后代的教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告诫儿子及后辈,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孩儿巷见证了陆游跌宕起伏的一生,多的是失意与挫折,连描写杭城风情最精妙的千古绝唱《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也隐含着“世味薄似纱”的感伤之情和“闲作草”“戏分茶”的无奈之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四年级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