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张治中故居1000字

走进张治中故居

10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春意盎然的季节,我踏着春的脚步,掠过春的温度,和家人一同来到我的家乡巢湖,走进张治中故居。

张治中故居,位于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村的黄麓师范学校。学校由着名爱国将领张治中先生1933年创办,张治中故居就在校园内,由故居和桂翁堂组成。故居两处房屋系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建筑物,砖木结构、小瓦屋面年,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被确定为巢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走进故居正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张治中将军雕像,只见他身穿军衣,佩戴眼镜,面带笑容,手上挂着一件衣服,左腿微微弯曲,左脚微微踮起,貌似走出来欢迎我们的到来。从外表看,他是如此的温文尔雅,可仔细看,他的眼神却如此坚定,充满阳刚之气。雕像下面刻着张治中将军的简介,张治中着名爱国将领,原名本尧,字文白,安徽巢湖市居巢区(原巢县)黄麓镇洪家疃人。黄埔系骨干将领,原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领导人之一。在抗日战争中参加过淞沪会战,十分英勇,后来致力于国共合作,最后留在祖国怀抱,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被人尊称为“和平将军”。看完简历,我对张治中将军肃然起敬,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雕像旁,绿叶婆娑,摇曳生姿,彷佛将军在亲切的和我们打着招呼。望着雕像,听着领队的介绍,我仿佛置身于充满硝烟的战争年代。不知不觉,我已来到了张治中的故居前。一路上的法国梧桐,一派辉煌与壮丽,梧桐树的叶子大大的,像巴掌。一层层、一串串长得密密麻麻,既像千手观音,又像一顶顶巨大的绿绒大伞。那粗壮的树干告诉我,那是历史的记忆,革命的存续。

走进张治中故居,进入我视线的是邓颖超题字,“文白先生为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将世世代代为中国人所纪念”。故居里有两间卧室,一间是张治中夫人的卧室,一间是张一纯的卧室。在故居一角,有张治中将军的照片,有全家福,有他和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合影,有和家人的合影等等。听导游说,张治中的女儿现在在美国,张一纯为张治中将军次子,中共党员,曾任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怎么没有张治中的卧室呢?”我不惊地问导游,“被日本军烧毁了。”导游说。听了这话,我心中燃起了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痛恨,更希望有一天能复原将军卧室。

到了桂翁堂,桂翁堂展厅共分为三个部分,图片资料共计87幅,大家认真听着导游的介绍,并争先恐后地拿着相机拍下永久的纪念。

环顾故居里的摆设,看着照片中的影子,听着张治中的故事,更加激励着我为建设伟大祖国努力学习。

行走在故居的院子,一棵梓树树姿优美,叶片浓密,树干上爬满了年龄,似乎在告诉我,张治中将军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爱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离开张治中故居,深感不虚此行,“和平将军”张治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六年级:叶紫

走进我家

7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淡绿的瓷砖,略显陈旧的铁门,一切都那么熟悉,连那些随处漂浮的灰尘都觉得亲密无比。

这是我家。

掰掰手指算算,搬进这间房子里已经9年了。想到这儿,心潮便开始腾涌。冥冥中,那个沉重的铁门似乎变得透明,可以窥探里面的一切,可以听到这个家庭的声音,可以近距离倾听这个家庭的心跳与呼吸……

在这里度过的9年,就像刚刚从手指尖流过的旋律,节奏一直很柔和,虽然有时会骤快,但总会很快平息。记得刚刚走进这个家的时候,我仅3岁。我们从一间狭窄的小屋子里搬到了舒适的套房,这对于我们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感觉就像飞机一样,越飞越高,从陆地上到了云端,身体仿佛开始膨胀,漂浮在天空中,根本回不到原地。那时最幸福的事情,便是回家。一天中,除了回家,其他事情都变得那么没有分量,没有太大的魅力。后来我上了小学一年级,家里除了锅碗瓢盆的奏鸣曲,说话声,还增加了大骂声,啜泣声还有规劝声。妈妈怒目圆睁,眉毛拧成一团,手指停留在几个拼音上。“你看看,这个都不会,拼都拼不会,真是的!”妈妈又指了指我的额头,恨得咬牙切齿。我早哭得不成样子,泪水一滴一滴滴落在白花花的作业纸上,湿了一大片。“还哭!”妈妈大吼着,但有个声音盖过了它。“拼音自然就会了,好好说,好好教!”“就是,就是!”爸爸与姥姥苦口婆心地在一旁劝说。这才让我逃过一劫。这件事情我至今还记得深刻,我站在铁门外不禁笑起了声。

恍然记起被逐出家门的事。也不知怎的,那天格外阴暗。我也无非是不想画画罢了,却奇奇怪怪地挨上在一旁监视的爸爸的骂。我觉得自己冤枉,一门心思想替自己申冤,谁知却被爸爸离奇地赶出家门,把我吓得在门前哇哇大哭。我模模糊糊地觉得脚下的地曾经被我的泪渲染过,我的泪曾经融入这片地中。我望了望脚下的地,当时不平的感觉一瞬间又涌入心头,一瞬间中我似乎回到了那时,一瞬间中我理解了当时的自己。

地面上斑驳的痕迹,谁曾经来过?是温暖吗?是亲情吗?是爱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记叙文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