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糍粑800字

家乡的糍粑

800字 一年级 叙事

我家住在江汉平原沙洋县黄金村。这里没有什么秀美奇丽的风景,有的是肥沃的土地,有的纯朴的民风民俗。

俗话说,“大人望种田,小孩望过年。”这话一点也不假。我们的家乡一过腊月初十,年的味儿就显现出来了。你听:“嗷、嗷——”那是杀年猪时,大肥猪的哀嚎;“啪、啪……”“咚、咚……”这是做饼子时揉面和擀面皮儿发出的声音;“哈哈哈……”那是农家女发自内心的欢笑声。

说到过年的一些习俗,我更忘不了老家打糍粑。

说起糍粑,大家也许一点儿都不陌生。

糍粑是用蒸熟后的糯米饭放到石槽里用石锤捣成泥状制作而成,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我们家乡打糍粑,一般是提前近一个周泡糯米,爷爷告诉我,泡糯米必须是用“腊水”浸泡,立春后的水浸泡就不行了。腊月里“打糍粑”是一年中的大喜事,全家都高高兴兴的,亲戚邻居都来相互帮忙。我们小孩子们都知道,一做糍粑就快要过年了。这一天,最高兴的就是我们小孩子了,蒸糯米饭时,我们小孩子总要守在灶台边。“妈妈,糯米饭怎么还不熟呀?”这是弟弟急切的声音。“去去去,一边站着,妈妈都不急,你着什么急?”这是我对弟弟违心的训斥。其实,我已经把口水都咽了好几遍了。

“饭熟了——!”妈妈一阵欢快的叫声,让我们立刻兴奋起来。妈妈给我和弟弟各盛了一碗糯米饭,还加上白糖。“哇,味道真是美极了!”

得到极大的满足后,我又随着糯米饭冒出的热气一路追逐,来到打糍粑的现场。只见爸爸、邻居家的叔叔们早已做好了准备,他们脱下厚厚的棉衣,高卷袖管,一同跃跃欲试的样子。糯米饭倒进了小缺里(听爷爷说,过去打糍粑用的都是石臼)爸爸、叔叔们开始捣起来,当糯米捣成胶状时,在一旁的爷爷赶紧把缺里胶状的东西扒出来放在门板上,可能是由于太烫的原因,爷爷不停地用冷水沾手,还在手上沾上点米面。已成胶状的糯米泥在爷爷的手下不住地揉着,不一儿会,糯粑就做成了。爷爷做的糯粑大多是长方形。

“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吃糍粑?”馋猫式的弟弟天真地问话,引得满堂哈哈大笑。

我们家乡的糍粑,在吃法上大多以煎为主,还有炸、炒、煮等做法。但是,不管是哪种做法,那味道真是好极了!

朋友们,你说我家乡的糍粑怎样?来尝尝吧!

800字 六年级 叙事

我爱我家,家是蓝天,我是小鸟,蓝天给小鸟提供舞台,小鸟为蓝天点亮风景;我爱我家,家是海洋,我是鱼儿,海洋包容小鱼的一切,鱼儿让海洋绚丽多彩;我爱我家,家是大树,我是树叶,大树为树叶遮风挡雨,树叶为大树输送养料,我爱我家,妈妈爱我,我爱妈妈。

“轰隆隆”闪电狂舞,雷声大作,窗外的雨愈下愈大,逐渐形成一条不断的雨帘,黄豆大小的雨珠落在地上,落在屋顶上,落在池塘里,不一会儿便汇成了一个个大小不等坑坑洼洼的小水塘。“hh,今天雨这么大,妈妈送你吧!”妈妈望着窗外,担忧地对我说。“好哇,快走吧。”我三两口解决早餐,抓起书包便往外冲。打开门,雨丝蓦地直溅在我脸上,滑滑的,凉凉的,略微有点痛。我快步坐上车,向着学校出发。

一路上的雨很大,坐在车上隔着一层雨披,仍能清楚感受到雨点打击在雨披上的力度,不一会儿,雨披就湿了,拧一拧,能拧下一大堆水。但肆虐的雨似乎毫无疲累停歇的样子,反而来得理猛烈了些,“咚咚”接连不断的雨点滴落在地上,像是无数鼓点击打在人们心上,“咚咚”鼓点越来越密集,天地间仿佛只剩下这一种声音,振人心肺。密密的雨像一张无孔不入的网,哪儿都不放过,总是偷偷溜进我的鞋子里,风一吹,冷飕飕的。“hh,把脚伸到这儿来,别让雨水把鞋沾湿了。”“噢”我听话地把脚伸向前,妈妈夹紧我的脚,用好的鞋子为我挡住雨水。朦朦胧胧我隐隐约约望见妈妈的鞋子全湿了,心底的某根弦猛地颤了一下,我想把脚收回,但脚被紧紧夹住,动弹不得,好好感觉到了我的挣扎,没有放松,反而夹得更紧了,说:“放好了,别让鞋子沾湿了。”她说话的声音很温柔,但说话语气却很坚决,是一种不容质疑的语气。“可……”“妈妈淋点雨没事。”我刚想说点什么,妈妈却抢先说道,我将快出口的话硬生生地咽了下去。

到了,我下了车,头也不回地走了,心中觉得有些东西在动,倒是妈妈在背后嘱咐道:“下雨天路滑,慢点走。”我回过头,冲她点点头。在回头的一刹那,我蓦地看到妈妈的裤子,鞋子上沾满了泥浆,裤子直到近膝盖处早已被雨水浸湿,显得狼狈不堪,我望望母亲那沾满泥浆的鞋,再低头望望自己脚上滴水未沾的鞋,突然感觉有什么东西卡在喉咙里,我也极想说一声:“雨大路滑开慢点。”但只是张了张嘴,把话含在了嘴里,哽咽着什么也说不出来。突然间我有种想哭的感觉。

广西南宁南宁市共和路小学六年级:叶梓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一年级
叙事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