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是自己选的——《风雨哈佛路》1200字以上

路,是自己选的——《风雨哈佛路》

1200字以上 初二 议论文

“现实是不会按照你的意志去改变的,因为别人的意志更强些。生活的残酷会让人不知所措,于是有人终日沉浸在彷徨迷茫之中,不愿意睁大双眼看清形势,不愿去想是哪些细小的因素累积起来,造成了这样的局面。”

对于丽兹来说,母亲酗酒吸毒、父亲进入收容所、无家可归、街头流浪、沦为乞丐......这些就是现实,就是生活的残酷,就是现在的形势。她可以选择放弃生活,甚至生命。

但她没有,她选择的路,是改变。

两年学完四年课程、在地铁上写论文、吃垃圾桶里的东西......她用比常人多几倍的精力,用自己的每一分潜力,去拼搏,去奋斗!最终,迎接她的,只有成功。

毫不夸张地说,我所认识的所有人中,没有任何一人可以做到这些。那么,是什么支撑着丽兹,并使她走完了那段异常艰辛,几乎不可能完成的路呢?

是憧憬与意志。

影片中,丽兹的好闺蜜,克里斯,非常洒脱。但换句话来讲,就是对任何事都秉着无所谓的态度,对未来没有计划,对生活没有任何一丝憧憬与向往。当丽兹的老师谈及她对将来的想法是,克里斯回答说:“我会当个捡垃圾的,会做个XX。”虽然和丽兹年龄相仿,家境一样贫寒,但克里斯选择的路,是堕落。现在我们这代人,不说是“温室中的花朵”吧,至少都有一个不错的家境,一个快乐的童年。但如果让你去做影片中的丽兹,你会怎样?你能承受母亲去世,被爷爷虐待,被父亲抛弃的痛苦吗?你能顶着生活与学习双重压力逆流而上吗?你又能鼓起勇气,大胆地朝着世界最高学府之一的哈佛前进吗?

皮尔·卡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服装设计师。他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每天以卖冰块,挣得几个小钱,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在他上小学、中学时,他常被同学恶意嘲讽为“窝囊废”,这些话刺伤了他的心,所以,从小他就体会到贫穷带来的艰难与屈辱,并对富裕、快乐的生活充满了憧憬。

在他16岁那年,皮尔卡丹独自跑到当时的大都市巴黎。可是,这座高傲的城市根本不屑瞟这个穷小子一眼。他没有别的特长,只有从小跟着父母学到的一点裁缝技术。凭着这点手艺,他才维持自己的生计。

他的心情越来越低落、颓废,他决定给有着“芭蕾音乐之父”美誉的布德里,布德里写一封信。在他的回信中,布德里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他幡然省悟,后来,他努力学习缝纫技术。他23岁时,在巴黎开始了自己的时装事业,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和服装品牌。他追求独特的个性,大胆突破,赢得了挑剔的巴黎顾客的青睐。

如今,皮尔·卡丹不但成了令人瞩目的亿万富翁,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产品也遍及世界,他成为了服装界成功的典范。

皮尔·卡丹最终选择的路是坚持。

这么多伟人,如此多事例。我们都说,“我一定要成功”“我要向这些名人学习”可真正做到,并且成功的有几个。没错,现在青年人创业,干出一番业绩的的确不少。可真正做到白手起家,风靡世界,流芳百世的又有几个?微乎其微!

为什么现在我们往往决定不了自己要走的路?

知识不够?没有想法?不能坚持?

不,这些我们都有。但我们缺乏意志。有的人想笑:“意志?你在写小说吗?这样我们人人都有。”对,意志可能就是一种虚幻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但我认为,意志并不单单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神。它是坚韧、思考、成熟和理想。

坚韧并不同于坚强。它更富有韧性,能屈能伸。丽兹在小学时被同学嫌弃,但她默默忍受,从不大哭大闹。这就是坚韧。然而,正是童年的坚韧,培养出一个会思考,有想法的大脑。令她冷静,在最困难的关头,总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在入学考试迟到后,她抓住机会写完了入学报告,并被戴维老师赏识。在拥有坚韧的品格和会思考的大脑后,你就自然而然获得了成熟,学会真正思考自己的方向,自己要走的到底是一条什么路。最后,当你确定好了你的路,你的理想,你就已经成功了。你不禁要问,WHY?呵呵,你坚韧,处变不惊,能够化压力为动力;你会思考,能够做出有效方案,规划未来;你够成熟,遇事总能做出理性的反应,不会冲动。请问,你还会失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请记住,人的一生中可能有很多条路,但勇往直前的奋斗是永恒的主题。世界是一个大舞台,生旦净末丑都是重要的角色。我们都是普通人,但可以活出不普通的一生。

路,永远是,自己选的。

路,越走越宽

800字 初二 记叙文

日光切入窗棂溅起尘埃,纷纷扬扬坠落于多日未动的琴弦之上。我起身向前,打开琴盒,细细抚弄多时未动的明亮琴弦,恍惚间我想到曾经的那么多,想到学学古琴这条路上的日益开阔……

少时难堪为琴愁,与许多的琴童相同的道路,由想学到厌烦,点点滴滴间却铸就了今日的辉煌。

多少的岁月,都为它而醉。心情烦闷时独自一人在落日余晖中对着古琴与它共舞,在瑟瑟的秋风中形成落拓的绝美,衣衿随秋风颤动,如心弦般颤动,热切地诉说着我对它无比的赤诚,

昔日今非。之后或许是为学业所累,心理压力的巨大产生出对其无比的厌烦,总是如同某首歌中唱得差不多,不知道为什么别人玩游戏的时候,我却还要弹琴。因而引起的依旧是诸多人的责备,每次责备后我便是自责与歉疚,觉得辜负了那么多人的支持与期望,一次次的循环中开始让我觉得身心俱疲。

一直以为这样最终也能浑浑噩噩地混到专业,于是总是不认真地去弹,也总是静不下心,忘不了城市中那些分分秒秒都有的诱惑,直到有一天,又是一个夕阳斜照进窗台的下午,我补课提前回家,进门后却窥到正为我擦拭着琴的父亲,他的神情时不时地专注于某个点,手小心的尽量接触到琴的每个部位,他有些花白的发丝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纯净,于是我发现阳光透过浅薄的纱窗流淌在房间内温暖的木地板上留下斑驳光斑,一刀刀把琴弦割成光与暗。忽然我明白为什么我的琴放了那么久却依旧闪闪发亮,父亲每一次的擦拭中包含的都是对我连绵的期望。

不觉眼角氤氲了温热肩膀延伸了颤抖最后流泪,分不清浑浊晶莹却越过空气划过弧线滴落在面前的木地板上,那一刻,我幡然醒悟。

我开始用力的弹琴,用心体会它的歌唱,揣摩作曲的意义,最终自己竟然渐渐地开始对它产生了兴趣,每次练完基本曲目,总要自己再好好的研究一番,寻找些新的曲目随意地弹着,不知不觉中这变成了我的课余爱好,茶余饭后也不再是一有时间便投入电脑与电视的怀抱,而是主动与它一同共舞……

灰尘轻轻漂浮在光柱上扬起像极了蒲公英的种子,思忆也开始变得无尽而绵长,如同冬日里的浮光一般绵延不绝,再回首那些学琴的日子,昔日的爱恨铺成一条越来越宽的道路任我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议论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