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祭祀650字

过年祭祀

650字 六年级

春节,就是春天的节日,有着告别旧年,迎接新年的含义。因此祭祀祖先也就成了节日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家也不例外。

那是一个阴天,前几日还明朗的阳光一下子躲藏得无影无踪。天空中阴云盘踞,给人一丝沉重的压抑。空气中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流转,在回荡,看不见摸不着。但即使是这样一个天气,也抑制不住人们心中的欢快——今天就是除夕,新年即将到来!

奶奶一大早就起来杀鸡抓鱼,忙进忙出,脸上的褶子似乎又深了一些。她抓来一把筷子,一双一双放在桌上,又端出了几只酒杯,恭恭敬敬摆放在桌子上。把这些弄好又从储藏室中捧出一个香炉,在里面倒满白米,插进几株细香,口中念念有词:“太太、外婆、爷爷……你们今天来吃饭噢,看看我的儿子、孙子”,接着开了一瓶黄酒和一瓶葡萄酒:“现在家里有洋货,祖宗自己看喜欢喝什么酒”。把这些摆弄好后,还别出心裁地拿出几支烟:“今天酒慢慢喝,饭慢慢吃,烟吸吸”。做完这些,奶奶直起身,擦掉头上的细汗。想

必做这些事时,心中一定是彻彻底底由内而外的虔诚。“高冲,赶紧过来给祖宗倒酒!”我答应一声,跑到桌子旁,拿起酒瓶,小心翼翼的倒入酒杯,生怕冒犯了祖宗。那时,我的心中有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示的恭敬。酒倒好了,爷爷招呼大家:“快去祭拜祖先,心里想的愿望就可以实现了。”大家一个连着一个走到蜡烛前,沉默地拜祖先,我走到蜡烛前,拜了拜,说出了我的愿望:“希望一家人可以平平安安地生活在一起……”

有人说这是迷信,不提倡。但在我看来,向祖先说出自己的愿望,不仅仅是对先人的尊敬与信任,更是对自己灵魂的解脱。祭拜只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告别旧年,用全新的自己迎接美好的新年!

打年糕

800字 六年级

随着时间的消逝,延续至今的习俗很多都已不在了,但也有些人为了怀旧重新将先前的习俗重温一遍,“打年糕”的习俗仍在,但也并不常见,父母便商量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重温一次“打年糕”。

年糕有年高之意,意味着年年高升。我看着父母准备“打年糕”的工具,首先是将未成形的年糕制作好,虽然是未成形的,却也需要十余条工序。先将糯米用水浸几天。把淘净的米挑回,放进一个大木桶,在一口大锅的沸水里开始蒸,蒸成米饭后,把水份少许沥干。然后倒入石舀內,再准备一个榔头状的东西,就可以开始打年糕了。我握紧檀木榔头,尝试着掂量了下重量,发现比我想象中的要重很多,怪不得能用来捶打年糕。

到了春节,挂春联,贴倒福等习俗无不体现出这个节日的喜庆和特殊性,然而我一直期待的只有准备已久的“打年糕”,好不容易盼到吃完年夜饭,还没等父母提起,我便直接去将檀木榔头拖了出来,父母也从我脸上掩盖不住的兴奋得知了我的目的,于是期待已久的打年糕开始了。

我自告奋勇,第一个上前抓住檀木榔头。当用力的时候才想起它的重量,我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只能背水一战。奋力举起,还没举过胸前,便只能放下。我又转头看看父母鼓励的目光,就明白了,破釜沉舟,即使没有前进,也没有退路。于是慢慢举起,感觉到了极限高度之后,微微放下一点,用尽力气猛的举起,举到头顶,然后轻松放下。坚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困难总能迎刃而解的。

“打年糕”的习俗是因为当时制作年糕需要应运而生的工序,因为有了机器,无需人工,现在已经不怎么能看见“打年糕”了,这也正好说明了我国现代的科技发展速度之快,让我们感到自豪与骄傲。打糕机,洗衣机等机器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最主要的还是享受习俗带给我们的乐趣,同时学到更多,知道更多。

欢乐的氛围依然笼罩着我们,在进入梦乡的同时也会明白:这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便是新的开始,“打年糕”的习俗既给这一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又给了新的一年完美的开头。

哦,打年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