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交融的承诺700字

生命交融的承诺

700字 初一 散文

不知道是多久以前了,也大概记不清是在哪位朋友的推荐下看的《飓风营救》,那时看到里面男主角救他女儿的种种场面,也就觉得里面的动作特别犀利,画面很震撼,这种欧美动作片很是适合我的口味,喜欢这种视觉效果带给神经的刺激与享受,我想这也应该是我那会观影的最真实感受吧!

时过境迁,当我自己也已为人父的时后,再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感受就非同一般了。自从有了好运到现在,好运都快一岁半了,我跟好运妈妈就基本没有完整的看完过一级电视剧,更别说去电影院安安生生的看个电影了。

前两天无意间在网上看到又在推广这步片子的续集,我就不经意地点开看了看,以为是新上的续集,有种意外收获的感觉,可看了会才知道,还是之前看过的主人公营救她姑娘的那步,想想各大院线都正在热播的片儿也不会那么快就在网上能看到“于是也就心甘情愿的无聊着看下去了……

出乎自己的想象,原来自己竟然一气呵成的又完完整整的看了一遍,午饭都没吃上,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啊,第一回看的时候,就不理解剧情里的警察爸爸为什么在女儿成年之后还是那么放不下,这跟我在书本里了解到的西方人的教育方式是相悖的,欧美的父母不是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自由独立吗,或许是做警察的爸爸特有的一种职业习惯吧,也只有这样我才能在这样的剧情里找到些许的端倪。

可现在看来我特别理解警察爸爸的做法,甚至可以说是感同身受,为人父母才知天下父母心,我想如果是我,是每一个做父亲的都会那样做,当自己的宝贝女儿受到某种危险的时候,其实父亲早已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了。当然这个片子有一个特别圆满的结局,警察爸爸最后还是安全的把自己心爱的姑娘带回家了,当我看到他们父女俩泣声深拥的那一瞬,我的鼻子也开始有种强烈的酸酸的感觉,也是在那一瞬,我好像明白了什么……

我想,警察爸爸那样不顾一切舍身忘我的救他女儿一定是为了一个承诺,一个有过生命交融的承诺!

生命从阅读开始

1200字以上 高一 散文

曾经有人当面问过中山先生:你在生活里最喜欢什么?中山先生直言不讳地说第一是女人,第二是阅读。如果要我在这两者之间必取一个的话,那我就选择阅读!由此可见,中山先生对阅读的嗜好与喜爱到了何种程度。没错,先生之所以对阅读如此钟情、如此厚爱,究其原因恐怕是一生得益于阅读的功效。为此,我不妨可以这样说:若没有广泛地阅读、系统地阅读,自然就不会有后来大家耳熟能祥的孙逸仙、亦就不会有他后来的身份和地位。

孙中山爱阅读,不是出于功利主义,也非沽名钓誉,而是从心里需要,从生命的内在出发,正如他自己所说,阅读贯穿了他整整一生,不管是求学时代还是流亡海外以及革命成功做上了总统,阅读始终没能脱离生活中的每一天。当然,阅读对于先生而言,不仅仅局限于书籍,他的阅读囊括历史、生活、社会、世界和人文地理。他生命的丰富,是从阅读开始,他的饱足与见识,也首推阅读。可以这样说,阅读改变了他的人生与信仰,也改变了他对中国的历史与社会进程。

同样,与其相对应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一生也酷爱阅读,无论是求学时期、还是长征途中,无论是延安窑洞、还是坐稳了江山,毛泽东始终与阅读相依相伴。从菊香书喔到出巡的列车再到休息的床榻,满眼是书籍,真正地做到了如古人所说的那样:枕上、马下、厕边,皆是阅读时机。单单一部二十四史就阅读了六遍,可见他的阅读量是多么惊人。毛泽东一生阅读无数,对历史文献与古籍更是钟爱有嘉,他的思想、他的理论、他的世界观和主观意识的形成完全取决于他毕生的阅读。可以这样说,黑暗的统治唤醒了他的心志,而终身的阅读帮他内心建立了强大的精神秩序,促使他之后世事洞明并且做出正确评判的保证。毛泽东一生好学、好阅读、这也是他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法宝。若没有这样丰富的阅读,是不会产生与马列同等效应的思想。阅读造就了毛泽东、也造就了一个新中国。

是的,中山先生和毛泽东都是一代伟人,拿他们作为普世价值有点高处不胜寒的意味在其中。那我就拿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为例。大家知道,路遥出身是贫苦农民,祖祖辈辈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可偏偏他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一张别人丢弃的旧报纸让他如获至宝、一本破旧的书籍让他翻山越岭,正是这种内心的渴望促使他生命一天天地长大,所谓厚积薄发造就了他日后成为茅盾奖的获得者。从他的绝笔早晨从中午开始里得知,为了写平凡的世界一书,他整整阅读了近两年的时间,从书籍到报刊杂志都纳入自己阅读的范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成为时代的佼佼者。从中我们看到,路遥功成名就的始作俑者不是别的,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阅读的开始就是路遥生命改变之时之日。顺便说一句,陈忠实、贾平凹、莫言等诸君,哪个不是从阅读中走来,哪个不是从阅读里诞生。

是的,生命的诞生没有选择,就像自己没有资格选择父母、出身一样,然而,作为生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你可以不要上大学,但不可以不选择阅读,因为学历并不代表你的拥有,它只是一个生命的阶段,充其量意味着过去,不是现在。而阅读是无止境的,它是随着年龄、阅历、经历连同生命的信仰与价值还有记忆一起发生作用的并且日后重估一切价值的基石。路遥以及上述的几位作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当然像法兰西思想家、哲学家、卢梭这样的人通过阅读成为举世公认的伟人还是少数。但不管怎么说,阅读没有贫贱之分,也没有老幼之别,只要生命和阅读结伴同行,自然生命就丰润有余而馨香常在。

当然,阅读的本身不是那么简单,必须从生命的本我本性出发,在了解自己的生命属性、情趣、爱好的前提下逐步展开,方能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而不是拿来主义,更非囫囵吞枣,倘若这样,不仅会不消化,而且很容易产生因噎废食的现象。所以,阅读是一门功课、更是一门学问,甚至是艺术,非细致、耐心、坚持所不可得。为此我可以这样说,阅读在培养你熟悉自己本性的同时,也为你今后的播种、开花、结果做铺垫。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一点和阅读永远成为正比例关系。说明白一点:就是你取得的效应、所花费的精力完全依赖于你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自然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生命的悟性,因为悟性有时是取得好收成的关键和保障。这好比一个农民,仅仅靠汗水和老把式并非一定能取得丰收的果实一样,还得有熟悉季节、气候、土地、种子的种种属性,因地制宜,方能奏效。

或许就是因为如此,我的生命才从阅读开始并且一路徜徉走到了今天,我不敢说自己已是一片汪洋,但至少是涓涓细流,这细流让生命丰盈、充沛,我更不敢说自己已是独木成林,但至少在岁月季节里是一片青葱。阅读造就了我特立独行的品性,也改造了我生命的猥琐与欲望。当下的我,安静如兰,生命飘离在时间之外。无论花开花落、无论现实如何黑暗、充满诱惑,都不为所动。我之所以能坚持坚守到如今,完全归功于三十年的阅读,正是这三十年的阅读让我有浩然正气在心中。我的阅读不可谓不杂、不繁,但出于偏好,文史哲是我最关注的,它如一道优美的风景在我的生命筑起一道永不褪色的长城,既蜿蜒又开阔,既优美又不失生活的浪漫情调,这样的阅读,生命何乐而不为呢?况且头顶上有灿烂的星空与心灵之花相对应、相契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散文
7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