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甪直我懂了叶圣陶爷爷700字

在甪直我懂了叶圣陶爷爷

700字 初二 记叙文

“道路窄窄,房屋矮矮,小桥流水,青砖黛瓦”,这是苏州甪直水乡的特别美妙,妙语勾勒出的江南第一镇,如同一幅水墨相融的苏绣风景。踏进保圣寺,走进陵园,只见园中的正中央,矗立着一块白色大理石,那便是叶爷爷的墓碑了,那青青芳草之下,便是叶爷爷的长眠之地。一种缅怀之情直涌我的心头,叶老的人之伟与甪直的景之美,两者竟是如此第相辅相成的呀!

整个仪式在庄重而肃穆中,我仿佛看到叶爷爷伟岸身姿,96年前的江南水道,一位年青人乘了一天的小船,不辞辛苦的来到这里,他要做乡村的平民教师。叶圣陶先生与好友们,自掏钱包自筹建,办起实验室、图书馆,让学生可以做实验,有书读,带领学生做游戏、演话剧,还在生生农场种瓜浇菜。叶爷爷孙女叶小沫老师的讲述,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伟人的执着,也赋予了甪直水乡更多内在的美好。

离开了保圣寺,我们在甪直的曲曲小路上,继续追寻先人的足迹。叶圣陶纪念馆副馆长,带我们来到历经风雨沧桑的万盛米行,如今的这里已经成为江南民俗馆,里面有许多简陋、粗糙的农具,它们都是80多年前当地农民耕种用的,现在看起来都是十分笨重落后的。我和大家蹬水车、推石磨,在老牛拉犁雕塑前照相,叶老《多收了三五斗》,就赫然印刻在大墙上。

几年前,我读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早晨的太阳从破了的明瓦天棚里斜射下来,照在柜台前那几顶晃动的旧毡帽上……”,展台上那旧毡帽还在,度日如年的种米人,当年苦难能对谁去言讲。恍惚间,我看到当年叶爷爷,与旧毡帽们体恤入微,对农家苦痛关切情长。我突然明白了:叶老爷爷如此眷恋甪直,不仅仅因为这里山清水秀,更因为他热爱这里的乡亲。

回到吉林后的几天,我又一次捧读叶老的书,重温起《多收了三五斗》,旧社会的江南大地,农村连年灾荒、哀鸿遍野,叶老对农民充满同情,揭露旧社会则是入木三分。重读小说时有一种感觉,对叶老的文学理解深了,对叶圣陶爷爷的伟岸人格,也同时在加深着理解。请大家说吧,从江南水乡回来的我,是不是开始懂了叶爷爷?

在男孩的记忆中

450字 初一 记叙文

在男孩的记忆中,父亲是去年走的。现在只有自己和母亲相依为命。

母亲每天骑着三轮车工作,这让男孩十分难看。

天,阴沉沉的,下起了细雨。

母亲不放心男孩一个人去上学,让男孩坐她的三轮车送他上学。男孩不愿意,冷冷地抛了一句:“我不要!”母亲却说:“孩子,快上来吧!”男孩一再不情愿。小嘴撅在那边——母亲跟在后边。母亲的穿着十分土气,还骑着三轮车。

男孩不耐烦地说:“我不要你送!你走吧!”母亲却悄悄地跟在男孩后边。

快要到学校了。校门口有许多学生。

男孩回过头来看,看到了母亲,之后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个该死的人!骑着三轮车简直是丢了我的脸!”男孩心里想到。

母亲去上班了,因为迟到,被老板扣了工资。

……

快放学了,天气并没有好转。

男孩回到家,发现母亲并不在家——母亲每天要到晚上9点多才能回到家。

男孩无意间看到了母亲去年给他买的生日礼物(男孩的生日在中秋节那天)——那是很珍贵的礼物,花掉了家里大量的积蓄。男孩心里酸酸的。

男孩做完作业,想看看月亮,可今天却没有。男孩被风催眠了,等到男孩醒来时,却仍然找不到月亮的身影。

男孩环顾四周,看着这个破破烂烂的家——墙上是灰色的,墙角布满了蜘蛛网。男孩心里充满了内疚。

突然,男孩似乎失去了意识,趴在床上,没有力气做出任何挣扎,把脸埋在里面,号啕大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记叙文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