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茶韵150字

琴茶韵

150字 高一 诗歌

茶烟弥 香色怡

高山流水总相宜

醉梦里 望相依

红尘旧梦总相记

烟花泪 云雾起

古琴弦拨侬家隐

林中屋 杨柳凄

青草石崖是知音

烟雨楼 伏案昼

几分心事几分愁

夜色浓浓雾绕绕

月光亦难留

紫砂壶 檀香鼎

一抹茶香心静凝

青苔上 露有情

又是谁家君泪滴

烟雨后 西湖亭

耳畔山啾喋不休

白折扇 青纸伞

回眸几何佳人叹

挥毫笔 抒墨意

一壶清泉杯中续

措辞三千又怎地

一抿知何意

琴谐盛世

1200字以上 初一 散文

雕梁画栋的漂亮马厩。

里面,一匹披着锦缎绣衣,因肥胖而死的马。

优孟披头散发,站在死马前面深情地拨弄琴弦,那琴音悲凉凄绝,如泣如诉……

琴音吸引来了许多人,随着哀伤琴音的四处流泻,不少人潸然垂泪。

楚庄王也闻讯赶来,望着已经死去的心爱的马,听着哀婉的琴声,止不住流泪……

看到楚庄王闻琴声落泪,优孟放声大哭起来。

楚庄惊奇地问道:“你为什么要这么伤心地哭?”

优孟悲切地回答道:“这匹马是大王的心爱之物,我见大王悲痛,当然就更加伤心。想我楚国是个堂堂大国,办事一定要有气派。这匹马如果只按大夫的礼遇安葬,太不够了,我请求用国君的礼遇安葬它!” 

原来楚庄王有一匹心爱的马,平时养在漂亮的马厩里,披着锦缎绣衣,吃着上等饲料。如今,这匹马死了。楚庄王竟然要按大夫的礼遇为它安葬,并要大臣为它守丧哭灵。大臣们纷纷劝阻,楚庄王竟然勃然大怒。这下子,谁也不敢劝谏。

优孟听说楚庄王一意孤行,便前来马厩又是弹琴,又是放声大哭。

楚庄王愣了一下,问:“那……该怎么弄?” 

优孟回答道:“请大王准备宝玉纹饰的棺椁,用上等的木料围穴,派士兵挖墓运土,再封给这匹马万户的食邑,并让它在太庙里受祭祀。这样,就可以让天下人都知道,我楚国的国君轻视国人,重看畜生!” 

优孟的话一针见血,说得楚庄王面红耳赤。他感慨地说:“若不是卿弦外之音提醒本王,我真要犯下大罪过了。请问该怎么来处置这匹马呢?” 

优孟见楚庄王已经悔悟,便说道:“请大王按六畜的礼遇处置它:用灶作椁,用锅作棺,加上佐料升火祭祀,然后把它‘安葬’在大家的肚子里。我再弹出哀乐,那宝马岂不荣耀!” 

楚庄王于是立即收回原来的命令,吩咐手下人把马烹煮了,召来大臣们分食,以示悔过。

优孟,这位楚国最杰出的音乐家,用自己的机智,用自己精湛的琴技,通过因势利导劝说,使楚庄王收回了一个荒唐而错误的决定。

可见在楚庄王心目中,优孟有着独特的地位。

其实,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原本并不怎么聪慧,据史书记载,在位初期,楚庄王“昏聩闭塞,贪图酒色”,国政皆赖于成、斗二氏,无所作为。那么他为何能远离声色犬马,励精图治?这得益于一次奇妙的琴剑合一的奇遇。

这一天,年轻气盛的楚庄王正带领随从到龙山狩猎,发现有几只山麓野兔仓皇而逃,便催马紧追不舍。但见林荫骚动,鸟雀惊飞。穿过山坳林涧,眼前豁然开朗,只见山谷四面绝壁悬崖,飞瀑流泉,异常壮观。楚庄王兴之所至,挥剑起舞,腾挪闪展间,气象万千。

就在他舞剑兴致正浓时,忽然耳边传来一缕悠扬琴声,竟然那么优美:琴声泄出,犹如山泉叩石,珠落玉盘,音调铿锵,音清色奇。当琴音弹至高亢雄壮时,仿佛可以与日月对饮,感悟到山河的博大精深;当琴音弹至清灵婉转时,仿佛可以伴清风白云而翱翔,品味岁月的恬淡幽香;当琴音弹至迫切急密时,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灾难的突如其来;当琴音弹至哀婉沉郁时,仿佛可以跳出世外,看清命运的反复无常。一首简单的音乐背后,竟是满含对宇宙万物的阐述,对人生苦乐的演绎!

琴声深深地吸引了楚庄王,伴着琴声,他更加兴奋地舞动手中宝剑。随着剑锋四出,那琴音一时犹如灵猿扑涧,轻捷敏快,一时犹如猛虎下山,气势威壮。随着剑路收紧,琴音由清奇幽长转向雄浑激越,终至如金石迸裂,千军进发。整个琴曲和整个剑法契合如一。

舞剑完毕,楚庄王循声来到山坳,发现在一株葱茏青松下,一位俊逸出尘的青年正席地而坐,置琴于膝,悠然操琴。那不凡的气质,惊人的琴艺,令楚庄王叹服不已。他虽好奇此人的来历,却也不忍打断了这曲天籁之音。直至一声收尾袅袅划出,飘散于天际,才佯怒道:“你是何人,竟敢擅入围猎禁地,难道不怕斧钺之诛?”

没想到这位俊逸的青年处惊不乱,竟然泰然自若地回答道:“臣当忠君,民当爱国。小民优孟深信大王乃仁德之君,绝非暴戾之主。故而敢负民众之望,冒违令之嫌,潜入禁地,以琴相邀,当众转达民众之意,使大王知民心,晓民意,投袂而起,重振朝纲,中兴社稷,能如此,则小民因违令而饮恨黄泉亦无遗憾!”

楚庄王见其言谈举止皆不凡,恍然大悟道:“你的祖父可是先朝的首席乐师?”

“正是。”优孟接着道,“小民曾听祖父说历代圣帝,功成之后,首先作乐;乐成下,以祀上帝,以致嘉祥。如今大王蓄精养锐三年,肯定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故而,小民作此乐,一则是为大王表示庆贺,再则是为黎民百姓感到高兴。”

楚庄王听罢,惭愧不已,方知自己贪图享乐已久,竟将江山社稷,黎民百姓抛之脑后。于是,便解除了封山禁令,带着优孟一起回到了京都,并尊其为本朝的首席乐师。

优孟为何到了这里以琴相邀楚庄王?

这还得从头说起。优孟的祖父是楚国宫廷中著名的俳优,也是当时誉满荆楚的古琴演奏家。楚文王迁都郢城时,他由于年高老迈,便辞职回到故乡阜山南麓渔村,与渔子樵夫琴歌互酬,安度晚年。

优孟年纪很小时,父亲就已亡故。祖父为实现以琴曲教化万民的宏愿,就潜心传艺于优孟。 

优孟苦练琴艺。10之中,他谛听松竹草木之音,分辨飞禽走兽之语,玩味溪流波涛之声,体察天地造化之道。从师于华山,访友于南海,足迹遍历名山大川,行迹出没穷乡僻壤,历尽了人间沧桑,倍尝了民间疾苦。遇有渔歌牧唱,猎吟樵咏,均不耻下问,将曲子记录于简片。回村入室,顾不上吃饭睡觉,总是先调弦弄管,反复演习。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优孟到了弱冠之年,琴艺不仅胜过祖父,而且超凡脱俗,别具一格,冠盖荆楚,名噪九州。于是三教九流,仕子黎庶,慕名来访者络绎不绝。 

优孟在广泛的交友中,结识了不少志士仁人,终日里煮酒豪谈,纵论国家兴亡,品评诸侯功过。对于三年不理朝政的楚庄王,大家感到不可思议,无法理解。为什么英武睿智的一代诸君,即位后,就变成了迷恋声色犬马的昏庸之主呢?难道他真的会甘心让威震四海的楚国衰落吗?于是,故都丹阳的父老,推举优孟进京晋见庄王,面奏百姓的忠谏,希望他幡然悔悟,重振朝纲,中兴楚国。 

优孟肩负重托,携琴进京。谁知他一打听,楚庄王早已出京,围猎龙山。 

优孟只好折身到龙山寻机晋见楚庄王。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闯入禁区,择机以琴相邀楚庄王,面奏百姓的忠谏。

优孟凭借自己精妙的艺术造诣,强烈的责任心,高尚的人格魅力,打动了楚庄王。

从此楚庄王在优孟等人的辅佐下,幡然悔悟,励精图治,对内分令尹之权,压制若敖氏,任用孙叔敖大胆革新,中兴楚国,争霸天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为华夏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史载,孔子曾到访楚国,称楚庄王的政治思想与儒家的“仁”的思想相符。

优孟的道德言行得到楚国上下一致赞誉。楚国相国孙叔敖病危将死,就嘱咐他的儿子如果穷困日子过不下去,就可以去拜见优孟,他会帮助摆脱贫困。优孟就穿戴孙叔敖的衣冠,模仿他的音容笑貌去见楚王,楚王即景生情,优孟趁机讲述孙叔敖儿子的现状,楚王深受感动,就重封孙叔敖的儿子。

琴谐盛世,善哉,优孟!

有位西方音乐家说过:作为一名音乐家的职责所在,就是向世人传播音乐的精髓所在,用音乐去净化、感动自己和他人的灵魂。

优孟做到了,他无愧时代,他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诗歌
1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