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珍贵1000字

青春的珍贵

1000字 初三 书信

听过无数首赞颂青春的诗歌,看过无数篇感慨青春的文章。而我们所追寻的青春是什么呢?我们所发现的青春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不得而知。也许是因为她太抽象的缘故吧,因此无法用简单的文字来给她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在我的心里,青春永远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使人如听着萧管的悠扬,如嗅着玫瑰花的芬芳,如躺着在天鹅绒的厚毯上,如水的密,如烟的轻,如云的淡……

特别喜欢刘墉的话“因为年轻所以流浪”,“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特别喜欢张小娴曾经的《我们都是丑小鸭》对年少的那些天真与无知的讲述,特别喜欢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的真实坦诚以及他说的那句“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甚是喜欢三毛年轻远行时写下的《撒哈拉的故事》,就是没有理由地喜欢这些简单又不简单的青春,以及这些青春的文字和情感。

青春从来未有过它的界限,而其本身又是一种很冷酷的界限,它意味着一种纯净的美好,无论忧伤与快乐,是过去还是现在,或是将来……

于是我想起了上学时单纯得像瓶矿泉水的同桌,在即将毕业的某一天,她眨着大大的眼睛很认真地问我:“如果毕业之后,我们各奔东西了,我想你了怎么办?我望着她那张比盛开的花儿还天真的脸,对她说:“你可以给我打电话呀!”她用力地点点头说好好好,一言为定,我想你了就给你打电话……我又想起了特勤奋的大瑶,张扬个性的徐Sin,可爱得像个洋娃娃似的冬冬,讲义气的小曹还有我们一起背着书包上学一起啃鸡腿的快乐往昔……想起了我生病回来时他们围着我嘘寒问暖并递给我一瓶装满了她们亲手折的小星星,我差点儿哭出来的情景……这一切,就像电影般在我眼前一幕一幕地匆匆晃过,显得那么遥远,又那么贴近……青春,连忧伤都那么明媚!青春,连流泪都那么幸福!

我不愿穿行在喧闹的霓虹灯闪烁的纸醉金迷的繁华都市,喜欢一个人漫步在小河边。在寂静的夜里对着淡淡的月儿发呆,冲着闪闪的星星眨眼,听着河里荡漾着的柔波的声音,任习习的清风荏苒在脸上,手上,衣上。河岸上错落有致地站着几株垂杨柳,静静的影子,在水里摇拽着,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如一支支美人的臂膀,交互地缠着,挽着……这清艳的夜景再加以月的纯净,柔软与平和,定会使人回忆起许多自己认为已经忘记却一直铭记着的往事。想着想着,我便会微笑着泪流满面,而泪里满是感动和幸福。我不愿意相信,但我知道美好的东西的确经不起挥霍。比如青春。

我的密友常说,美好的东西总是转眼即逝,像刹那间流星的划过,像不经意间昙花的一现,出现的时候的确美不胜收,扣人心弦,但也只是瞬间的绚烂,比如青春……我只能说,该知足了,遗憾也是美丽的,正因为如此,青春才显得越发弥足珍贵……

王婆卖瓜

800字 高一 书信

提起“王婆卖瓜”,大家都很自然地会接上下半句“自卖自夸”,大部分人认为其含贬义,但我却认为王婆卖瓜不该贬。

首先,王婆选择了卖瓜这个职业,便以积极的心态和有效的措施去适应,所谓“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就是这个道理。面对纷扰繁杂的生活,偏激选择了沉沦,智慧却选择了适应。当大清王朝的背影渐渐离去时,多少遗老遗少选择逃避历史潮流苦苦坚守愚忠,又有多少明理者毅然剪辫从军,为民主科学摇旗呐喊?历史的车轮碾过崎岖漫长的征途,沉沦者早已零落成泥,适应者却忠骨犹存。由此可见,适应就是一种内心的调试,王婆选择适应,放弃成见,乐于接受,难道该贬吗?

另外,王婆敢于叫卖推销自己的产品,不就是源于自信吗?俗话说:“丑媳妇怕见婆婆”,如果商品真的劣质,我想任凭她如何声嘶力竭的吆喝,也不会有人愿意驻足。韩愈十年寒窗,参加两次考试就得已过关。有趣的是,两次试题竟然一样。本以为韩愈会“大显身手“之际,他却奋笔疾书,一字不漏的将上次落榜的试题写好递上去。就是这一超人预料的举动成就了韩愈。同一考生,同一篇文章,同一主考官,却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何也?无信安能搬旧稿为题,疑己何年名题金榜?当然,他的自信一定不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本,正如王婆。绝大多数的失败都是因为缺乏自信,而信心与能力通常是齐头并进的。信而见疑,能而承贬,王婆卖瓜宁有疵乎?

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徒有满腔豪情壮志而没有勇气付诸于实践,只是头脑一时发热的冲动。王婆没有。她将自己的自信化作吆喝呐喊。赤壁之战前,曹操曾至书信威吓孙权,权以之示群下,东吴大臣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人劝他束手迎之。倘若不是孙权及鲁肃有胆有识,计谋划策,恐怕就永远不会大破曹操,名垂青册,历史也将被改写。没有斗狼的勇气何必牧羊!智谋双全,王婆乃勇者矣,焉能讽之耳?

独自踯躅在冰冷的寒夜,如果你为俗世嘈杂难适难容而扰心;徘徊于夜色仍明的街头,倘若你为质疑自己而寸步难行。不妨换个角度看待王婆卖瓜,何不擦亮明眸致敬王婆,从中获得启发,汲取力量?

王婆卖瓜,实不该贬!

高一:目标锁定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书信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