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美丽南昌900字

舞动美丽南昌

900字 五年级 写景

南昌是一座英雄城是一座富有文化魅力的城市,她承载着百万人的梦想使赣江滔滔流动。几年来的变化已让南昌成了一个数字化的城市。

八大山人、八一起义纪念馆的经典老文化,红谷滩新区的新时代江景……大街马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车,企业投资的度假胜地……人人拍手叫好。南昌的本地人热情好客,家家户户都用丰盛的晚餐招待来客,一点儿都不敢怠慢,十分大方。这里的市民乐于助人、善待别人。

这里的马路更为神奇,好像人人都会穿梭似的——穿过一条小巷街道就可以到达另一个地方。难道这儿的施路工人都是魔法师变的?南昌有三座颇有名气的大桥:赣江大桥、八一大桥、南昌大桥。它们横跨赣江两岸成了老城区通往红谷滩新区的原始途径。

还有南昌的美食特色就是火爆辣、口味重,米粉、藜蒿腊肉这看似平凡无比的菜加上辣、重的味觉特色就是美味的南昌特产。米粉店大街小巷里处处可见,但最正宗的还是要数绳金塔的龙老五啦!

说起绳金塔故事就长了绳金塔坐落在南昌市西湖区绳金塔街东侧,原古城进贤门外,始建于唐天佑年间(公园904~907年)。相传建塔时,掘地得铁函一只,内有金绳四匝、古剑三把(分别刻有“驱风”、“镇火”、“降蛟”字样),还有舍利子三百粒,绳金塔因之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绳金塔多次建筑。第一次重建是在元末明初,当时陈友谅与朱元璋大战南昌,绳金塔毁于兵火之中,明朝建立后,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第二次重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因1709年塔体长期失修而“全仆于地,无一瓦一椽存矣”。在巡抚冬国襄的主持下重建,现在的塔体就是那时所建。此后乾隆四年(1739)、乾隆二十年(1755)、道光二年(1822)、同治七年(1868)多次重修,光绪二十二年(1886)塔遭雷击起火,部分木质结构被焚,嗣后又经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劫难,整座塔仅存砖砌塔体及葫芦形塔刹。1985年,国家文物局、省、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绳金塔。自1989年维修后,历经十余年,自然损坏较为严重,由于当时木材未经防腐处理,木构件被雨水、潮湿等侵蚀而糟烂,有的被虫蛀、蚁啮而空朽,镏金铜皮(塔刹)锈损,油漆斑驳、脱落,砖石风化。2000年6月,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资助下,绳金塔重焕勃勃生机,整个景区建成后,它将与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相媲美。

……

南昌的辉煌历史是不是会令人惊叹不已,一起来舞动美丽南昌吧!

五年级:徐净姿

舞台

1000字 初一 写人

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舞姿的优美,不在于他获得的掌声的多少,而在于他在舞台背后默默的付出。——题记

有人说,舞台就是为了那些夺目耀眼的人而准备,是让他们一展雄姿的地方。但我说,有时或许那些沉默、普通的人们在人生的舞台上表现出来的精神的闪光更夺人心魄,令人为之震撼。

每每在电影结束后灯光大亮的时候,每每在人们一边离开座位一边讨论跌宕起伏的电影的时候,每每在清洁工快速清扫着现场垃圾的时候,每每在无人的大厅里回荡着电影片尾曲的时候,有谁会注意到,那几分钟前还在播放着精彩的电影的宽大银幕,此时还在悄悄播放些什么,只是下面已然没有了观众。那些由下而上滚动的字幕,在大厅里显得格外寂寞——没有人想要看看是谁创作了那首只为了结束电影的片尾曲;没有人想要了解是谁为这个电影打下了基础,在灯光下写出苍白的文字;没有人想要知道电影精美的幕后究竟又是谁给演员化妆、剪辑片段、调整灯光。没有人愿意为了那些“不足挂齿的小人物”停下自己匆忙的脚步。

但,那些人真的在很努力很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编剧不断完善剧本,让人们为电影波澜起伏的情节而感动;化妆师认真地描眉,仔细地打理好每一根碎发,只为让演员在镜头面前演绎得更为灵动。他们中的有些人或许就坐在电影院的某个角落里,会看着因为是自己编写所以熟记于心的剧情,不自禁地说出电影中的下一个场景;会对在结尾的银幕上,虽然意料之中出现自己的名字但还是忍不住偷偷激动一番;会在听到片尾曲时想到自己在作曲时哪个地方犹豫了许久但最终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静静地微笑。没有人看见他们的汗水、他们的付出,但同样也没有人看见他们付出时的快乐、获得时的欣慰。这些在舞台背后工作的人们,却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出一场令我们惭愧继而更为钦佩的话剧,在这场话剧中,没有言语的夸赞,没有灯光的打照,只有他们的一举一动的证明和发间汗水的点点渲染。

但不止那些电影的幕后工作者们,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那穿梭于幢幢高楼之间、头戴安全帽的农民工们。他们或许是社会的基层,但他们却建起了摩天大楼、建起了豪华公寓、建起了鳞次栉比的别墅,建起了我们的家园。可是,那样默默奉献的他们午餐却只是一碗菜汤和一个馒头,睡觉也仅仅是在冰冷的水泥地上铺一层竹席。他们的皮肤被烈日晒得黝黑,脸上的条条皱纹似乎都彰显出他们的辛苦与劳累;头发蓬松着,黑丝与银丝的交替更表现出工作带给他们的衰老。

安徽合肥蜀山区合肥市第五十中学初一:赵晓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五年级
写景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