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痴儿啊......900字

林黛玉,痴儿啊......

9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是你吧,依坐在小溪旁,撒着花,望着水,眼里泪光闪闪,却倔强地不让泪流下来。吟出“冷月葬花魂”的你,孤独么?

叩心自问,无悔吗?真的无悔吗?那个拈花惹草的花花公子,值得你倾尽一生的泪么?桃花树下共读的《西厢记》,“我就是那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如此一句话,你们便定了真情。“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雪剑严相逼。”你葬着花,在心灰意冷后,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你凄婉地唱出这首词。

一开始,只是对美的事物抱一种欣赏的态度喜欢你。慢慢的,一位真正如水般的女子展开一抹孤独冷清的笑。世人评价你是——梅之精魂,诗之化身。说之所以你身上有梅花的灵魂,是因为你是一个永远不用别人的衣裳忘掉自己寒冷的人;是一个永远不把别人的怜悯好施舍当做自己幸福的人;是一个越是处在屈承的境遇下,越是坚持自己人格尊严的人;却又是一个只相信自己感情,而不知道顺应世上人情的人。世人厌你尖酸、小心眼,但这只是你为了扞卫寄人篱下的最后一丝尊严。世人吟你诗,诵你词,他们感动于你把情放入了诗,把爱放入了词。而我,便要叹你痴,怨你傻了,“我将这一生的眼泪偿还给他,不就是了?”是啊,当你还是绛珠草时,确实欠他水露之恩,但如今的你,毕竟不是那胭红的绛珠草,你不欠他什么,何必执着呢?

当你焚稿时,心里想得可是他?让你做出这一决定的,也是他吧。你那焚稿断情的凄美场面,让无数人不为之震动,读者落泪,成为《红楼梦》绚丽的一笔。但你可曾想过自己?心中那丝丝的哀凉可曾散去?曾经的你犹豫过吧,彷徨过吧,依然义无反顾,飞蛾扑火的你,可知前方是片火海。

美丽柔弱的你,终是没有等到真挚的爱。

你走了,死前仍惦记着他,你的他却在你奄奄一息的时候,与别的女人入了洞房,该恨了吧,痴儿。。撒手不管了吗?他会记着你,为你痴恋一生么?不要期望了,豁达一些,走吧,不要叹,他不值得。

忽然忆起,你写过一首《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写得是花,还是自己?叹得是花的香消玉殒,还是自己的所遇非人?

想你还在,又不愿你还在。想你活得久一些,又不愿你看着红楼就这样垮了。

天上细雨沥沥,我看见你哭了,曾经的爱、恨、痴、怨,都随点点的泪花,融入了土地,了无踪影。

林黛玉,痴儿啊。

浙江温州瑞安市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六年级:张也

800字 高一 议论文

佛说因果,有所因必有所果。因果之间一个是条件一个是结果,当然是缺一不可,但是我认为“果”要比“因”来的更容易记住些。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是在劝人们要去学习,在我看来,这未尝不是讽刺,十年孤苦,没有人会对你有着一丝一毫的关心,金榜题名,似乎全天下的人都争先恐后地赶来像你套近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时之间,风光无限。这世上的人,喜欢“果”好像是一种特性,凤凰浴火,是新的开始,从此往后便是人上人,不问过往,只谈现在风光,这是诱惑。

每做一件事,都是有所求的,只是有的人求功名利禄,有的人求心静如水,有的人求流芳百世。佛家的因果,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劝人向善,因果循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在做出决定的一刹那,会有所考虑,然后向好的一方面靠近。只是人们对于生活乃至精神的追求,他们在乎的往往会在不知不觉间变成“果”,或者说,从一开始人们所追求的就是一个“果”。

总有一些名人,喜欢在自己人生已经到达一个制高点的时候,开始写传记。他们的内容,无非是自己的拼搏,自己的锲而不舍,自己的善于把握机遇。而大部分人也会想着要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我在想,要是没有最后的成功,谁会把自己的人生写成一本书,勉励自己还是缅怀过去。无疑,没有最后的成功,这些传记都是废纸。

记得在《悟空传》里,悟空挥舞着如意金箍棒,向这个天地诉说,“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是啊,他不在乎,不必在乎,不能在乎。单只是这样一个身影便足矣在万千神佛的心上,留下一个再也抹不去的印记,这是天地间一个伟大叛逆者,一个真正的勇士,敢于向神灵发起自己权利的争夺。只有想他这样轰轰烈烈的过程,才可以真真正正的不在乎结果。

我不反对人们追求过程,我只是厌恶那些打着追求过程,却不认真对待过程的人,他们在人生的最后时间告诉世人,自己只是缺少了机遇。从现在开始,认真的对待你的每一分钟,把自己所能做到的事情,以最好的样子展现在人们面前。那样子的你,才可以不用通过过程,来让人们记住你的“果”。

高一:惹火烽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读后感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