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1200字以上

岁月如歌

1200字以上 初二 散文

在人生的旅行中,我们一直在其中奔跑着。光年咫尺,岁月将我们的世界涂染,谱成一曲悠长的歌。而在这曲乐调中我们不停的追逐着青春,在命运的齿轮上翻阅着让我们一度追求的传世书卷。

——题记

一个人从小到大,必然在成长的过程中与书籍时常相伴。幼年时期,伴随他的是简单的画报与童话书;少年时期,伴随他的是漫画书,校园小说甚至名著;青年时期,伴随他的是各种各样有关于理论的书籍,比如艺术,科学,文集,传记,历史等等很多方面。

……                           ……

相信很多人的读书历程和上面的虽不能说完全一样,但也十分相似。但我读书的过程,却和大多数人不相同。

                                          一.年少不知愁滋味

幼年时期的画报只停留在三四岁时,童话书也是五六岁时期的泛黄记忆了。

家人曾不止一次说我“对书有特别的癖好”,七八岁时什么书都爱翻阅翻阅,像《红楼梦》,《三国演义》,九岁十岁时的《双城记》,《哈佛家训》等等,如果不是我没有要求继续买书,我的父母一定会蚊香眼。

年少时期最喜欢倚在窗边一遍又一遍看着那些优美语句,看着窗外桃花盛开如锦随风飘卷;看着树上夏蝉无尽地鸣叫;看着窗外凉风席卷秋叶缓缓落地;看着雪舞蹁跹,在大地上留下一片如琼般的雪痕。

年少不知愁滋味!与辛弃疾不同,少时的我可谓是真正“不知愁”,玩乐在一片书的海洋当中,嬉戏在一页复一页光阴的故事里,闲看周边一季复一季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记忆中的冗长画卷,如泼墨一般在心底晕染开来,由远及近,被勾勒出极深的一道痕迹,痕迹的名字叫做年华。

                                             二.少年别哭,年华正好

稍稍大了一些,名著已经不能满足于我的对书籍的需要,于是我开始寻找各种各样的书籍。小说,科幻,童话,文集,哲学,理论……书籍恍若大餐,而我就是那个正在餐桌前翘首以盼的饕餮,大口大口吸食着这些能给我带来更多知识量和人生指南的书册。

稍稍大一些的我不喜欢励志的书籍,因为看上去很奇异:那些看上去很励志的书籍中的主人公怎么会有那样开阔的心态?怎么会有那么多刚好等在那里的机遇?所以,我相较于反感那些书籍。而与其相反的是,我喜欢那些专业理论书籍,即使有些专业术语名词我看不太懂,但是整本书内透露出来的理智性和专业性已经彻底征服了我。

当时的我也许已经有些心不在焉。学习和书籍我选择了后者,毕竟我觉得学习方面不用我过多走心。

果然出现问题了。

一场前所未有的第二。

突然间从那个位置掉落下来对我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看着自己的试卷我只觉一阵又一阵难堪,我痛哭了一场。那几天我甚至觉得我的天空有些暗,书本也被抛置在一边。

直到那天我看到一篇散文的题目:少年不哭,年华正好。其中有这样几句话:也许没有人能守着一个位置永远。当你掉落下来的同时你要庆幸,因为你没有在更高的地方掉下来。可以将你的一切不幸归结到命运身上,但不要忘记命运的一半在你手里。

合上的书页伴随我的哭泣一同沉寂。

我沉淀下来。以往那些富有哲理的故事,一路成长的故事又被我翻了出来。也许,并不是所有的励志故事都那么糟。

在以后的今天,这段记忆又被翻了出来。这是一段长长的美丽,绽放在我的生命中,也绽放在我的书籍中。

永将铭记。

                                          三.读自己的故事

现在,我竟是恍有所悟的了。读书不一定要区分门类,任何故事都可以,任何书籍都可以,它们都能为你呈现一个新世界出来。书中人的故事,我们可以投入其中,纵情旁观,感受,最终和他们融入一体。

有时读着读着,好似拥抱了整个世界。你可以看着一切在眼前发生。故事开始,起伏,辗转,最后落幕。读着读着就读到了生活,读到一种味道,读出一种境界。

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仿佛就在眼前一般,可以纵情地跟着他们欢喜,悲伤,无助。如果真的足够专注地阅读,紧张得连呼吸都快要忘记,这不正是人生的激越,命运的牵引吗?没有所谓的顾忌,没有空寂的窒息,没有孤独,只有纯粹,只有无拘无束的享受,只有安静的倾听命运。

读他人的故事,为何不说为读自己的故事?

光阴,深浅碎念。

读书的经历,其实应当是我一路成长的经历。所阅书籍的变换一步步证明了我性格,乃至人生观的一步步完善。

在年华的史传中,每个人都有独属自己的一页。在光阴的美好中不停的追逐着青春,奔跑在命运中一路洒下无忧无虑的歌声。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

——后记

岁月如歌

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最近都不想开电脑,也不想上QQ。偶尔借了室友的电脑用一下,她都是不解地问我,怎么你那么喜欢逛空间?每次都是看空间,不知道有什么好看的。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喜欢逛空间,可能是一个习惯吧。也许只是想看看身边的人为了什么事欢呼雀跃,又为了什么事苦恼烦忧,默默地看过,体会一下那种心情。有点奇怪的习惯。我知道,很多人有这个习惯,出于各种原因。

还记得当初申请这个QQ的目的和心情。是为了一个人,还有为了一个奇葩的信念。现在想来,那种单纯的目的和心情,再难拥有了。一晃多年,记忆还在,可是当初定好的用途和怀着的初衷都已经变了。时间,总是能改变很多东西,甚至是你的信念、你坚持的梦想。它会把它们变得或许更深刻,或许更淡然。总之,你可能还记得你给自己立下的承诺,还记得当时那份坚决豪迈的心情,但在时间对你陈述的现实中,你将渐渐失去坚持的动力,忘记去实现的意义。又或者,你最终把它实现了,很快开始寻求下一个目标,最终还是渐渐把它淡忘。

信念,是最让人痴念的东西。为什么英雄功成名就之后会郁郁寡欢?为什么征服了所有高山之后的人觉得空虚迷茫?大概是因为失去了内心深处的信念吧。书上说,已失去比未得到的痛苦要多很多很多倍。我有过很少很少的信念。我怕信念太多了,会让我难过。事实证明,信念带给人的痛,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已失去还是未得到。未得到的信念,可以甜蜜地想象和等待。已失去的信念,想要再重建,实在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所以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所以说,我总是贪心地想要一直一直拥有一个永恒的信念,已经得到,又永远不会失去。太天真的人,太容易被事实打败。岁月,岁月,让多少信念变为一首首悲伤的歌?

痛苦时,我会想,是否痛苦都是因为失去?身边的人会劝你说,没关系,没有什么事是过不去的,只是时间问题。在这个时候,大概大家都把痛苦定义成为因为失去。时间,会让你渐渐接受和淡忘已失去这个事实,你一旦承认,痛苦便会减轻。所以,我们一旦开始痛苦,就开始安慰自己,没关系,都会过去的,时间会洗刷掉这一切。别人痛苦的时候,我们也这样安慰他们,没关系,只是暂时的,时间会让一切都好起来。似乎这个时候,时间变成了一位神医,我们坚信它会医好我们生活中所有的伤痛。所以,在悲伤的时候,这样一想,好像又有了希望。可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会反反复复地痛苦,然后反反复复地这样安慰自己,痛苦似乎不会断根了。

其实,仔细一想,你会发现,痛苦大多因为未得到。未得到,所以痛苦。已失去,都是未得到。人心的欲望总是无穷无尽,想要这样,又想要那样。就像,在安稳的环境中你想寻求刺激,在刺激的环境中又想念安稳。就像,你想要一个新鲜有趣的情人,让你不忘激情,又想要一个成熟稳重的爱人,能够包容你的一切。我们总是有这么多矛盾的需求,以至于最后自己都不再明白,哪一个更好。大概,是未得到的更好。因为未得到,有点痛苦,又有点渴望,因为时间,让你甘心等待,不想错过。就像捡麦子的故事,故事里的人总觉得前方还有更大更好的麦子,结果他最后得到的当然不会是最大最好的。我们就是那个捡麦子的人。也许值得,也许,不值得。

有时候你为失去了一件物品或者一个人而后悔不已,感慨着拥有时不在意,失去后才懂得珍惜。我一直认为,拥有的时候不想珍惜,一定就是自己那个时候的真实心情,失去后有点后悔,也是失去后的真实心情。何必责备,何必嘲笑?至少那一刻,做着真实的自己。不一定理智,但一定真实。在社会复杂物欲横流的今天,最难得的就是一份真实。所以,我喜欢残忍的真相,不喜欢甜蜜的谎言。岁月如歌,或喜或悲。

两个人或者一群人走过的岁月,走的时候和回忆的时候,每个人的心情肯定都是不一样的。我愿意永远做那个尽量去理解的人,做那个反省自己的人,也不想去抱怨他人。没有不该出现的相遇,没有错的人,没有有缘无分,只有自己选择后时间给你的答案。对照一下,你及格了,还是没及格呢?

岁月如歌,不知它会如何谱写我此刻的心情,会不会感叹我痴痴的信念。也罢,是否已经失去,本来就不重要了,我怀念的,全是当初美好的时刻。不愿抛开的,也是当初美好的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散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