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中的美神_1500字1200字以上

长河中的美神_1500字

1200字以上 高三 议论文

雷锋塔的倒塌,使一批五四闯将不禁为之欢欣鼓舞,连鲁迅先生也是对之一论再论,即使明智如鲁迅,也不禁在这西湖边的传说上,深深沉浸。  作为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白娘娘的,雷锋塔的名声,有一半要沾她的福。当年的风风雨雨,到了现在,反而更加神气活现。以雷锋塔为背景,系了白娘娘的生死,法海的沦丧。为了报恩而下到凡间的白娘娘,几番搜寻,找到恩人,成为他的妻子。无奈法海的诸多阻挠,又有天界众神的逼迫。法海逼着她成妖,天界逼着她成仙,而白素贞却拼了命地在中间大喊“人!人!人!”可惜此时木讷萎钝的许仙已对应不了她强烈的情感,可是她会放弃吗?是许仙使她想成人的欲望变成了现实,她怎么会呢?一场为夫盗仙草,一场水漫金山寺,早已说明一切。在我看来白娘娘最伤心之处也恰恰在此。她倾尽所有而维护的那半个“人”,到最后,果然还是只有半个。一场轰轰烈烈的情戏临到了,她还是没能成为一个普通人。不过此传说倒是成为一段佳话,白素贞被颂赞了多少年,法海也被唾弃了多少年,够了。同时雷锋塔的倒掉,也是法海精神的败落,他已经以最破碎的状态,去仰望压在底下的白素贞,白娘娘起来了,他却被睬在脚下。这是白素贞在中国人文角度上获得的伟大胜利,虽然来得太迟,却修缮了白娘娘人格的窗户。使之完整的人格魅力得以坦露无垠,成全了她的美丽。  另一位在西湖边赫赫有名的女性,当然是宋代名妓苏小小。作为一个妓女,很出名也并不难。史上香艳一时的还有“秦淮八妓”,但是,苏小小凭什么得到苏东坡和白居易两位大文豪的仰慕呢?有诗句为证“苏小门前花满枝,苏公堤上女当垆。”“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关于苏小小的传说不细说,做妓女的方式当然不可取,她的奇特在于,构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峙,当所有人都为封建礼教所控制的时候,出了个只忠于美而不忠于贞洁的奇女子。她乐于展现她的美而不把自己弄得逼仄。中国许多鸿经儒士,在极负圣名的同时,也压抑生命的本体特征,事实上正是构成一种美与丑的相悖原理,使生命变得畸形,丑怪,而完成单向的圆满。而苏小小不愿完成妇女悲苦一生的行为,则更多的散发了生命熨贴的美,更加的舒服。“情人已去,书生未归”,苏小小也有过爱情,只不过在得不到回报的情况下,选择了把自己献给社会。死神在她十九岁的时候降临,她反而觉得这是最恰当的时机。确实是这样,她完成由单个的生命向美转化的过程,可以功成身退了。  与苏小小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苏东坡,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苏小小”。中国史上凡是有所报负的文人入仕通通都没有好下场。例子都可以找到,从屈原到王维,再到柳宗元到苏轼,总是被一再贬谪。大多文人都是凄风苦雨的一生,是历史上沉默的一笔。在这样无奈的格局中,苏东坡是翘皮的一笔,我认为,他在被贬后,才开始真正的人生。东坡被贬后,开始拿起锄投,走向田间。在那里,他体味到了农民劳动的疾苦,写出不少传唱至今的名篇。锄犁间究竟收获了什么这很难说,但是却可能点燃了他创作的灵感。他的土地,他的人,到最后,都只有土地,没有人。很难说,他所犁过的土地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代表他的人,究竟是他的情汗湿了土地,还是土地同化了他。土地不断扩展的同时,他的心胸也在不断扩大。那么中国文化史是不是应该感谢那些弹劾他的人呢?当他们堵住了东坡的路时,他却巧妙地拐了弯。这是他人格上与其它文人最大的不同,甚至因为如此,他也更饱和,更鲜明,而不像其它的,拄着“高风亮节”的广告,被对着世界。中国历史上太多浓墨重彩,添一些活活泼泼的浅黄,淡绿,会否更协调呢?  当然,中华上下五千年,还有很多遗世而独立的美神。,庐山上的慧远,狼山脚下的骆宾王,西湖边的陈立靖,还有苏州的金圣叹等。事物虽然有好坏之分,人虽然有优劣之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占据了一席之地。文化上更是如此,劣迹斑斑的,总要花费更大的手笔。就像范钦的天一楼阁,收藏了好读本,偏偏不外流。只有市面上以次充好的泛本。但我们,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在历史长河中搜寻美神,搜寻心灵的契合,在泛泛长河中,让历史照出我们巨大的身影。

得失相融_1200字

1000字 高三 议论文

漫漫人生的征程,谁能肯定是得还是失?我想无人能确切的回答。因为上帝在你的左手边拿掉一样东西,那么他将在你的右手边放上同等价值的东西。人生总是得失相融的,所以我们大可不必为得而欢呼雀跃,为失而唉声叹气。坦然地接受得失,正确的面对得失,我们的人生才能相融更多的精彩!  居里夫人——这个家喻户晓的伟人,曾荣获两次诺贝尔大奖。按常理来说她对这个奖牌应该十分宝贵才对。然而却有人发现,她把如此难得的奖牌让给小女儿当玩具耍。我想这绝对不是她对诺贝尔奖的亵渎,而是她对名利的淡泊。她没将大奖当作人生进步的终点,而是清醒面对,继续耕耘。她是女人的骄傲,她是科学的魂灵。她干的是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的事,所以注定了她一生物质上的贫寒。但是我们都能很清楚的看到她并没为之而困扰,她反而获得了不少的幸福——一个甘于燃烧的人,是不会计较自身的得失与利益的,她只会想着我要怎样才能照亮全世界——就像蜡烛,就像星星,就像太阳!  着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更是这样用自身的“失”换来整个世界的“得”。他仅凭一双手、一双脚,一把锄头、一顶帽子,一个大脑,一个实验室就多养活了全世界4—5亿的人口。得到了国家“最高科技奖”后,依然兢兢业业,潜心研究,又得硕果。然而我们却万万想不到他为了科研连父亲的最后一面也没见上,留下了一生的遗憾。为了世界他们失去了多少,承受了多少,但他们并不为之后悔,因为得到的东西同样有价值。他们不为得而欣欣自喜,不为失而斤斤计较,坦然正确的面对了得失,所以成就了伟大事业,所以大家记住了他们——科学魂!  然而处理好面对得失的心态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面对失而几乎崩溃的人随处可见。多少学生为了几次成绩的下跌而撕心裂肺、痛苦难熬。其实回过头来一想不就是上课走神基础不牢或是复习不到位等问题吗?我也曾深陷此种困境,深刻体会到了这种自卑的后果。所以聪明的人大可自信的认为这真是“小菜一碟”!当然,也有许多骄傲的人因为认识不到“得”的暂时性,所以胜利冲昏了他们的头脑,就再也没有理智去思考进步了。人生从此步入低谷。其实我们要知道到达光辉的顶点也意味着开始人生的下滑。所以我们要居安思危,亦要居危思安。这样得失才能更好的融合。  切不可孤立的看待得与失。失可能是得的预兆,最高潮兴许就最低潮的开始。试想:如果史铁生将不幸残疾当作人生终点,那何来近代文坛上空一颗巨星的升起;如果周杰伦因被嘲笑蔑视而放弃音乐之路,那何来现代华语歌坛的“周董热”;如果刘翔将赢得奥运金牌作为人生的最高峰,那何来12秒88的新纪录震惊全球。奇迹是靠信念而创造的!得与失的把握全靠我们自身的思考。我们要矢志不移的相信:得失相融,人生才会精彩;得失相融,生命才会灿烂;得失相融,才能迎来满身阳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议论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