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夕阳红”500字

爷爷的“夕阳红”

500字 六年级 写人

他,一头已经花白的头发像小刺一样竖在头上,两弯长长的眉毛让人看起来像个老寿星。他的目光慈祥和蔼,一双布满皱纹和老茧的手,一看就是长年握笔所致。他是谁呢?他就是我的爷爷。

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最美不过夕阳红。”爷爷的晚年生活真的像夕阳一样绚丽多彩。

爷爷喜欢写毛笔字,喜欢做风筝。他的写字台前摆放着一本《千家诗》,闲暇时便照着临摹。抽屉里文房四宝样样齐全,被擦得一尘不染的柜子里整齐的摆放着糊风筝用的宣纸、水彩,让人一进门就感觉到满屋的书香。

爷爷的风筝虽然都是使用手边的材料做的,却一点也不比外面买的逊色。他做的沙燕简直就是福娃妮妮的翻版。

一天下午,我看见爷爷又在屋里做风筝,不想打搅他,便悄悄地躲在门口,观察着里面的动静。只见他一边用小刀劈着竹签,眼睛紧紧盯着“目标”,额头上渗出了密密的汗珠,眨眼的频率几乎少了一半。

随着“咔嚓”一声,竹签劈成了两半,爷爷紧锁的眉头才舒展开来。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扭了扭僵硬的脖子,一回头,看到了站在门口的我。

我愣了一下,自己的“藏身术”就这样被识破了,只好进了屋。看着桌上劈成两半的竹签,我有些不解,于是问道:“好好的竹签,干吗要劈了?”爷爷说:“竹签劈开后比较轻,风筝容易飞起来。”

我走出房间,把门轻轻掩上,从门缝里观察着爷爷的每一个动作。这时我不禁想,爷爷的晚年生活真是丰富多彩,他的“夕阳”似火一般的红。

指导教师:林承霞

重阳节风俗佩茱萸簪菊花

650字 六年级 写人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

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潜移中去理。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瓮”(茱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写人
5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