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痛并快乐着1200字以上

童年记忆——痛并快乐着

1200字以上 高三 记叙文

我出生的村子叫范新村,那里有很多和我一起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我的童年便是和他们一起度过的。

六岁那年是我最快乐的一年。春天和伙伴们在田梗上放风筝,踩着青草轻快的奔跑,望着升在高空中的风筝傻笑,站在风里神经病似的乱叫,然后等到天黑了收好风筝互相追赶着回家。夏天在河里钓龙虾。从篱笆里撇根细棍子,系上毛线,拿了铲子跑到土豆地里挖几条蚯蚓,用毛线系好,然后丢到河里傻乎乎地等虾上勾。秋天里忙着帮爸妈收粮食,全身上下都是灰,我在谷堆里乱蹦,晚上脱了鞋子便可以倒出一把金灿灿的谷来。我常扯着妈妈的衣服让她用谷去换橘子给我吃,她瞧我听话,便用金灿灿的谷换来黄灿灿的橘。冬天和朋友们在寒风中打雪战。雪花把我们团团围住,小手被冻得通红,鞋子里已经浸满了水,可是那时的我们好像不怎么怕冷,在寒冷的冬天照样快活的像刚出来活动的小兔子。

那是我童年里最快乐的一年。现在想想还真的蛮怀念那时的自己。

七岁那年被老妈丢进幼儿园。我开始背着书包和玩伴们一起牵着太阳的手带着满脸灿烂笑容去学校。

我七岁上学应该算是比较迟的了,别人家的孩子大多都是四岁进的学校,最子。

那是我童年里最快乐的一年。现在想想还真的蛮怀念那时的自己。

七岁那年被老妈丢进幼儿园。我开始背着书包和玩伴们一起牵着太阳的手带着满脸灿烂笑容去学校。

我七岁上学应该算是比较迟的了,别人家的孩子大多都是四岁进的学校,最迟也不过六岁。

我家里还有个姐姐,比我长四岁。她总是梳着两条又粗又黑的大辫子。我们姐弟俩经常打架,打不过她时,我就拉着她的两根“麻绳”威胁她,“你要是再敢欺负我,我绝不饶你。”她举起双手做投降的姿势,“我再也不敢了。”我放了她。然后她就从兜里掏出几角钱来说:走,姐请你吃东西。我很没出息,跟在她身后屁颠屁颠地像是她手下的小弟。

不知怎么回事我在学校里结识了一帮和我一样调皮的小子。他们分别是杰、磊、正、诚,还有超。他们是我小学时很要好的朋友,现在大多都不知道去哪儿了。反正我所在的学校没有他们的身影,只有超和我在同一座城市,只不过我在读高中,他在上技校。

小时候,我们几个总是勾肩结派的成天待在一起。走到哪看谁不顺眼就过去问他叫什么名字,然后告诉他以后走路小心点。那小子直点头称是,我们几个便像恶霸一样坏笑着离开了。

杰的坏点子最多。有一次他实在太无聊了,便一个人跑去田沟里抓来了几只土青蛙,然后贴在被烈日烤热了的水泥乒乓球台上。那青蛙不到一分钟就不动了。下节课再来看时,青蛙早已四肢僵硬。杰带着我们在放学后空荡的教室里将已经枯了的青蛙放在别人女生的文具盒里。那女生看见后着实吓了一跳,她哭着跑到办公室告诉了班主任,于是我们几个便被叫到办公室被班主任痛骂了一顿。回到教室后身为主谋的杰被惩罚罚站四节课,剩下的几个作为同伙罚站两节课。

下午放学后杰为了安慰大家的腿,决定请我们去吃别人地里的西瓜。开始我们都有些犹豫,觉得这样做很不道德,杰突然跳出来说了句很有英雄气概的话,“男子汉,大丈夫,做事别畏头畏尾的。”于是我们几个就跟着他带着满腔热血鬼鬼祟祟的“闯”进了西瓜地。

磊的眼睛最尖,一进去就瞅见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他像是很有经验似的用手拍了拍,听到清脆的声音后他说,“这瓜肯定熟了。”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说完就拧断瓜藤。抱着笨重的瓜猫着腰一溜儿烟的士冲到田沟里,末了还说了句,“你们快点。”我们几个也不甘示弱,个自找了个头大的扯了就跑。

田沟里很安全,我们坐在里面没人看的见。

风轻轻吹的温柔,我们几个用拳头使劲的往西瓜上捶。才捶两下,西瓜便裂开缝来,红色的瓜水从缝里溢出来。让人看了情不自禁的就想流口水。沿着开口使劲一掰,就看见红色的瓜瓤。我们坐在风里,把脸贴在西瓜上使劲的啃。

夕阳悄悄的在我们背后落山。空气很干净,风很温柔,我们几个在田沟里吃的不亦乐乎。

那一天,是我上小学的日子里即痛苦又快乐的一天,用现在的一句话说就是:痛并快乐着。

童年记忆——自制的煤油灯

900字 五年级 散文

小时候用的煤油灯大都是我们自己动手制做的。因为那时候太缺钱了,煤油需要用现金限买,所以我们用煤油灯也不舍得放开了用,一切以节俭为目标。

把用过的墨水瓶洗净控干,几分钱买一个白铁皮制作的灯芯管,在墨水瓶盖子的中间钻一个和灯芯管相应的圆孔,将灯芯管从上边穿进孔中,让灯芯管上的圆铁片盖在瓶盖上面。

截一段母亲纳鞋底用的线绳折上几折,或缝被子用的棉线,轻轻搓几下,再折几折,穿进灯芯管里就是灯芯。别看这很简单的折几折,是关系着灯头亮不亮,省油不省油的关键。这用棉线做的灯芯不能太瓷实,也不能太虚、太松散。灯芯太瓷实煤油不易被吸上来,灯头的火苗就小,就不亮,并且上边容易炼结,动不动就得用针拨一拨,挑一挑,太麻烦;灯芯太虚太松散,灯头火苗就大,像写大字的大毛笔头,火苗上边还冒着一缕黑烟,你就会心疼,嫌它多燃了你的煤油,又要用针把那灯芯往下按、按……按到灯头火苗的大小到你满意为止。所以这一道工序我们特认真,会非常用心的穿进去、抽出来试上几试,直到不松不紧最合适为止。

我小心翼翼地把煤油倒进洗净的墨水瓶里,捏着装上灯芯管的瓶盖,让它那长长的尾巴——棉线灯芯先钻进瓶内,让煤油能充分浸泡着它,把瓶盖一定要扭紧了,以免不小心让煤油洒出来。

不一会儿,灯芯管上边白白的棉线灯芯被煤油浸润,湿漉漉的。“嚓”,火柴划出一道火线,燃起一个小小的火苗,凑近灯芯,“嘭”的一下,新做的煤油灯上燃起一个大大的橘红色火苗。“呀!太大了!”我会用剪刀把露出灯芯管的棉线剪掉。剪的瞬间,火苗不见了,当剪刀快速剪掉离开后,“腾”的一下,火苗又窜了出来,“毛笔”头不再尖也不再冒黑烟,并且比刚才更亮!

平时教室里的窗台上几乎摆满了墨水瓶做的煤油灯,这是那个年代教室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为了防风,最简单的做法是用一张白纸把灯围起来,把接头一粘,就成了一个圆柱形的灯罩。有人不想用手端,就用细铁丝把墨水瓶拦腰缠一周,再从瓶底兜上来,和拦腰缠的铁丝两边对称连接固定起来,上边两个铁丝头延伸系在一起,外边再围上一张纸,呵!手提灯笼!这样如果天冷,天黑,早上上学,或晚上放学的路上就可以提着照路了。

自制的煤油灯用它那微弱的亮光,漆黑之中与我同行,它照亮我的课本,伴着我伊伊呀呀的读书声,陪我度过了学生时代,是我童年抹不去的记忆。

五年级:观看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记叙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