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缕春光给自己650字

留缕春光给自己

650字 初一

经过一冬风雪严寒的洗礼,大地只余了枯黄的草,无力而痛苦地贴伏大地上,远处几棵干枯的大树,孤苦的站在那里,显得呆滞、迷离。我等待着,等着那冰雪消融,等着那绿色萌生,那第一缕春光,感受它的温柔……

清晨的露珠,将尘埃压定,在细微的光亮下寻找回家的路。我睁开双眼,阳光已散进窗台,我寻那光看去,熟悉而又陌生。忽然,明白,这是春光,果然没错,远处的草坪上盖着一片朦胧的绿,微小而细腻。远处一排排的树,急躁的探出绿来,忽隐忽现的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正向四周蔓延……

春光已斜洒在大地上,双手一捧便盈满了阳光,暖暖的,有股春天的味道,细细嗅来,闻到了阳光的气息,春光的活力,春光的柔情。

近距离看看那些草,无形之中,给人以力量,仿佛正看见草儿屏住呼吸使劲钻出土层,又似乎看见一株株草儿刚看到大千世界的欢欣,多好,它们是春日的草,是迎着春光生长的。虽然脆弱,值得怜爱,可我却生于温室,岂不更加渺小,这春草,让我生出的不是可怜,而是敬畏!

春日的光临,带来了生机,偶能听见鸟儿的欢唱,狗儿也将一冬的不快,在这春日一股脑的释放到满布春光的室外,迎着春光奔跑,迎着微风吹起白色的长毛,春光照在上面,泛起阳光的颜色。就那样样自由奔跑着,留给我春日,满脸的快乐!

多么希望,春日走得晚些,哪怕仅留那一缕春光,也知足了,但向来,春日便来也无声,去也悄然,无奈,心无准备,也见它长裙飘起,春风似的飘走,便无地再去寻找。

终的,一日明白,春日已留缕春光给了自己,满院的绿,狗儿的快活……我想,这是春日馈赠的礼物吧!

留缕春光给自己,虽只一缕,也足以令人畅快回味;留缕春光给自己,虽如草芥之微力,也足以给人永恒的向上的力量……

让中国走出“国际范”

600字 高二

近年来,中国不少年青人喜欢过西方的节日,情人节、愚人节……过节的方式也是十分西方化,送花、送贺卡、办烛光晚会……

不少老一辈们十分不满这种现象,这是崇洋媚外呀!但就这样全盘否定这一现象,未免有些片面了。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回首中国五千多年历史,“丝绸之路”开通了中国与世界的文化、物质交流,使中国达到全盛。

相反,清朝时期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远远落后于欧洲大国。因此,中国的发展需要与世界的交流。

而节日,就是交流的一部分。人们对西方节日适当了解,理智庆祝是中国人民思想开放,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的一种好现象。

当然,交流是双向的,中国引进了西方的文化、节日,我们也应该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发扬到全世界。

而随着中国国力日渐强盛,这已不是愿望。

春节期间,纽约帝国大厦亮起了代表喜庆和吉祥的彩灯向华人拜年;在英国,近50万人从英国各地聚集到有“伦敦心脏”之称的特拉法加广场和唐人街,看龙腾狮舞,品中国小吃,享受鞭炮声和欢笑声中浓浓的中国年味儿。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在被全球各地的人庆祝。在这样的文化交流中,中国具备了“国际范”。

而作为中国未来希望的我们,在了解西方文化,从中取长补短的同时,更要以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我们要熟知中华传统文化,并把它发扬、传播出去。

中国的发展需要这种“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交流,当越来越多的人放下“崇洋媚外”的偏见,接受西方文化,发扬传统文化时,中国会在“国际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6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