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孔夫子650字

我心目中的孔夫子

650字 初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仁礼以及儒家思想,被历代君王使用,是他们一统国家的思想工具。

在我的印象中,从小到大虽听过不少的孔子事迹,但孔子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干瘪的形象,脑海中也没有什么太具体的形容词来描述。好像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永远是一个老头,其貌不扬。脸上再写上一个"孔子"这便是我心目中的孔子形象了。

前几天,我在课本上又一次认识了他。在课上,经老师的补充和讲解,他的形象不知怎地,在我面前变得鲜活了起来。我仿佛是在现场倾听着孔子的教诲,感受着儒家思想的熏陶和思想上的碰撞,灵魂上擦出的火花。

我翻阅了各种资料,才把孔子这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复原在了我脑海中。

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他虽出生在宋国贵族,但因其家族的没落和世道的变迁,从小就受了不少磨难和困苦,十五岁了才致力于研究学问,但因其过人的悟性,不就便有了不少的学问,他也一生多次易主,屡不得志。后便回乡办校,教书育人。说到这可以说他可是我们现代私立学校的鼻祖呢!在办校中,他总结初一系列的教育手段和学习计划,以及教学方针,培育出了曾子,颜回,子贡等多位优秀学生,后来带领他们周游列国,传学受道。在72岁时,他自觉命不久矣,便将弟子叫到身边,说完最后一句话,便得道成仙,驾鹤西归。

在了解了这么多的资料后,我眼前的孔子形象不在干瘪,相反眼前浮现出一个,乐善好施,和蔼可亲面色红润的老者形象以及一个走遍列国,仍不得志,但却又面色坚定的年轻人形象。孔子早已不仅仅是一个人名,更是我们民族的思想象征。

越千年时空,听先人教导。

我心中的孔夫子

900字 初一

街头、巷尾、文庙、学校,孔子像无处不在。我们看到的孔子,身姿高大,气派威严,有圣人的气质。他是仁人、智者、勇者、圣人。这样的孔子离我们太远,我们与孔子的距离不仅存在于时空上,而且,在精神领域中,孔子达到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而我们所做的,仅是仰视。

但是,人们不并不知道,一个真实的孔子,是饱经世间沧桑的普通人。

寂寞的生活

在孔子生活的春秋,孔子没有朋友,世人也并不认同孔子。孔子终其一生弘扬自己的思想,但在他的时代,却少有人理解他。

孔子认为"如己者"只有颜回。但颜回的早逝,仅能带给孔子寂寞。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论语》之中,"子曰"之后讲的多是仁义理智信,却少有对友谊的论述。我们看到《论语》中频频出现的是孔子的弟子而不是孔子的朋友。我们看到孔子周游列国时,带的是弟子而非朋友。为什么?因为孔子是寂寞的,孔子少有朋友。

悲剧的一生

孔子是最悲剧的英雄。那个知其不可而偏偏不舍昼夜而为之的倔强的人,明知道等待自己的只会是失败,但他仍然怀揣着那么一丁点的希望游走于各国之间。驱逐也收,收容也罢,他无时无刻不在奔走,他无时无刻不在为之。子不语,怪力,乱、神、他决不偏信这些,人无信不立,为了心中的信念,为了那光辉灿烂的"东周"他傲然挺立着。最后,苍颜白发的孔子孤身一人于古屋长叹。但他还是成功的。

艰苦生活的经验

孔子一生有很多传世名言,这都是他饱经沧桑后的经验。如"不学礼,无以立。"、"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等等等等。他的这些言行不仅教导我们学习文化知识,还教了我们很多做人、做事得道理,为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无数瑰宝,为我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做出了不可磨灭得贡献。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在这几千年得时间里曾经多次有打倒儒家的运动,然而儒学至今仍然存在。一个存在了几千年得东西必然有其存在得意义。虽然儒学得许多思想并不适合当今社会,但孔子得许多传世名言在现今仍然有重要的意义。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甚至是外国人都已经从新开始重视起了他的思想,我们应该为我们的国家有这样的伟人而感到骄傲,而不是让他及他的思想、言行等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