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1000字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

1000字 初一 读后感

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万夫曾经指出:“从明治以来,一直到今天,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的发展非常惊人,为世界所重视,造成比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说:“战后日本物质资本存量几乎荡然无存,但其国家财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识水平的人还大量存在。” 日本重视教育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治维新时代。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法令》时,就在《学制布告》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口号,要在全国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务不学之人",接着,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国实施义务教育,大约经过30年的努力,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而且从年代上看,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比美国早4年,比法国早10年。正如日本前内阁总理大臣福田赳夫在一次施政演说中所说的:"人是我国的财富,教育是国政的根本。"这应该是日本崛起奇迹的根源。

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吉田茂是日本战后最负盛名的首相,晚年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写就《激荡的百年史》,总结日本民族如何战胜困难、目光远大、勇猛进取、善于学习、追求完美。他说日本民族具有一种止于至善的专业精神。除非不做,做什么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历经明治维新和战后经济奇迹,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之主因。管理大师德鲁克说,战后日本经济起飞有三位导师。第一位导师是道奇,他教导日本人要发展经济,首先是稳定货币金融,将日元与美元汇率固定于360日元。第二位导师是戴明,全面质量管理之父也。德鲁克说,质量管理是美国人发明的,但完美运用、臻于化境的却是日本人。第三位导师就是德鲁克自己。他教会了日本人如何思考战略和实施目标管理。德鲁克对日本文化精神亦有湛深研究。七十岁时被荣聘为东京大学研究日本艺术文化的教授,引以为傲。德鲁克与吉田茂英雄所见略同。二师皆以为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处,便是那种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专业精神。无论做什么,皆力求最好,心无旁骛,精益求精。此种精神之背后是异常谦逊的学习态度,永远不懈吸取他人长处之开放胸怀。盛田昭夫说:"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飞跃进步,奥妙就在于企业经营者始终认为日本在一切领域中都落后于他人,从而产生一种紧迫感。他们情愿以欧美各国的学生自居,坚持交学费,学习经营手法,吸引新技术。""在日本,人们始终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产率的提高,即使是对螺丝刀这样简单的工具也毫不例外。从设计到加工,无不精心考虑,仔细研究。"

而中国人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坑蒙拐骗。。。是当今中国社会之普遍心理。与日本人追求至善、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相比是不是还有很大的差距?!

小品水浒

45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

他们,永远都在梁山上,守望着,等待着下一个光辉的黎明……

他们愤怒,但却又是满身的无奈。他们想逃离这万恶的世俗,却不能也不甘心碌碌一生。他们,真的倦了……

不得不说,施前辈的文学功底是很多学者无可比拟的。走进他的书,随着个性鲜明的好汉们一起大笑大骂时,你会发现,每一个英雄好汉其实都是施前辈的精神寄托。可以说,水浒中的108名英雄好汉的性格都离不开两个字——忠,义。是的,他们都是忠与义的化身。他们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他们也可以为了朋友而上刀山下火海。他们,对朋友是绝对的义气。当然,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即使自己和领头的想法是不一致的,即使有时自己不太赞成自己领头的做法,却还是毫无怨言的付出,服从。他们,对领头是绝对的忠诚。

也许有些人对此嗤之以鼻,嘲笑他们的死脑筋。那这样就真的是大错特错了!这才是古人的精神亮点所在,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才能使团队更加的强大。拿破仑如是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认为不然,只想当将军的士兵才不是好士兵。若每个士兵都想当将军,那自己都周围人人都变成了竞争者。则勾心斗角,处处为难。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这样的话,团队的团结何在?每个人都想出尽风头,唯我独尊,正如打篮球那样,不会合作,那么这个团队就注定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读后感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