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四韵1200字以上

乡愁四韵

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余光中《乡愁四韵》(节选)

一 

长江水于我本不是什么稀罕物,因我便生长在长江中的小岛上,只不过如今我也只能远观,虽然依旧能领略“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却总觉得仿佛隔了茫茫的雾气,有什么东西再也看不真切。

小时候的我总觉得自己是个常常在旅途上的人,与爷爷奶奶坐在颠簸的客车上,盯着窗外再熟悉不过的景色发呆,耳边是后座乘客均匀的鼾声。老家和县城隔着一衣带水,回乡总要坐一回轮渡,这对于幼年的我便是旅程最大的趣味。在等待开船的时间里,我拖着爷爷奶奶下车,到路边的小卖部去买五毛钱的棒棒糖或是不知什么牌子的汽水,如果是夏天或许还能吃上一根棒冰——这些都是撒撒娇便能骗来的奖赏。然后不知过了多久,厚重的汽笛声突然响起,绵长的音浪撞击着我的耳鼓,我急忙捂住耳朵,想着,终于可以出发了。

甲板慢慢升起的时候,江水就流泻下来,那是我最不喜欢的灰黄色。轮船前进的时候,掀起的白色浪花似乎都夹杂着那么一星半点的黄,但那时的我每次渡江还是要跑到船头,呆呆地看着那丝毫称不上清澈的长江水,以及渐渐远去的对岸——我似乎天生就是个喜欢回顾过去的人,总是忘了往前看。

上了小学以后,扬中二桥建成,我便再也不曾乘轮渡回乡。中考复习冲刺的某个上午,我正昏昏欲睡地听课,突然听到一阵悠远的汽笛声。我猛地抬头向窗外看去:操场,马路,民居……然而记忆里那被江水冲刷得锈迹斑斑的老轮船,却怎么也看不见了。

二 

老家的院子里曾经有两棵枝繁叶茂的桂花树。

我从没见过长得比这两棵更茂盛的桂花树,似乎是老房子当年落成时种下的,已有几十年树龄了。硕大的树冠在地上投下一大片阴影,枝桠层层叠叠地伸展着,一年四季满树都密布着深绿色的、光滑饱满的叶子,在艳阳下闪着金光。每至秋季,一进院门便能嗅到浓浓的桂花香,繁密的树叶间又奇迹般地挤出一簇簇米粒般大小的淡黄色花朵,开得热热闹闹,叫人情不自禁要凑上前去,就算只是看一看,心情也骤然好了起来。大概是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奶奶心血来潮,在桂花树下养了一群鸡。那个暑假,我几乎全都耗在桂花树边上,痴迷地望着那群悠然自得的小生灵。有几只公鸡最爱出风头,趁我不注意便拍拍翅膀飞上了树,树叶“哗哗”地响,和着我的笑声,在我的童年里留下了些许不深不浅的印迹。

后来的故事几乎可以猜到。我的奶奶生了肝炎,家里急需用钱,爷爷便把这两棵桂花树卖掉了。这样的结局太合理,尽管我心里总有那么些不情不愿,爷爷只是摸摸我的头,笑着说,你还是个孩子。

彼时我已不常回老家,再来到乡下的小院时又是秋天。我伫立在院子里,久久地望着那个空荡荡的角落,突然觉得,今年的秋风好像格外萧索,不然我熟悉的小院为什么变得如此荒凉?

三 

江南小镇的童年永远离不开水流,也离不开河里的鱼儿。

我打小就是个安静的孩子,别人家的小孩去田里撒欢,我却更喜欢在家门口的小河边捉鱼。说是鱼,其实长不过一寸,身上的小鳞片亮晶晶的,成群结队地在菱叶下游来游去,一受惊便躲到水下去了。起初我也毫无技术可言,单纯是用奶奶的水舀子舀鱼,看准鱼群出来就果断出手,可是鱼的速度比我更快,舀到两三条就能算战绩辉煌。可惜鱼儿的警惕性太高,一次中招都要躲好久才再次探出头来,不过小小的我不仅有耐心,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浪费”,于是如此捉鱼便成了我儿时最经常的娱乐。

不久,我那顽童叔叔回老家看我,对我的捉鱼技术深表鄙视。他得意地给我示范了他的科学“钓鱼”方法:在奶奶的竹篮里铺上一层煮熟的饭米,放上一块沉甸甸的石头,用绳子吊着放到水底。过一会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篮子拉上来,篮子底上翻着跟头的就能有六七条鱼儿。这方法很妙,可惜我用不上——因为我压根不敢用手去把篮子里的鱼抓到水舀子里!没办法,我只能盼着叔叔能常回家,让我多点机会参观他大展身手。

十年后,我已经成了初中生,再不能享受“浪费”时光的乐趣。那年暑假,我回到老家,却发现满塘的菱叶已不见了踪影——爷爷说,河塘里的菱都在去年寒冬被冻死了。同样消失的,还有塘里成群的鱼儿。我蹲在水边守候了许久,只看到几条伶仃的小家伙。

前几天,我在百度上查了好久,也查不到那小鱼儿的学名。也罢,叫什么名字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记得它们,就够了。

我一直坚信,农村大灶烧出来的菜绝对是人间美味,而一年中我家唯一要动用大灶的时候,就是春节。

每年过年,一家人都会回老家团聚,那绝对是小院一年里最热闹的时候。贴春联、贴福字、祭祖……我上蹿下跳,到处都想插几脚——当然,年夜饭也不能放过。我对厨艺是一窍不通,不过,我可以干苦力活,那就是生火。爷爷刚把火点着,我便迫不及待地冲上前去,嚷着:“我来我来!”端端正正地坐在板凳上,我抓起一把麦草,小心翼翼地塞进锅膛里——这可是有讲究的,用力太猛或麦草太多,没准火苗就被盖灭了。我干活十分卖力,大冬天的,额头上都冒出了汗珠,不过,厨师奶奶可是对我的活计十分赞赏。品尝着自己汗水的结晶,我真觉得不知比饭店里的菜肴好吃多少倍。

长大了些,因为没有电脑这一生活必需品,我便不太情愿呆在老家。于是辞旧迎新的活都交给了爷爷奶奶,我们这些小辈不过是回家吃顿饭而已。不过,我还是记挂着大灶烧出的美味佳肴,在车上远远望见老家屋顶飘着的炊烟,我便欣喜若狂,恨不得马上飞到餐桌前,尝尝那怀念已久的,家的味道。

上次回老家,我对着空落落的厨房发怔。奶奶说,现在麦草贵得很,用大灶不划算,不如用煤气灶,于是就把家里的大灶拆了,新购置了一个碗橱,这样放东西也方便些。

坐在回城的车上,我望着那根灰黑色的烟囱,感觉有些惘然。

后记:我相信,“乡愁”不仅仅意味着游子离家思乡的愁思,它还有更丰富的涵义。在这篇文章里,我的另一种“乡愁”,其实是对家乡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怀想与怅惘。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乡愁”,我们都一样。

乡愁是什么?

550字 高一 散文

乡愁是什么?

乡愁是母亲轻拍怀中啼哭的儿女时轻声哼唱的摇篮曲;是母亲在昏暗油灯下戴着老花镜用针线密密纳制成的鞋底;是母亲额前线条分明的皱纹和鬓角飘忽的银丝般白发;是母亲拄着拐杖村口翘首张望的期盼;是儿女回家时母亲嘘寒问暖的唠唠叨叨;是母亲担心远行千里的儿女的叮咛牵挂。

乡愁是父亲络腮胡子微微刺痛儿女时慈祥的亲吻;是父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失落眼神中的严厉呵责;是父亲穿着草鞋走过蜿蜒陡峭山路时的汗流浃背;是日照当空荷把锄头在肩的父亲田地里的辛勤劳作;是父亲收获喜悦时的开怀大笑;是父亲承受悲痛时的沉默寡言;是父亲点燃长长烟斗吧哒吧哒声的悠然自得;是父亲辛勤张罗丰盛年夜饭时的欢乐满怀。

乡愁是兄弟间在父母面前抢着告状时无端的哭闹;是兄弟间拱着被窝的踢踏和嬉戏;是兄弟间写字学习时争抢桌椅的打闹;是小伙伴们打斗时兄弟间的一致对外;是姐妹们跳绳踢毽子和石子游戏时的比拼;是姐妹们相互比较漂亮的裙子衣裳时的神采飞扬;是姐妹们对镜贴花黄时的自我陶醉;是姐妹们出嫁时欲走还留的幸福“悲伤”。

乡愁是儿时草堆里的迷藏和牛背上漫唱的童谣;是山上打柴小伙伴的打闹和小河中偷偷游泳的胆怯;是偷吃邻里瓜果的愉悦和老师家长责骂时的无声哭泣;是编织梦想的连环画和展现男子汉气概被踩在脚下的高跷;是课间休息操场上的地螺比赛较量和课后弹弓惊起飞鸟的阵阵扑打声;是随欢笑飘荡的秋千和用水彩蜡笔涂鸦出的天边彩虹。

剪不断的乡愁,道不尽的怀念和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散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